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飛秒光電生產一線,鍍膜工程師正在開啟鍍膜機運行程序。
如今,我省一批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飛秒光電科技(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秒光電)研制生產的自聚焦透鏡系列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5%。
陜西天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翌科技)研制生產的碳纖維便攜式衛星通信天線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
西安大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醫集團)研制生產的伽馬刀放療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9%。
這些小企業驚人的力量來自何處?記者日前進行了采訪。
占據技術制高點
小企業要想有一番大作為,必須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小企業最終能夠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常技術起點很高。它們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牢牢占據著行業內技術制高點。
飛秒光電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國內首家自聚焦透鏡系列產品研制生產企業,擁有尖端的技術。
說起飛秒光電的技術來源,該公司董事長李濤侃侃而談:飛秒光電創辦于2001年,隸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光機所),其先進的技術和人才隊伍都來自光機所。
2013年,李濤收購了飛秒光電33%的股份,2015年又增資8000多萬元,使股權達到67%。企業有了資金,購置新設備、加速新產品研發、精準開拓市場,飛秒光電很快煥發了生機。2019年,李濤又出資8000萬元,實現了對飛秒光電100%控股。
2017年后,隨著市場轉暖,飛秒光電實現了提速發展,近年來年產值突破1億元,且后續發展勢頭良好。
飛秒光電研制生產的自聚焦透鏡系列產品,主要用于光通信領域,隨著5G網絡的興起,市場前景廣闊。李濤拿起一個小盒子,里面裝滿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用特殊光學玻璃制成的圓柱體,大的有綠豆大小,小的有針眼大小。李濤告訴記者,飛秒光電近些年加大技術投入,同時引進各類人才,重視技術的傳承和迭代。2021年,飛秒光電研發出超細的0.215毫米自聚焦透鏡,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國內生產自聚焦透鏡的企業不到10家,飛秒光電生產的自聚焦透鏡占國內市場75%的份額。
據業內專家介紹,飛秒光電的成功之路是我省眾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前,我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這些企業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管理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力強。隨著這批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將積極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集人才勇創新
小企業要創新,離不開創新人才。
李金升是清華大學博士,也是一位美籍華人,1998年起在美國從事放射治療領域研發工作。2015年,李金升從美國來到西安,成為大醫集團的首席技術官兼副總裁。
談及加入大醫集團的原因,李金升說:“加入大醫集團,是看好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其實,在大醫集團,除李金升外,還聚集了來自美國、新西蘭、新加坡等地的多位外籍專家和國內一批優秀的科研人員。
大醫集團是一家專注于腫瘤放射治療技術研發生產的企業。2010年,劉海峰在西安創立大醫集團。畢業于蘭州大學核物理專業的劉海峰十分重視技術創新,他認為,高端放療設備的研發,是高技術、高智力的競爭,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有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沉淀。通過不斷探索與創新,大醫集團2014年推出全自動化模式的頭部伽馬刀;2015年推出世界首款圖形引導伽馬刀;2017年研發出世界第一臺圖像引導頭部伽馬刀;2018年與美國聯合研制出世界第一臺實時圖像引導頭部伽馬刀;2020年自主研發的一款用于腫瘤放射治療的智能化實時圖像醫用直線加速器,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許可,這是國產醫用加速器首次走出國門;2021年,多模式一體化數碼放療系統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許可,這是集直線加速器、伽馬刀于一身的全新產品。
通過不懈創新,大醫集團如今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伽馬刀產品制造商及服務提供商,裝機用戶超過100家,治療患者近200萬例。目前,大醫集團擁有頭部伽馬刀、體部伽馬刀、直線加速器和一體化放療4個系列的產品,截至3月31日,共有11款產品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其中6款產品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證,5款產品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許可。對創新的重視,對人才的渴求,使大醫集團的創新研發走在世界前沿,企業得以快速發展。
強有力的創新隊伍,讓小企業迸發出大能量。
轉型升級拓新路
天翌科技也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2005年成立至今,天翌科技的企業名稱已經更換了4次,每一次更換,都標志著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的轉型升級。
2005年8月,天翌科技總經理韓紅波創辦了陜西天翌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研發制造碳纖維復合材料天線面等部件,專注高端碳纖維拋物面天線面部件市場。2009年,公司更名為陜西天翌天線有限公司,此時企業研發制造主業已不僅是碳纖維材料部件,還拓寬到高端碳纖維衛星通信天線設備的研發制造。2017年和2022年,企業又先后更名為陜西天翌天線股份有限公司和陜西天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期間企業的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研發制造從通信天線拓展到散射通信天線和遙感遙測通信天線領域,還成功切入高速靶機和大型無人機等基體復合材料領域,產品也從碳纖維復合材料成型領域拓展到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芳綸纖維復合材料成型領域。
天翌科技總工程師靳武剛告訴記者,公司成立之初,其技術來源于國有大型研究所,屬于高端技術,因此公司也成為國內最早將碳纖維復合材料成型技術應用于便攜式衛星通信天線制造的企業。但是在起步階段,企業并沒有太多的精力在新的領域探索研發,而是忙于完成市場訂單,積累資金,壯大實力。到2019年,企業年產值達到1.2億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這時企業有了實力,有了積累,轉變了發展思路,開始大力搞研發,并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70多人的研發隊伍開始在新領域探索,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今,天翌科技的產品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天翌科技的箱式可搬移衛星通信天線受到國內外客戶好評,2020年被評為陜西工業精品。
2020年天翌科技年產值達到1.6億元,2021年達到2億元,實現了快速增長。
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目前,我省由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達到112家。這些“小巨人”企業主要具有三類“專家”特征,即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行業“專家”、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專家”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不斷迭代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專家”。這些“小巨人”企業已經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領頭羊”,具備強大的競爭力。隨著我省中小企業對創新的日益重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記者 沈謙文/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