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精神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要求,結合校園體育運動規律,5月8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中小學科學合理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體育與健康工作,預防和減少學生受傷。
《通知》要求
一、科學開展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
當前全市中小學生已陸續開學,小學1—3年級學生也將于5月11日開學。疫情防控期間,為強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增強學生免疫力、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各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調整教學計劃,分批次、分時段、分場地開展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和體育鍛煉;要將每天1小時“陽光體育”運動落到實處,切忌將校園體育活動“一刀切”式全部禁停。開學后,學校在控制好學生密度和人數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組織體育社團活動,學校各運動隊可分批次進行訓練。
二、根據實際科學佩戴口罩。
學生應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應遵循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原則。老師授課時不需戴口罩,校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
三、合理使用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材。
學校要合理選擇教學場地,體育課、體育大課間活動應安排在室外運動場所進行。如無條件,所安排的運動場所要確保通風良好(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增加機械通風設施),學校要避免多個班級在同一區域同一時間聚集上課。需要使用體育器材時,要盡量做到不交換使用,器材使用前后要科學消毒,嚴格操作流程。
四、保持安全間隔和運動距離。
學校在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或進行訓練時,要保持學生不密集站隊,間隔距離要保持1米以上;整體行進時建議采取一路縱隊,前后距離建議在1米以上;如確需并排行進時,左右間隔建議在1米以上;體育教師、教練組織學生上課和訓練時,學生前后左右間隔距離要達到1米以上。
五、適當調整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
學校要考慮多數學生受疫情影響長時間缺乏體育鍛煉、體能下降的實際情況,復課初期,實行“零起點”教學,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應保持適中;隨著學生體能的恢復,在做好評估的基礎上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強度和加大密度;體育老師要因人而異,結合自身體育專項特長和學生需求,為授課班級和學生制定“一班一案”、“一生一策”教學計劃;在組織教學與訓練時,要避免讓學生進行高強度的身體直接對抗和接觸性的體育活動,技術動作學習要相對簡單易學;體育教師、教練要盡量不安排需他人保護和協作完成的技術動作,不安排手觸地、扶墻或欄桿等相關教學內容。
六、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和課后收尾工作
學校在組織開展體育與健康教育活動和訓練時,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體育教師、教練上課前要詢問了解學生身體狀況,檢查好場地、器材,掌握應急處置預案;體育教師、教練帶領學生運動前要做好熱身練習、運動后要進行放松活動;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如發現學生身體狀況異常或有發熱等癥狀時,應及時向學校疫情防控小組報告;出現緊急情況時,校醫、防疫工作人員應及時進入訓練場地場所科學處置;體育課結束后,要提醒學生人人洗手,適量飲水。
七、錯時錯峰組織體育大課間活動。
學校要合理規劃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及場地安排,要以發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運動和單人自主完成的練習動作為主,不宜采用互動或其他不利于疫情防控的鍛煉項目和方法;練習密度和強度要結合學生身體狀況及體質差異適時進行調整;各學校可根據本校運動場地實際情況,對學生之間的間隔距離進行最大化安排,場地不足的學校可分批錯峰進行活動。
八、暫停大型體育賽事和聚集性體育活動。
為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疫情期間,學校要堅持審慎的原則,暫停學校體育單項賽事、綜合性運動會等大型體育賽事和聚集性活動。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未正式通知前,不得組織大型體育賽事和聚集性體育活動。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