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府谷磧塄便民服務中心堅持紅色文化引領、綠色產業固本、沿黃旅游致富的“紅綠黃”黨建思路,緊緊圍繞“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這一主線持續發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沿著沿黃公路進入磧塄便民服務中心磧塄村,青山綠水映入眼簾。青山掩映之下,白墻、灰瓦、民居錯落有致。深秋的陽光透過山林,給村莊抹上一片金黃。今年58歲的磧塄村黨支部書記郭善榮在村干部的崗位上干了12年,他說,今年是村里變化最大的一年,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改造河道,新建景觀公園、運動廣場、仿古木橋,建設農特產品交易市場和旅游公廁,美化、綠化、亮化了街道,新建文化活動廣場、電商體驗中心、文化館和圖書館。村民的生活環境、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都有很大改善。
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一直在外居住的村民紛紛返鄉居住。今年98歲的楊振本從小一直在外工作,退休后在縣城居住,去年他也返鄉居住,他說:”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遠離喧鬧,道路平坦,出行方便了,住著很舒心。“
紅棗是磧塄的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正常年景郝家寨每家每戶每年可收獲紅棗1300多斤,由于紅棗的采摘期較短,鮮果不易保存。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今年在郝家寨村投資80萬元建設了紅棗烤爐,紅棗經過篩選-蒸煮-烘焙-晾曬三道工序,加工制作成紫晶棗,不僅解決了當地紅棗產量大且不易保存的難題,更促進當地人民在豐收的同時實現創收。郝家寨村經濟合作聯社負責人郝志剛說,紅棗鮮果每斤1元,做成紫晶棗后每斤6元,大幅增加棗農收入。這個項目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建設的,我們只收電費和人工等成本費用,不賺加工費,讓利給村民。
像這樣以農業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例子還有很多。據了解,磧塄便民服務中心堅持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近三年累計投資4700萬元,涉及中藥材基地、經濟果園、萬只湖羊養殖場、紅棗加工廠等37個產業項目,帶領群眾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村上。同時,利用產業項目,多點提供工作崗位,解決村內剩余勞動力,為村民增收,更為集體創收。(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王永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