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移村村醫孫兆順(右)在給村民診治。 記者 楊鵬攝
3月11日,旬陽市城關鎮青泥社區衛生室村醫梁汝莉在抓取中藥。 記者 陳志濤攝
3月11日,旬陽市城關鎮青泥社區衛生室村醫鄭忠國(右)在為患者把脈。 記者 陳志濤攝
鄉村醫生是我國農村衛生隊伍的主力軍,被稱為“基層健康守門人”。他們日夜堅守,為當地村民提供醫療和健康服務,降低疾病發生率。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
農村醫療資源相對薄弱,醫生數量少、老年人多。疫情防控期間,我省廣大鄉村醫生沖鋒在前,及時做好健康監測、治療診療,盡全力保障村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得到了村民的認可與尊重。
構建穩固高效的鄉村健康屏障,基層醫療機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期,本報記者走進我省部分農村醫療機構,實地探訪村醫隊伍,走訪新時期的鄉村醫生。
■ 小病不出村,健康服務二十四小時
“最近身體狀況好轉了嗎?我來給您把個脈!”3月13日,乍暖還寒,禮泉縣趙鎮吳村衛生室醫生李濤走村串戶為老人們把脈送診,提醒老人們注意預防病毒感染。
“‘乙類乙管’不是‘放開不管’,疫情傳播風險依然存在,大家千萬不敢放松警惕!”今年春節期間,李濤不管是走親訪友,還是進行巡診服務,每到一處都不忘給村民叮囑幾句。“我尤其放心不下村里的老年人。老年人數量多,免疫力較差,容易受到病毒攻擊。”李濤說。
成為一名村醫后,李濤給自己立下了一條“鐵律”——村民有需要時必須第一時間到崗。疫情期間,在保證日常診療的同時,針對行動不便、老弱病殘人群,他還設立了家庭病房,開展上門服務。去年12月以來,他已經上門服務70多人次。
隨著吳村衛生室醫療條件的改善,村民接觸到新醫療設備、技術的機會越來越多,常規醫療需求足不出村就能得到滿足。“目前,村衛生室配備制氧機、霧化機、一體診療機、吸氧儀等設備,能做到常見檢查不出村。我們還儲備了退熱、止咳、消炎藥品13類47種,能滿足3個月的用藥需求,并已向村民免費發放退熱藥1000余份。”李濤說。
咸陽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科科長劉鋒國介紹,為了讓村民就近享受優質放心的醫療服務,2022年,咸陽市大力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建成“推薦標準”基層機構6所,“基本標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1所,組建1869個服務團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318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規范運行。
在旬陽市城關鎮,鄭忠國、梁汝莉是一對有名的“夫妻檔”村醫,共同經營著青泥社區衛生室。20多年來,兩人共同堅守在這一陣地上,向周邊群眾提供醫療服務和各種健康管理,成了周邊群眾的“貼心人”。
“夫妻檔”的優勢是一個人外出送診時,另一個人可以守在衛生室。梁汝莉是經常外出的那個,只要接到村民電話,她總會第一時間背著急救箱出發。梁汝莉清晰地記得,去年臘月二十八,社區居民李真斌半夜打來求助電話,說他90多歲的母親突發高燒、渾身疼痛。
梁汝莉知道老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疾病,一刻也不敢耽誤,在急救箱里裝上抗原檢測試劑、感冒藥、退燒藥后便匆匆出發。“打完吊針的第二天,老人身體就有所好轉。為了讓老人和家屬安心,我又連著上門隨診了7天,直到老人康復。”3月11日,梁汝莉回憶。
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早些年“小病靠硬扛”的無奈和辛酸不見了,村民足不出村就能獲得24小時的健康診療服務,醫療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這背后,是我省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的持續全面提升。
近年來,我省基層衛生工作“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圍繞“小病不出村、 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全面構建農村半小時醫療服務圈。2021年,全省村級衛生室全年診療量3030萬人次,平均每個村衛生室年診療量1353人次。
■ 多措并舉,村里留住“白大褂”
孫兆順今年61歲,已經在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移村當了44年村醫。他見證了村衛生室的條件由簡陋落后到設備標準化的變遷,也經歷了村醫待遇由只能養家糊口到吃喝不愁的提升。
現在的老孫,每天都干勁十足。“當鄉村醫生,給村里人看病,我很知足。”孫兆順笑著說。
1979年,孫兆順學醫結束后回村當起了村醫。他回憶,那時候村衛生室條件非常差,遇到行走不便的病人,就要到病人家里出診。“年輕的時候,我背著衛生箱,騎著自行車跑上四五里路是常有的事兒。一年下來,能把整個村子走個遍。”
除了給村民看病,孫兆順還要承擔計劃免疫任務。“那時的計劃免疫工作執行起來有很多困難,有些村民對兒童接種疫苗不認可。我得先給人家做思想工作,做通了再接種疫苗。”孫兆順說。
當時的工作不僅辛苦,收入還偏低。“收入還沒有種地多呢。我家有10多畝地,家里人總勸我別當醫生了。”孫兆順說。
面對家人的勸說,孫兆順也曾經動過轉行的念頭。但經過深思熟慮,他對家人說:“要真不干這一行了,不就白學醫了嘛!咱家的地不能撂下,但衛生室的工作也不能放棄,累就累點吧。”從那以后,孫兆順就衛生室、地里兩頭跑。
現在的孫兆順,早已告別了“半醫半農”的日子,當上了全職醫生。他所在的衛生室,已經成為市級標準化衛生室,常用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一應俱全。
現在,鄉村醫生的待遇也大幅提高。銅川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馮翠霞介紹,村醫的收入主要有3方面: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基本藥物制度補助經費和一般診療費。2022年,銅川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4類項目補助標準達到人均75元,其中40%考核合格后下撥給村醫。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村衛生室,基本藥物補助標準為人均10元。至于一般診療費,按門診醫療統籌支付標準,每人次補助為5元。按照這個標準,孫兆順一年下來有不少補貼。
孫兆順說:“這些年,政策越來越好,村醫的待遇不斷提高,我們的動力也更足啦。”現在,移村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等事情都由孫兆順承擔。“這也是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過去那么困難的日子都挺過來了,現在條件這么好,我們更得好好干。”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雖然村醫收入逐漸提高,但有一些地方的村醫還存在身份未被確定、老齡化嚴重、后繼乏人等問題。相關部門需進一步綜合考慮轄區服務人口、實際需要和地理條件等因素制定激勵政策,提高艱苦偏遠地區村醫待遇,落實村醫職稱提升和有關補助等。
馮翠霞說:“未來,建議大力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不斷落實和完善鄉村醫生待遇保障與激勵政策,提升鄉村醫生待遇水平,讓鄉村醫生工作更安心。”
■ 創新服務,村民健康有“醫”靠
3月15日,紫陽縣漢王鎮五郎坪村的村醫陳佑堯如往常一樣,早早打開了衛生室的大門,等候前來就診的村民,并著手整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資料。
“這項服務是一年一簽,馬上就要開始新一輪續簽了。趁著這兩天還不算忙,我得抓緊時間再對每家每戶的情況摸個底,更有針對性地為大家服務。”陳佑堯告訴記者,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村里的27位高齡老人。這些老人大多患有基礎病,且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五郎坪村的27位老人是陳佑堯經常入戶隨訪的對象。五郎坪村面積大、山路多,這些老人又居住得比較分散,陳佑堯挨家挨戶跑下來需要2天。“我白天入戶隨訪完后,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晚上就及時錄入上傳資料。”陳佑堯說。
忙碌,是陳佑堯的工作常態。除了要為村民提供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外,陳佑堯還負責五郎坪村的基本醫療、入戶隨訪、衛生知識宣傳等工作。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對于彬州市太峪鎮拜家河村衛生室村醫秦維彬來說,及時全面的醫療宣傳讓全村順利渡過疫情高峰期,未發生集中感染現象。
“為了給村民做好醫療科普與健康監測,我逐戶給村民介紹接種疫苗的重要性,讓大家及時接種,提高免疫力。我還隨身攜帶血氧監測儀,在村里遇見老人等重點監測人群時,隨時進行健康監測。”秦維彬說。
面對退燒、止咳類藥物一度緊缺的情況,秦維彬主動擔任起村里的“藥品調度員”。“為了保障藥物儲備,及時把藥品配置給真正有需要的人,每位來村衛生室就醫的村民我會仔細檢查,只給有癥狀的患者開藥,防止囤積藥品的情況發生。”秦維彬說,疫情防控期間,他還在微信群里號召在外務工人員,將藥物寄給家里的老人孩子。
一系列的舉措見到了成效,村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了。如今,遇到一些醫療健康問題,村民都會征詢秦維彬的意見,他都一一解答回應。
“如今,村民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在快速增加,并更加關注醫療過程中的風險和安全,對醫療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名村醫,我越來越感到本領恐慌。我會抓住一切機會提高醫療水平,創新醫療服務方式,給村民穩穩的‘醫’靠。”秦維彬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2394個村衛生室,在村衛生室工作的人員3011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553人、注冊護士528人、持鄉村醫生證的人員和衛生員18985人,鄉村醫生隊伍進一步壯大。(記者 劉坤 楊鵬 陳志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