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網訊(記者 董旭葉)站在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的山崗上放眼望去,溝溝峁峁盡是蔥蘢綠色,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漫山黃土、植被稀少的面貌。
9月13日上午,“沿著黃河遇見海·潮起三秦看新程”網絡主題活動媒體采訪團走進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了解當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開發利用情況。
媒體采訪團走進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
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是延長縣委、縣政府搶抓省林業局定點幫扶機遇,保障國家木材資源安全招商引資的國家政策性金融貸款項目,也是探索“雙儲林”基地建設和林業碳匯開發利用融合發展新路徑、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的有益嘗試。
延長國家儲備林基地共涉及3鎮22個行政村95個自然村,建設總規模5.28萬畝,其中人工集約林栽培5.08萬畝、林下山地苗圃建設2000畝,栽的苗木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碳匯開發科科長常雷雷介紹,延長縣2020年10月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截至今年5月底,人工集約林栽培和林下山地苗圃建設已全部完成,提前2年完成5年建設任務。
延長國家儲備林基地航拍
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針對陜北地區土壤貧瘠、氣候干旱的特征,延長國家儲備林基地采取良種壯苗、容器缽造林、應用保水劑生根粉等十項技術抗旱造林。“我們優先選用油松、側柏、樟子松、小葉楊、杜梨等鄉土樹種,實行針闊混交、喬灌混交等營林技術,優化樹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增強森林抗病抗逆能力,有效維護生物多樣性。”常雷雷說。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人工集約栽培林3.13萬畝,占總任務的61.6%,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預計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積5.08萬畝,增加活立木蓄積量25.06萬立方米,儲存碳匯量12.53萬噸,碳匯收益1253萬元;預計到2060年,增加活立木蓄積量55.54萬立方,儲存碳匯量27.77萬噸,碳匯收益2777萬元。
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碳匯開發科科長常雷雷介紹基本情況
記者了解到,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在建設模式推行“統一規劃、分區治理、兩季栽植、三季整地、四級管護”的模式,根據全縣自然立地條件,劃分為黃河沿岸生態修復區、北部殘塬水土流失治理區、延河兩岸提質增效區,實行春秋兩季栽植,春夏秋三季整地、常年巡林管護,確保建設成效。
在助農增收機制方面。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推行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流轉費30元/畝/年,總流轉資金4573.8萬元,項目區內戶均收益1萬元。同時,項目優先雇用當地勞動力參與工程建設,累計雇用2300人,勞務收入3098萬元,人均1.35萬元;推行“林長+護林員”機制,在當地脫貧人口中聘用生態護林員56人,530元/月/人,累計發放35.6萬元;項目區內農戶人均創收0.77萬元。
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綠意盎然
下一步,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將加快推進“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積極探索“縣政府+國有企業+國有銀行+國有林場”國家儲備林建設模式,大力開展多種森林經營,持續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項目建設,實現“為國儲材、固碳增匯、興林富民”的生態建設目標,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延長樣本”。(圖/王警)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