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傳播工業文化 弘揚延安精神

2023-07-17 17:21:20  來源:各界新聞網  


[摘要]近日,中國輕工業博物館組建了“傳播工業文化,弘揚延安精神”陜甘寧邊區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7——7月14日,前往陜西延安子長、延川、延長、志丹、安塞、寶塔、榆林綏德等7個地區,進行為期8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各界新聞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近日,中國輕工業博物館組建了“傳播工業文化,弘揚延安精神”陜甘寧邊區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7——7月14日,前往陜西延安子長、延川、延長、志丹、安塞、寶塔、榆林綏德等7個地區,進行為期8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對陜甘寧邊區42處工業文化遺址開展田野調查,深入挖掘延安時期工業創建的歷程和意義。

  肩負使命 砥礪前行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不遠萬里、跋山涉水,從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克服種種困難奔赴延安,他們之中既有丁玲、艾思奇、周揚這樣的文化學者,也有沈鴻、華壽俊、錢志道這樣的科技工作者。是什么力量吸引這些有志之士義無反顧地來到延安?帶著這樣的思考,中國輕工業博物館社會實踐團一行15人,通過實地調查、訪談、測繪、宣講等,探尋黨在局部執政時期的工業創建經歷,尋找到42處工業遺址,用腳步丈量革命先輩留下的光輝足跡,銘記陜甘寧邊區的國家記憶,總結保護現狀,提出相關建議,為紅色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貢獻陜西科技大學的力量。

  強化責任 敢于斗爭

  按照工作規劃,實踐團隊一行15人在三名老師的帶領下,分三個小組前往延安、榆林等7個地區,深入城鄉山野,實地走訪鄉鎮19個、行程多達2183公里,采訪當地老鄉25人、村干部3人、文保工作者6人、遺址當事人子孫3人,聆聽4名遺址講解員介紹,總計尋訪了中央化工廠、邊區機器廠、十里鋪兵工廠等42處工業遺址遺跡,完成42份遺址考古檔案。圓滿完成了工業遺址調查登記表,實地確認工廠年代、地理坐標、保護級別、公布批次、使用現狀、殘損原因等信息;進行了定位測繪,通過GPS定位測繪儀準確記錄工業遺址的經度、緯度、海拔以及面積;實地拍攝記錄,對工業遺址現狀留存全景照片、群體和單體的外景、內景、重要部位照片、保護標志牌照片、說明牌及界樁等照片;現場宣講,一邊尋訪一邊宣講,感悟紅色資源,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每一處工業遺址的紅色故事,并對每一次的宣講進行情景化拍攝;發布新聞,實踐團成員在每日實地調研后對當天工業遺址進行情況總結,并發布至陜科大輕工業博物館公眾號內,總計發布推文13篇。近年來,由于城鎮化快速發展、人為占用、自然地理侵蝕等原因,許多工業文化遺址早已不復存在。據實踐團成員調查統計,42處工業遺址中,有文物部門標志、立碑保護情況良好的共7處,有標志立牌但保護情況較差的共15處,無標志立牌但有遺址遺跡的共8處,無任何遺存痕跡的共12處,未得到妥善保護的占比83%,紅色工業文化遺址保護情況有待進一步加強。

  為了探尋埋藏在千溝萬壑遺址遺跡,實踐團成員輾轉于山峁溝壑,頭頂烈日面迎熱浪,櫛風沐雨砥礪前行,他們用鏡頭記錄著紅色工業遺址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用心靈觸摸著革命先輩的責任與擔當,感悟著工業先輩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新精神。一切為了人民的大無畏精神讓每一位實踐團成員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即便是一孔坍塌的窯洞、一塊風蝕的磚頭,同學們都能收獲驚喜,如獲至寶。

  精神不滅 薪火相傳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在總結大會上,領隊老師薛力源進行現場授課,為同學們系統講述了陜甘寧邊區工業文化遺產的類型、特征和內涵,陜甘寧邊區工業遺產保護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以及怎樣保護、利用與傳播陜甘寧邊區工業文化遺產。團隊成員們熱情高漲,踴躍發言,以真情實感訴說著社會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梅雨欣同學表示:“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非常好,能有這個機會來到實地看一看,這些曾經支撐起邊區發展的工業遺址和革命先輩的舊居,對我而言是一次特別的、奇妙的、有意義的事情,至少通過我們的微薄力量能讓社會知道,真的有人在堅持做這樣的一件事情,有人在為陜甘寧邊區工業遺產保護做貢獻就足夠了。”大家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的追尋工業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陜甘寧邊區工業遺產保護事業矢志不渝、勇毅前行,貢獻自己的青春與力量。

  “夕陽輝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啊,延安……”在這次的追尋之旅的尾聲,實踐團成員用歌聲告別延安,他們深情演唱著《延安頌》,用歌聲表達對圣地那份最純潔的愛,情到深處,大家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的聽黨話、跟黨走,要弘揚延安精神,必須始終堅持努力學習、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勇立時代潮流之巔,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實習記者 陳昭宇 通訊員 薛力源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延安精神 中國輕工業博物館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