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地推進義務教育入學改革,學區房未來走勢如何?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題:多地推進義務教育入學改革,學區房未來走勢如何?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近期,全國多地相繼出臺入學改革新政策,引發當地房地產市場波動。一時間,輿論對學區房會“涼”還是會繼續升溫莫衷一是。“新華視點”記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采訪,探求學區房未來走勢。
交易激增:賣家擔心房價下跌,買家擔心錯過“末班車”
“昨天一套房有12撥客戶來看。”北京市西城區一位地產中介對記者表示,自入學新政策發布以來,看房、賣房以及咨詢的人絡繹不絕。貝殼研究院統計顯示,“五一”期間,北京市西城區二手房交易量環比和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4月底,北京市西城區發布教育新政策,自今年7月31日后,購房家庭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至此,北京市城六區全部明確以“多校劃片”方式入學。
政策一經公布,疫情期間沉寂的二手房市場開始波動。德勝學區和金融街學區是地產中介口中西城區最受家長追捧的兩個學區。政策發布僅半日時間,德勝學區內知名的育翔小學對口學區房就新掛牌8套一居室,最便宜的一套掛牌價745萬元。
在金融街學區,宏廟小學是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對口直升校。目前,對口學區房每平方米超過19萬元,面積只有50多平方米、總價達千萬元的房子成交迅速。
多位房地產中介表示,交易量增加是買賣雙方的焦慮所致:學區房業主擔心區域優勢不再、房價可能大幅下降,急于拋售;購房家長擔心未來“多校劃片”,上名校沒把握,想趕緊搭上“末班車”。
在上海,記者走訪發現,對口較好的學區房銷售單價同樣上升。華東師大附小是上海市普陀區第一梯隊的重點小學,對口的華東師大一村和二村原僅限教職工內部買賣,自2018年7月起不再限購后,房價從每平方米6萬元漲至8.3萬元。
35歲的李先生為了兒子能夠入讀華東師大附小,耗資500多萬元購置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老破小”。“為孩子我們愿意犧牲,就當是買個學位指標,用完了再脫手投資。”他說。
在深圳,受樓市整體上漲帶動,學區房也水漲船高。中原地產網站顯示,4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均價環比增長5.76%,同比增長14.84%。
深圳市福田區百花片區一位房產中介說,以國城花園為例,面積44平方米的一居室今年3月成交價為1050萬元,而同樣面積的房源去年12月成交價為1000萬元。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今年學區房價漲得快,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關;盡管學區房房齡長、配套較差、居住體驗不好,但仍被一些投機者看作是安全投資。
多校劃片、搖號、名校集團化辦學,多地淡化學區房概念
近年來,不少地方定向“就近入學”的原則,令學區房價格不斷攀升,逐漸淪為教育投資工具,屢屢出現十幾平方米的過道房、車庫房、掛戶房賣數百萬元的怪現象。學區房的畸形發展,令一些地方的義務教育演變為“拼爹”“拼房子”。
當前,國家將義務教育的均衡、公平發展作為重要目標。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多措并舉,努力淡化學區房概念。
北京通過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改革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城六區明確“六年一學位”“多校劃片”等措施,為學區房降溫。上海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并通過公辦民辦同招、民辦搖號等政策,防止篩選低齡化,推動教育資源公平、均衡發展。廣州多個區規定,在市內無自有產權住房,可憑借在區內租賃的作為唯一居住地的房屋就近入學。
有專家認為,“多校劃片”等政策的逐步落地,是義務教育均衡化的新起點,“高燒”多年的學區房有望降溫。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認為,過去“單校劃片”的政策,強化了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且因確定劃片范圍缺乏公認的標準,存在一定隨意性,引起不少爭議。實施“多校劃片”,通過增加選擇性推動公平,讓家庭經濟實力一般的學生有了更多進入優質學校的可能性,客觀上可以抑制學區房的過度炒作。
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表示,通過“多校劃片”、學位不定期輪換,可弱化投資學區房的驅動力。
均衡發展,增加優質資源,提高分配透明度
多位專家認為,從近期看,“多校劃片”政策有助于推動教育公平,落實“房住不炒”政策,讓學區房炒作進一步降溫;從長遠看,學區房概念所附加的優質教育資源“溢價”效應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消除,政府需要通過進一步強化均衡發展、增加優質資源等滿足群眾的教育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佘宇說,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總體上看,城鄉、區域、學校、群體之間教育資源配置仍不夠均衡,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有學上”的問題總體上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矛盾凸顯。
佘宇建議,繼續加大義務教育階段投入,進一步完善已出臺的劃片就近入學等政策。同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盡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從而消除擇校現象,切實減輕家庭因擇校帶來的教育支出壓力。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分會副會長馬學雷說,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僅公辦教育更加均衡,民辦學校也將配合實現均衡的大局要求,不能再享有自由招生的政策,跨區招生納入統一管理。另外,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要注意合理布局,不要過度集中在某些區域,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就可找到心儀的學校。
一些家長擔心,“多校劃片”后學位資源分配不透明還會產生不公。汪明認為,實施“多校劃片”應當保證流程的公開、透明,防止暗箱操作產生不良社會影響。
同時,陳杰等專家指出,需要正視的是,優質教育附加值是房地產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在發達國家,好學區的房價通常也比較高。因此,學區房的概念可以被淡化,但不會消失,關鍵是不要推動房價過高,出現極度扭曲。
北京市海淀區某知名學校的一線教師坦言,一些家長不惜重金購買學區房投資孩子教育,用心良苦。不過,學校終究是外力,教育質量的核心還是家庭環境和孩子自身的努力。(記者郭宇靖、趙琬微、鄭鈞天、鄭天虹、王曉丹)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