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肖靜|49歲|網店店主|武漢
整理:張宇琪|記者 編輯:黃海波
現在,我在家陪著10歲的女兒上網課,一天三頓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因為疫情的緣故,難得閑下來,和老公女兒曬曬太陽,享受著生活的煙火氣。
但今年春節的那次遭遇,至今回想起來,難免還是心有余悸。
春節前,我和女兒訂了一張日本觀光郵輪票,航程共6天5晚。按照正常的行程,這艘郵輪回天津國際郵輪母港的時間,應該是大年初一早晨。
可誰曾想,船上有15個人出現發熱癥狀。而且,包括我和女兒在內,船上有148名湖北籍旅客。當時,疫情不斷升級,我們這郵輪要靠港簡直太難了。
沒錯,我乘坐的就是“歌詩達賽琳娜號”——一艘引發很多人關注的郵輪。
本來,在大年初一早上,我醒得挺早。想著郵輪要到港了,終于可以和女兒結束旅程,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當時,對疫情也有一點擔憂。由于郵輪上沒有信號,之前靠泊日本佐世保港時,我才聽說武漢“封城”的消息。但沒想過疫情后來會這樣嚴重。
通關入境日本時,我雖然不認得日文,但看到不少牌子上,都寫著“武漢”兩個漢字。聽說我和女兒來自武漢,日方人員測量體溫時,就會重點關注。
返回天津靠港的前一天,我們在郵輪上看了春晚,竟然有臨時增加抗擊疫情的特別節目。看到這一切,我更加擔心了起來,當時就想著趕緊下船回家。
大年初一早晨,收拾妥當行李后,我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叫上隔壁屋同行的朋友,一起去餐廳用早餐。
早上7點多,用餐的時候聽到廣播響起:天津海關已經上船檢查,所以暫時不能靠岸,請大家在各自的房間等候。
當時,不少人跑到服務臺去問,船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什么時候能下船。不少人已經訂好了高鐵、飛機或酒店。我和女兒也準備先去北京,再坐飛機回武漢。
餐廳里旅客們開始議論紛紛了,說什么“好像船上有發熱病人”“聽說有穿防護服的人上船檢查”“要是查出被感染者,所有人都無法上岸”……感覺大家有些恐慌了。
我和女兒也沒辦法,只能回到房間里,等待海關進屋來檢查。雖然心里挺害怕的,但又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干等著。
女兒一直問我,“媽媽,我們為什么不能下船了”。我只能一遍遍安慰她。
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喊,“來了,來了”。我推開門,看見走廊那頭,兩名全副裝備的醫務人員正挨個敲門。
那是我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全身穿防護服的人,感覺像是電影中的場景一樣。我愣了愣神兒,又關上門等著。
過了一會兒,敲門聲響起,全身防護服的人站到了我面前。他們說話很和氣,測完體溫,又詳細詢問了我們近期的旅行居住史和密接人群。檢查過后,說了一句“謝謝配合”,輕輕帶上門離開。
過了一會兒,又聽別的房間里有人議論,說剛才有直升機飛過來了。不一會兒,大家又在聊,“海關已經把發熱人員的樣本采集完,由直升機送走了”。
在船上潦草吃了點午飯,我們又返回房間里,一直等待著。船上大部分游客,表面上保持著鎮定。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只要有人感染,大家恐怕都要隔離。
我們的房間沒有窗,待久了覺得壓抑得很。我已在心里做著最壞的打算,如果船被隔離,不知多久才能回家。
想到這里,我又開始有些后悔了——當初預訂郵輪時,為了省點兒錢,沒訂帶窗和陽臺的房間,實在不應該。
害怕、焦慮、后悔、無奈、壓抑,一時間心里五味雜陳,不知道未來會向什么方向發展。
后來,聽朋友說,甲板上有微弱的信號。我就穿了件厚衣服,登上甲板給家里人打電話。
海風呼呼地吹,特別冷,我只能用斷斷續續的信號大聲喊,告訴家人自己和女兒怎么樣了。
等著等著,已經到晚上了。聽說上午采集的樣本,都是陰性的,大家都松了一口氣。晚上8點多,郵輪上的旅客陸續下船了。
下船后,我和女兒,還有其他湖北籍的旅客,被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安排到一個酒店隔離。酒店環境挺好,住進去感覺挺安心的。之前一直在郵輪上漂著,終于能踏實地在陸地上,睡個好覺了。
當地政府對我們很照顧,酒店服務員也很熱情,沒有人因為我們是湖北人,而有什么推阻躲閃。
每天兩次,有人提醒我們量體溫。酒店每天提供不重樣的餐食,還問我們想吃什么,說是會給我們做,感覺很溫馨。
我也一直關注著武漢的情況。家里人都勸我,說武漢疫情嚴重,如果能在天津多待幾天,盡量晚些天再回來吧。于是,我和女兒就在酒店安心住下了。
一直在天津待到2月22日,我們才回武漢。到家后,每每想起郵輪上的經歷,雖然有驚無險,卻也把人折磨得夠嗆。
自此,也對天津有了一份新的情感。想著疫情結束后,一定要再去一次天津,好好看看這個城市。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