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神木市以畜牧養殖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把培育壯大牛羊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舉措,持續引進優良品種,壯大牛羊養殖規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生態循環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早春時節,走進神木市迎賓路街道關崖窯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場里,一頭頭牛羊正悠閑地吃著飼草料??粗矍氨旆鼠w壯的牛羊,合作社管理員張銀堂滿臉笑意。
為了改變村民“單打獨斗”的養羊現狀,2017年,該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湖羊養殖和西門塔爾基礎母牛養殖為主,將村里懂技術、懂市場、能管理的人員以及養殖大戶吸納至合作社,讓牛羊產業發展得更好,以此來增加村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我們村從2017年建起了養殖場,最初養了200多只羊、50多頭牛,到目前為止,養殖場存欄湖羊700多只,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和牛犢150多頭,去年出欄牛30多頭,羊出欄100只,大約估計收入是50多萬。”關崖窯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銀堂告訴記者,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種養成本,關崖窯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立足實際,在村內流轉土地1000余畝,通過種植玉米、飼草喂養肉牛,同時將牛糞還田為土地增肥的生態循環發展方式,延伸產業價值鏈,提高牛羊品質,進一步推動綠色種養循環農牧業發展規?;?、集約化、標準化,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蔬菜大棚不僅拓寬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鼓起村民的“錢袋子”。“我們流轉的土地都是機械化種植,機械無法工作的區域需要雇傭村里及周邊村組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其中每個村民每年在合作社打工能增加收入三萬多元。”張銀堂說。
“作為傳統農業主導鎮街,迎賓路街道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踐行‘一區兩川兩帶兩景多點’發展思路,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動種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三農發展提動力、增活力、提效力。”迎賓路街道辦副主任王剛說,近年來,迎賓路街道積極引導農民調整養殖結構,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循環模式,進一步擴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惠及更多的村民。
以種養結合模式促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神木市堅持把培育壯大牛羊產業作為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把“種養結合、循環發展”作為促進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逐步形成以合作社帶動群眾養殖牛羊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新格局。越來越多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神木的鄉村茁壯成長,釋放出鄉村振興的無限動力。
在神木市西沙街道豐園村的東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場里,大型農用車、鏟車、青儲飼料粉碎打捆機等現代化農牧業設備一應俱全。合作社負責人李小平正忙著給牛添加飼草,看著這些“致富寶貝”,他心里滿懷喜悅和希望:“現在天氣也暖和了,給牛加點料,牛會長得快一點。”
“我們養殖場占地有20多畝,現在共有108頭牛,品種有西門塔爾和秦川紅牛,我們主要喂養的是基礎母牛,現在是自育自繁階段,還在擴大養殖規模。”李小平介紹,2021年,他與同村3戶人家成立了東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原有20多頭的養殖基礎上,又引種西門塔爾基礎母牛30頭,肉牛1頭,采取了“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方式,通過規?;N植、養殖和合作社經營,如今合作社存欄基礎母牛和肉牛共100多頭。
為了節約成本,促進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東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種養結合”模式,流轉周邊村民土地400余畝,用作飼草基地,實現生態循環高效利用,真正做到種植養殖兩相促、節本增效兩不誤。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李小平幾個人忙不過來,開始聘用周邊村民在合作社打工,同時,向周邊村民購買飼草,在合作社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種地、鋤草、收割,都雇傭了我們周邊的村民,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也能就業,同時,我們每年還向周邊的村民購買近15萬元的玉米和飼草,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李小平說,今后,合作社將繼續不斷優化種養結構,延續種養結合的發展模式,帶動更多的群眾一起養牛致富。(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白煥霞 王彩榮)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