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陜西省已開工改造9000余個
城鎮老舊小區
惠及約110萬戶居民
完成投資約350億元
今年以來
全省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119個
惠及19.77萬戶居民
開工率為96.32%
年度改造項目和續建項目
累計完成投資47.95億元
“十四五”期間
陜西省將分年度逐批次改造
城鎮老舊小區約1萬個
惠及
100萬余戶居民
2023年全省計劃
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016個
涉及
23.14萬戶居民
8749棟樓
2208.52萬平方米
10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西安市蓮湖區藍天小區全貌。記者 文超攝
67歲的宋寶樹老來得“喜”。
“咱小區能變成如今這般模樣,完全是一場驚喜!”10月10日,秋高氣爽,和一幫老伙計坐在小區涼亭里歇息的宋寶樹神情舒展。
和煦的秋風里,宋寶樹的目光掠過暖陽下擁簇生長的花花草草,掠過樓棟間寬敞整潔的柏油路,掠過規劃整齊的停車場,停留在小廣場上嬉戲的幾個孩子身上,隨后又被遠處活動場上小區體操隊隊員手中揮舞的彩色絲帶吸引……
“真好,好時代算是讓咱趕上了!”作為藍天小區的“元老級”住戶,宋寶樹心滿意足的感慨中,延展著一個老舊小區的“成長年輪”,也勾勒出一座城市、一片土地不斷向美好進發的變遷脈絡。
9月29日,藍天小區居民在舞彩帶健身。記者 文超攝
告別“老舊” 居民樂享新生活
藍天小區“老”了。
藍天小區始建于1950年,坐落于西安市蓮湖區灃鎬東路。和其他老舊小區一樣,藍天小區也面臨著一堆“疑難雜癥”——
院內有大面積的低矮平房,看起來破破爛爛;20世紀90年代起陸續蓋起的21棟單元樓,外立面斑駁灰暗;水泥路坑坑洼洼,狹窄逼仄,車輛只能單向行駛;樓房屋頂防水年久失修,漏水嚴重;地下管網腐蝕破損,跑冒滴漏現象多發;供暖管道腐蝕堵塞,無法正常供暖;地面停車位嚴重短缺,違停亂停現象突出;小區內缺少活動場所和設施……小區業委會的工作人員幾乎天天都奔走于各式各樣的“抱怨”和“求助”中,居住其中的1243戶居民,生活和小區面貌一樣——亂得像一鍋粥。
已然“老”了,“破舊”似乎是藍天小區逃不掉的歸宿。但不到一年時間,藍天小區開始“煥發青春”,模樣越來越俏。
2020年3月1日,陜西建工第八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工程隊正式進駐藍天小區。伴隨著各種大型機械的轟鳴聲、窗戶外“叮叮咚咚”從早響到晚的裝修聲,小區換了模樣,居民開啟了新生活。改造后環境優美的藍天小區,不僅有二次入住的老鄰居,沒有疫情的時候,還吸引著許多周邊的人前來散步遛彎,每天一到晚飯后,小區熱鬧得像個小公園。
“再不想回憶那些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日子了。”陳利剛是藍天小區6號樓的住戶,在他看來,這幾年藍天小區的居民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徹底和小區老化帶來的“生活煩惱”說再見了。
“住了這么久,咱對小區有感情,可是每次回來看到坑洼不平的道路、橫七豎八的汽車和臟亂的環境,心里就堵得慌。尤其是下雨天,下水道堵塞搞得滿院子都是臭氣熏天的污水,大人吵、孩子哭……”陳利剛感慨地說。
李大英也是小區的老住戶,近30年的居住史讓她體驗過藍天小區的“沒落”,也見證了小區從“臟亂破舊”到“人人艷羨”的喜人變化。她說:“那時候,我都不愿意帶朋友來家里。雖說住在城中心,可小區環境臟亂差,特別沒面子。所以,我看到改造老舊小區告示文件貼在小區門口的那一刻,心里都亮堂了。我知道,‘面子’要找回來了。”
“要不是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這些老舊小區的住戶重拾對幸福的憧憬,我咋能有機會和老朋友們再相聚啊!”同為老住戶的王敏感慨更多,因為她幾年前曾因生活不便搬去和子女一起住,2021年看到小區改造成功后又搬回來了。
改造后的藍天小區中心廣場。 受訪者供圖
以人為本 “老問題”需要“新點子”
老舊小區改造,最難做的,是群眾的工作。
談起藍天小區改造的過程,蓮湖區桃園路街道區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魏紅儒眉頭一緊,脫口而出一個“難”字。
由于是蓮湖區第一批老舊小區,改造初期,藍天小區居民普遍對改造效果持懷疑態度,經常發生阻擋施工的現象。尤其是在拆除小區院內的平房和單元樓上防護網的時候,阻力和反對意見一度讓改造停擺。
“城建和施工單位制作了改造后效果圖,一切與改造相關的事項都公布出來讓大家看。”小區居民、業委會成員岳娜回憶說。為了打消小區居民的疑慮和抵觸情緒,區住建部門聯合街道、社區、小區業委會,挨家挨戶做居民工作,問題都敞開說,意見擺到桌面上,事情反而好辦了。最后,拆建項目得到1243戶居民的支持,如期推進。
百姓百姓,縱有百家姓,但要成事,大家必須要一條心。“建停車場就得有地方,騰地方就得拆。為了解決各方矛盾,我們決定‘當面鑼、對面鼓’,充分溝通搭建起我們與居民的連心橋。”魏紅儒說,為了盡快推進,街道積極協調各方利益,同時召開板凳會讓大家各抒己見。
改造過程中,為了打造項目示范工程、群眾滿意工程,蓮湖區按照“政府主導、國企實施、街道組織、多元籌資、群眾參與”改造模式,充分發揮“三會三日三隊”群眾工作方法,以板凳會、居民議事會、周工作例會為平臺,通過“群眾接待日、質量反饋日、觀摩評比日”,充分聽取群眾心聲,努力實現“事由民議、策由民定”。
同時,在社區的組織下,藍天小區成立了義務巡邏隊、義務服務隊、質量監督隊,每日深入一線巡查,加強施工現場、工地安全、工程質量等日常監管,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并通過“小區改造工作微信群”及時發布相關改造信息,提升小區改造公開性和透明度,及時化解矛盾問題,降低工作阻力,保障改造項目順利實施。
從拓寬院內的行車道、配備消防設施、打通消防通道,實行封閉管理、配備安全監控設施,提升小區安全系數;到對樓立面進行保溫和色彩提升、增設文化活動場所和設施、增加綠植和綠地,改善小區人居環境;再到新建兒童娛樂廣場、戶外休閑亭,配齊健身場地設施,新建停車場地,引進新物業進行規范管理,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據魏紅儒介紹,對藍天小區的改造共包括4大項64小項,每一項都精準對接居民生活中反映強烈的難點、痛點,旨在通過改造實實在在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0年11月15日,對藍天小區居民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歷時近一年的小區改造項目正式竣工驗收。
坑洼的水泥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低矮雜亂的平房區域變成了擁有5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斑駁灰暗的單元樓看起來像是剛剛交付的新房,綠化草坪、健身步道、涼亭長椅、塑膠運動場地、兒童游樂設施……“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關注改造進展,當看到改造全部完成后的樣子,大家還是很激動。”回憶起竣工驗收的日子,88歲的楊天存老人笑容可掬地說。
10月11日,小朋友在藍天小區中心廣場兒童游樂區內玩耍。 記者 文超攝
以“新”換“心” 小改造改善大民生
幸福有多難?幾十級臺階就像一座山,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好幾年都“懸空”,下不了樓。
幸福有多簡單?一部電梯的安裝,就能讓老鄰居喜上眉梢。
“按鈕一按,‘嗖’的一下就到家了。”宋寶樹喜氣洋洋地讓記者參觀新安裝的電梯。
說起這部電梯,作為樓長的宋寶樹功不可沒。
“雖然小區里老年人不少,但對于樓里的年輕人、低層住戶來說,電梯并非剛需。”宋寶樹告訴記者,涉及大家利益的事情,得尊重每一個居民的意見,他幾乎“磨破了嘴皮”。
現在,看到老鄰居們獲得的實在便利,宋寶樹說自己當時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藍天小區,讓老鄰居們獲得極大便利的除了電梯,還有停車場。
走進藍天小區南門,3塊標準化停車場,500個規劃整齊的停車位,是小區整潔有序的“秘方”。
“可是解了大難題了!沒有停車場的時候,小區里是塊空地就停著車,亂七八糟的。”小區住戶尹金龍告訴記者,近幾年買車的人越來越多,“停車難”成了新煩惱。而且,亂停車的問題帶來的不只是“美觀”問題,還有安全問題。幾年前,藍天小區1號樓發生火災,因為消防通道被違停堵塞,消防車開到門口卻進不來,險些釀成悲劇。
改造的是環境,改善的是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成效怎么樣,居民的生活狀態就是最好的晴雨表。”蓮湖區住建局城建科負責人白劉靜告訴記者,截至2021年底,蓮湖區共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42個,惠及1019棟樓51914戶群眾,改造后的小區不僅“好看”,而且“好住”。
白劉靜介紹,為了讓老舊小區居民的美好生活可持續,蓮湖區以“改造一個小區、明確一個管理主體、制定一個管理標準、確定一個質保單位”為抓手,及時對已改造小區進行回頭看,按照行業和屬地共同參與的原則,督促、指導小區管理責任單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探索提出“一分三定五促進”的物業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通過民意調查、社區走訪、居民議事會等方式由群眾選擇認可的物業管理模式,在解決小區硬件管理難題的同時實現了小區由硬管理到軟服務的提升。
據了解,近年來,陜西共開工改造9000余個城鎮老舊小區,惠及群眾近110萬戶。
10月10日,西安在連綿的陰雨天后迎來一輪艷陽。碧空如洗,藍天小區可人的新面貌和居民愜意明朗的笑容相映成景。
“你瞧,隨手一拍就是風景。”李大英拿出手機,自豪地展示著自己的攝影作品,一旁抱著孫子的老伴連聲附和:“原來小區老舊,日子也跟黑白照片一樣沒有生機,現在不一樣了,滿眼都是風景。”
一陣風起,藍天小區“主干道”上一面面迎風飄揚的國旗跳起舞來。一抹抹紅,映照著老鄰居們舒展的眉目,也映照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記者手記
于細微處幸福“升級”
時間,帶來改變,也醞釀著希望。
在城市飛速“成長”的過程中,一幢幢新房子拔地而起,同時也出現了一批慢慢“變老”的舊房子。老舊小區是城市發展的見證,但年久失修、設施老化、環境雜亂等問題,成為許多居民共同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城市“成長的煩惱”,不應成為群眾生活的困擾。
陜西各地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讓群眾的聲音落到圖紙上,把群眾的心愿“寫”在改造現場,聚焦解決影響老舊小區住戶生活品質提升的短板、痛點和難點,讓群眾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新”如何生于“舊”?“老”怎樣改成“新”?“新”“舊”轉換又為城市發展帶來了什么?
我們踏足一個個經歷改造重煥生機的小區,在一句句質樸真切的講述中,觸碰時代發展的肌理,在一幅幅嶄新舒心的生活畫卷中,體會老居民的“新”幸福,也在一張張笑容洋溢的面龐上,找到高質量發展的答案。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修繕一處破損、加裝一部電梯、添上一片新綠、新建一方停車場、配上一個小廣場……老舊小區改造不同于大拆大建,是在干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就是這小小的改變,實實在在地解決著群眾生活中的大麻煩,串聯起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幸福”。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讓改造后的小區“好看”又“好住”,還要在新與舊、拆與留之間仔細審度,保存城市獨有風貌,留住人們的家園記憶。
有幸福的人,才有奮進的城。(作者:陶玉瓊 張英 文超)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