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確保穩產保供的新形勢下,高標準農田建設仍面臨一些亟待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省政協委員、銅川市政協副主席馮艷莉指出,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我省建設糧食安全產業帶,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全省已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011萬畝,通過持續改造提升,全省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將得到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也將大幅度提升。但目前仍存在集約化耕種和科學種植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耕地質量基礎較差、后期監督管護機制有待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有待提升等問題。
按照《陜西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到2025年,全省將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194萬畝;到2030年,全省將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617萬畝。
馮艷莉認為,應通過多種宣傳手段,提高群眾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意義的認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提升群眾參與度,并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涉農街道辦事處屬地管理責任。
農田基礎設施“三分建,七分管”。馮艷莉建議,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機制,明確管護主體、制定管護制度,明確管護范圍、成立管護隊伍;制定《農田建設條例》,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在農田建設和管理上的主體責任,規范建設標準體系,強化過程管理和建后管護,明確高標準農田的征收條款,防止占優補劣;引入社會化公司,委托專業人員開展專業化管護,引導鼓勵多元化管護機制。
在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示范方面,馮艷莉認為,可圍繞耕地質量提升、農田信息化監管進行技術攻關,并大力引進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如銅川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生物質綠色循環高效利用項目成果以及生物質生化裂解生物工程技術,可增加土壤有機營養,激活土壤微生物,有效補充有機態微量元素,持續快速提升土壤有機質,實現健康土壤培育。(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