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地處西安曲江新區春臨二路一小區樓下的盒馬鄰里店員,腳踏平衡車為住戶送食材。盒馬鄰里除原有的到店自提方式外,還開啟貼心的“送貨到家”模式。目前,盒馬鄰里已在西安開設了二百七十家門店,覆蓋小區居民超過五十萬戶。記者 袁景智攝
眼下,新消費、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直播帶貨、網上下單、門店到家、社區團購……疫情下,線下消費受阻,線上新消費快速“補位”,成為消費市場的一抹亮色。
那么,什么是新消費?新消費“新”在哪里?疫情下,新消費何以“異軍突起”?
為了全面了解當前新消費的發展現狀,省統計局對新消費的表現形式、新消費對消費需求的影響等進行深入分析,并形成新消費模式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研究報告。對此,記者采訪了省統計局貿易外經處相關負責人對該報告進行解讀。
現狀
新消費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新消費是指基于互聯網數字化新技術融合線上線下,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不斷形成的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需求,既包括傳統業態模式的升級,也包括新業態、新模式等新興消費方式。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總量不斷提升、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盡管受疫情影響,一些消費被抑制,但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不斷涌現的線上新消費正有效促進消費回補、潛力釋放,激活了大量潛在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網絡購物市場用戶群體不斷擴大,網上零售額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快速增長。2021年,全國社會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2%,增速明顯高于線下消費。從陜西來看,2021年全省新興消費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額785.5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占限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的15.8%,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電商直播點燃購物熱情。《2021年度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6.35億人,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到12012億元,較上年增加2402億元,同比增長25.0%。電商直播的火爆帶動了新型產業模式的興起,通過高效率和高性價比打造了一個新的電商模式,實現了平臺、商家、主播、用戶的四方共贏。
疫情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增速雖有所放緩,但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共享經濟仍然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36881億元,同比增長9.2%;直接融資規模2137億元,同比增長80.3%,同時適應消費升級的文化、娛樂、健康、養老、教育等消費性服務行業快速發展。2015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占比突破50%,占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2021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4.5%。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費者對本土品牌、設計和文化的興趣日益濃厚,“國潮”消費趨勢明顯。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雙11”期間,國貨相關產品的搜索熱度增長42%,達到近3年最大增幅。此外,傳統模式下的趨同性消費逐步轉變為個性化消費,更多個性化需求催生出諸如主題酒店、體驗式街區、民宿客棧等不同的商業業態。
隨著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創新,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融合發展,新消費的澎湃活力正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問題
缺乏有效的高質量供給掣肘新消費發展
新消費的持續火爆,對消費需求產生了哪些影響?
報告認為,首先,新消費模式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新消費模式更加契合當前消費者注重服務和體驗的消費理念,給消費者帶來了消費新體驗,讓消費更加便捷,同時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消費需求。
其次,新消費模式凸顯了消費升級。新消費模式的出現,是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產物,也體現了消費升級的趨勢,成為新消費發展的核心動能,與消費提檔升級和挖掘新增長潛力息息相關。
第三,新消費模式成為拉動內需的新引擎。疫情下,無接觸式購物、線上培訓等需求上升,使得線上經濟對線下經濟起到了良好的承接替代作用。省統計局貿易外經處負責人表示,以新消費為著力點不斷出臺新的消費政策,有利于加速消費回暖,對擴大內需、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有著重要意義。
在發展過程中,新消費存在哪些問題?對此,報告從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首先,過度依賴互聯網,流量模式下難以塑造品牌。許多新消費業態借助互聯網的東風“一夜成名”,但鮮少進行精雕細琢、不斷創新,難以打造屬于自己獨特的、吸引大眾的亮點,最終只能成為風光一時的網紅,短暫過后又歸于平淡。
其次,網購商品質量存隱憂,售后維權困難。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加之商家信用度和監管制度的欠缺,對網絡賣家的約束力較弱等,導致網購商品質量問題頻發,消費者在后期維權上存在較大困難。
第三,在線服務效果有待提升,服務消費亟待擴容提質。從教育與診療領域來看,作為專業性較強的服務產品,在線教育、在線問診隔著屏幕才能完成,對教師與醫生的網絡知識與操作熟練程度有著較高的要求,服務效果參差不齊。
第四,促進新消費發展的舉措不足,缺乏高質量供給產品。個性化時代,人們對于自身情感和商品物質的需求不斷差異化,在此背景下,培育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還不夠快,滿足個性化、定制化及特色化消費需求等舉措還不夠有力。“有需求、缺供給”“有產品、無品牌”等矛盾仍然突出,缺乏有效的高質量供給掣肘新消費發展。
建議
樹品牌 強約束 促提升
當前,消費升級態勢明顯,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疫情期間,生鮮電商、門店到家等新業態迅猛發展,拓展了消費場景;直播帶貨、社群團購等為代表的新消費模式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消費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買買買”,同時兼具社交、互動、休閑等附加功能。
為促進新消費進一步發展,報告提出相關發展建議。首先,憑借過硬實力打造品牌。品牌是企業最大的競爭力,它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長期發展、根植于消費者心中的認知。要想真正成為品牌,還需要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服務、獨特的產品魅力和自身價值,同步提升其管理能力、運營能力、研發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等。新時代,新消費品牌若想塑造起真正有口碑的品牌,不能僅靠流量之力一蹴而就,仍需打造出過硬本領,久久為功。
其次,建立完善的網上交易約束體系。網絡購物作為當前主流購物方式之一,是新消費模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要保證電商平臺健康有序發展,必須從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凈化網絡環境等方面著手,讓消費者放心購物。
第三,新技術發展促進服務消費品質提升。服務作為虛擬性商品,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性讓消費者難以甄別。一方面餐飲、住宿、美容美發、家政等服務產品,出現問題需要通過平臺對商家從約束、完善監管體系等方面入手解決;另一方面,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服務消費,存在的問題則需從提高在線服務人員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
此外,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及相關政策的跟進,互聯網評價體系也在倒逼服務消費行業進一步提升品質和效率。
樹品牌、強約束、促提升,在一系列措施下,線上經濟走強,新消費“異軍突起”。搶抓線上新消費發展契機,充分釋放內需潛力,讓新消費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記者 蘇怡 通訊員 楊亞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