近期,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中國經濟正在穩步恢復。其中,就業形勢也呈現逐步回穩狀態。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
對此,有人認為,疫情之下就業形勢出現積極變化,相當不易。但也有人認為,就業數據如此好看,可能是統計部門“注水”了,并以個人在找工作中的實際感受佐證。
那么,就業數據真的注水了嗎?就業情況到底怎么樣?如何解釋數據和實際就業的溫差?
從核心指標來看,數據顯示,二季度各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6%、5.9%、5.7%,呈逐步回落趨勢,其中6月份失業率較2月份峰值下降0.5個百分點。人社部數據顯示,二季度單月新增就業均超過100萬人。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也顯示,二季度就業市場景氣指數逐月回升。
因此,統計數據是真實客觀的,不存在“注水”一說。但是,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少增173萬人也是事實,因此就業總量壓力較大,尤其是不同群體的就業感受也會有所不同。
先看就業群體。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學生線下校園招聘轉為線上求職面試,且其求職時間也相應推遲,部分單位也延遲了招聘考試的時間,這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不少限制,大學生失業率創同期新高。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同比減少496萬人,下降2.7%,反映出農民工就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這說明就業形勢雖在積極變化,但重點群體的就業壓力仍比較大。
再看就業行業。
不同行業的從業人員,感受也有所不同。隨著帶貨主播成為“互聯網營銷師”、外賣小哥變身“網約配送員”……疫情期間催生的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就業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撐,也帶來了新的多樣化就業機會。相關報告顯示,新職業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新蓄水池之一。比如,有調查顯示,在直播經濟下,直播行業人才需求量逆勢猛增,帶動新增就業效應明顯。據不完全統計,圍繞一個主播可能產生幾十種新的崗位。相比之下,部分傳統行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從疫情影響中恢復還需一段時間。
此外,區域經濟均衡發展,也加大了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或大城市中的就業崗位創造速度與過去相比有所減緩。相比之下,借助政策紅利,農村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了。此外,互聯網、5G技術的應用給就業形態帶來影響,對勞動力素質有了新的要求,過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發達城市的就業崗位,如今在中小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也有機會大展拳腳。
如此看來,疫情沖擊帶來的結構性新問題,更需要關注和思考。比如,勞動者素質如何跟上市場變化;就業觀念如何與自身能力、市場需求相匹配;技能培訓如何更有針對性,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等等。尤其是考慮到近年來全國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保持在1500萬人以上,這么大規模的就業人口,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憑空提供現成的飯碗。
因此,要解決就業難,既要強化政府的責任,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也需要依靠勞動者自身奮斗,掌握“造飯碗”的能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