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管開云:一生熱愛守護花開

2022-05-09 08:40:5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趕在管開云回新疆前,記者見到了這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年近七十的他依然堅持在科研一線,身擔多項重任。...

  趕在管開云回新疆前,記者見到了這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年近七十的他依然堅持在科研一線,身擔多項重任。

  管氏秋海棠、開云山茶花,這兩種植物都是以管開云的名字命名的。可說起他的研究之路,實際上并不平坦。管開云23歲參加青藏科考,36歲才開始系統地學習植物學,因為對秋海棠的深入研究,54歲拿到博士學位。57歲時,管開云從云南來到了新疆,參與提升改造吐魯番沙漠植物園,新建伊犁植物園,升級改造新疆自然博物館。

  “與其求全,不如為能適應極端環境的特色植物騰出空間”

  “剛到烏魯木齊,當地的天氣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2010年3月,管開云冒著大雪到新疆報到,一下車就差點滑倒。

  一年前,管開云到新疆出差,時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黨委書記田長彥希望他能到新疆來工作,后來,時任所長陳曦又專程到昆明邀請他。“我不太了解新疆的植物保護工作,不知道去了能做些什么。”管開云一開始沒敢同意,但是當借調令擺到他面前時,他毅然接受了任務。

  “我是黨員,必須聽從組織安排。”管開云一到新疆,就花一個月時間走遍了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的每個角落。“氣候干旱,但植物園卻引種了不少耗水量較高的植物,很難養護。”

  “與其求全,不如為能適應極端環境的特色植物騰出空間。”在管開云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如今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已成為中國最具沙漠特色的植物園之一。

  “高山、河谷、綠洲的植物同樣需要得到保護和開發利用,也應該有新的植物園收集保存這些植物。”翻地圖、讀文獻、查數據,管開云將目光聚焦在了伊犁河谷。

  “既要考慮生態保護需要,還要考慮交通便利,有利于未來開放做科研、科普……植物園的選址特別講究。”58歲那年,管開云走遍伊犁河谷,終于在新源縣找到了一片野果林。“那里的野蘋果長勢不錯,是不少蘋果品種的發源地,既可保護基因資源,又適合建設特色植物園。”管開云說。

  不過,當時的野果林正遭遇蘋果小吉丁蟲危害,一株株果樹眼見就要成片枯死。于是,管開云帶著當地工作人員,在植物園開建前,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

  如今,通過人工繁育、自然更新,野果林的野蘋果已恢復了近60%,而集科學研究、物種保育、科普教育、休閑觀光于一體的伊犁植物園也從無到有,初步建成。

  “吸引游客來參觀,才能讓更多人了解植物、熱愛自然”

  為何非要將臨近退休的管開云借調到新疆工作?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或許能找到答案。

  春有茶花,夏有睡蓮,楓香大道在秋陽下層林盡染,寒冬里扶荔宮溫室的秋海棠依然綻放……如今的昆明植物園,四時風光不同,各有特色。

  1995年,管開云接手昆明植物園。“植物園關鍵是植物的保育、研究、科普,可剛接手時,我們連昆明植物園里到底有多少種植物都弄不清楚。”摸家底,必須馬上做。管開云組織職工梳理統計,原本預計有四五千種植物,統計完發現不到一半。

  為了收集保存更多珍稀瀕危植物,需要籌措資金,管開云想到了向社會開放。這個想法一提出,反對聲不絕于耳:“每天有那么多人來參觀,咋保護植物?”管開云力排眾議,開始給植物掛上名牌、做科普,逐漸積累資金打造植物園景觀。“吸引游客來參觀,才能讓更多人了解植物、熱愛自然。”

  從幾棵草、一片林,到成為熱門科普打卡點,管開云和同事們的努力,讓昆明植物園不再只是一個物種保存場所,更成為科研的平臺。

  管開云坦言,自己在植物學領域的積累,源自對植物的熱愛。1976年,英語專業出身、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翻譯的管開云,主動申請參與青藏科考。白天采集標本,晚上壓標本、換吸水紙,經常干到凌晨四五點,早晨七八點起床又繼續科考。

  “采集時看活植物,做標本時對照名稱,壓標本時又得看一遍,時間久了慢慢就認識了。”管開云說,科考結束后,他又找來植物學教科書自學,翻譯、閱讀植物學文獻,了解最新科研動態。

  “一輩子也干不了幾件事,那就做好眼前這件事”

  36歲那年,管開云申請到海外系統地學習植物學。也是從那時起,管開云接觸到了秋海棠屬植物的保護和研究領域。這類植物在云南野外隨處可見,也成為管開云一輩子的研究方向。當時已有團隊做了分類學研究,但保護和育種研究在國內還比較欠缺。管開云和團隊首先將精力放在了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上。

  秋海棠野外分布狹窄,品種又多,經常在一個山洞里就是一個特有品種。而且,越是珍稀瀕危的,分布點就越難到達。為了收集秋海棠,管開云幾乎走遍了云南的山林陡崖。一次,管開云看到一株秋海棠長在懸崖上,年近六旬的他不顧危險攀石而上,“那株秋海棠肯定是稀有品種,我們應該收集保護起來”。

  通過20多年積累,國內外幾百個品種的秋海棠在昆明植物園都有了備份。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家底”,管開云卻送給了國內多地的植物研究機構進行備份。管開云說:“植物不是我的個人財產。送出去備份,可以更好地保護秋海棠。”

  保護見成效后,管開云和團隊將更多時間花在了秋海棠品種選育上。而這條路,并不比到懸崖峭壁上收集稀有品種容易。

  要想培育一個品種,需要開展不同植株間的雜交,一次授粉結出上萬顆種子,性狀表達千變萬化,結果難以預測;從上萬棵植物中選出性狀合適的繼續繁育,才能找到性狀穩定的品種。幾代選育,耗時三五年是常事。經過多年的努力,管開云和團隊共培養出了27個秋海棠新品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

  如今,管開云將秋海棠研究的接力棒傳到了學生們手里,自己把更多精力留給新疆的植物保護工作。“伊犁植物園的建設還在繼續,植物園溫室建設更需要時間……”已經過了退休年齡,管開云依然干勁十足,他說:“我現在只想做我想做的事,做我會做的事。一輩子也干不了幾件事,那就做好眼前這件事。”

  據《人民日報》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管開云 科研 一線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