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縣耕地面積廣闊,旱作耕地占全縣耕地的70%以上,但年降雨量僅325毫米,屬資源性嚴重缺水縣。如何破解定邊“雨養農業”“靠天吃飯”的瓶頸,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突出重圍,成為定邊農業發展的關鍵之鑰。近年來,定邊縣結合全縣水資源特點和農業生產實際,不斷擴大集雨補灌、旱作節水農業集成技術及漫灌改滴灌等生產技術的應用范圍,推進旱作節水農業發展可持續發展。
南部山區小雜糧種植現場
集雨補灌成為農作物的“救命水”和“抗旱水”
5月20日中午,安邊鎮白興莊村村民胡青軍準備給田里澆點水,在整理完田間的水管后,胡青軍隨即擰開閥門、打開電閘,位于農田旁集雨補灌的雨水便通過管道汩汩流入“干渴”的田間。
“今年天旱,別的地還荒著沒種進去,我們利用集雨補灌進行澆水的地,苗都長出來了。”向記者談起集雨補灌項目給村民帶來的好處,胡青軍滔滔不絕。
去年定邊縣旱情嚴重,許多旱地農作物遭逢絕收,但依靠集雨補灌“庇佑”的農田卻收成頗豐。在今年天氣依舊干旱的情況下,部分旱地農作物無法入種,而白興莊村集雨補灌項目輻射的農田卻早已長出一排排青苗。
農戶正在進行播種
“春天天旱種不進去,可以用集雨補灌澆水把苗種出來,夏天天旱,用它澆水就能讓農作物保命,所以說集雨補灌是我們農民的‘救命水’和‘抗旱水’”。胡青軍感慨道。
白興莊村集雨補灌項目是定邊縣5個首批集雨補灌項目試點之一,該項目利用“路面集雨+井水補充+光伏泵站+蓄水池+節水設施”的模式,高低位蓄水池同時輻射補灌地塊。通過光伏發電提水,加壓至蓄水池,實現重力自流滴灌,做到了“秋雨春用,豐雨旱用”,解決農作物春季干旱和極端天氣干旱缺水的灌溉問題。經過一年多產量跟蹤,全縣5個集雨補灌試點項目種植區畝均增產可達200公斤。
“截止目前,全縣建成的集雨補灌項目共有22處,涉及到22村子23000畝。集雨補灌項目全縣每年都在推廣,現在我們正在籌備2023年的集雨補灌項目。”定邊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丁敏說。
白興莊村集雨補灌項目輻射農田的農作物已長出一排排青苗
抗旱小雜糧成為農民新寵
“立夏到小滿,種啥都不晚”。5月中旬,定邊縣南部山區的土地才被陣陣轟隆的播種機喚醒,一粒粒種子隨著轟鳴行進的播種機被播撒進土壤中。
白灣子鎮小澗子村村民王強今年在縣農業局的推薦下,種植了15畝的滲水地膜馬鈴薯套種大豆。
“以前也沒用過這種滲水地膜,都說可以保水保墑,如果今年效果好,明年我就大規模種植。”王強說。
“我們推薦農民選擇抗旱性作物和抗旱品種,尤其是一些適合當地的作物,比如,糜子、高粱、黑豆、春小麥等,再實行良種良法配套,爭取以應對惡劣的自然天氣。”定邊縣高級農藝師王世東說。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山區旱地的農戶在技術人員的推薦下選擇種植一些抗旱小雜糧,并利用地膜覆蓋、有機肥等來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
“這都屬于旱作農業集成技術里的內容,后期我們也會繼續推廣,比如土壤培肥、全膜雙壟溝播、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希望通過旱作農業集成技術的應用增加農戶的種植效益。”丁敏說。
當下有為,未來可期。今年,定邊縣共實施“四位一體”集雨補灌項目、旱作農業集成技術項目及漫灌改滴灌項目4.6萬畝。在定邊縣發展高效旱作節水農業五年行動方案中,到2025年,定邊縣將力爭實施旱作節水農業34萬畝,實現畝均節水30%,節肥20%,節勞20%。
“定邊縣將繼續大面積推廣適合旱作農業發展的幾種模式,把可利用的水源、耕地的潛力整體提高,使大水漫灌得到杜絕,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噴灌發展得到限制,推動工程節水、作物節水、制度節水有效融合,爭取把定邊建成全市旱作節水農業示范縣。”丁敏說。(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葉子 陳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