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風(左)檢查雛鳥健康狀況(資料照片)。受訪者供圖
她堅守在野生動物保護一線,與朱鹮相伴20年。為保證朱鹮繁殖數量逐年增長,她潛心研究飼養技術,徹夜守護每一個幼小的生命。在她的努力下,曾經瀕臨滅絕的“東方寶石”朱鹮從秦嶺飛向世界各地。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朱鹮媽媽”。 她,就是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朱鹮管理部部長張軍風。
張軍風曾先后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個人”、省林業局“林業科技先進個人”、省林業科學院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近日,她又榮獲“陜西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 細心守護 闖過朱鹮安全越冬第一關
“我守護朱鹮已經20年了。20年來,我見證了朱鹮種群和棲息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希望未來它們可以擁有更好的生存環境。”3月7日,張軍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動情地說。
1992年,從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保護專業畢業的張軍風,被分配到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原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工作。
2002年,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省林業部門調運60只朱鹮到位于樓觀臺的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飼養,照顧朱鹮的重任落在了張軍風的肩頭。“那是我首次接觸到朱鹮,我的任務就是在保證朱鹮種群安全的基礎上,讓它們繁殖得越多越好。”張軍風笑著說,“當時我對朱鹮的飼養一無所知,擔心得整夜睡不好覺。”
為了更多地了解朱鹮,張軍風購買了市場上銷售的所有有關朱鹮的書籍、資料,并虛心向洋縣朱鹮保護站的技術人員學習、請教。
那年冬天,是對張軍風和她帶領的朱鹮飼養技術小組的一次嚴峻考驗。初到秦嶺北麓,又恰逢關中地區極為寒冷,朱鹮能不能安全越冬,直接關系到朱鹮人工飼養種群能否在秦嶺以北立足。針對朱鹮棲息地洋縣沒有積雪的現實情況,張軍風大膽提出了朱鹮耐受性試驗和保溫措施相結合的方案:將朱鹮籠舍用塑料布封住,里面懸掛保溫棚,用于救治凍傷、有病的朱鹮;在地面鋪設草墊,放置粗的樹干,供不能及時上架的朱鹮棲息;放長流水以防水池結冰和泥鰍死亡;采取飼料多樣化等措施,幫助朱鹮越冬。張軍風晚上經常堅守在一線,通宵值班,密切關注朱鹮種群的動態,以便遇到突發事件及時處理。整個冬季,基地未發生一例朱鹮因低溫而死亡的事件。
■ 攻堅克難 提高朱鹮人工育雛成活率
每年3月到6月是朱鹮的繁殖季節。為確保朱鹮種群順利繁殖,張軍風很少休假,吃住都在孵化室隔壁的值班室。從飼料配制到巢框安置、從朱鹮配對到一對對朱鹮步入愛巢……擔負朱鹮飼養繁育工作的她總是奔波在一線。
從人工孵化到雛鳥出殼,每一只朱鹮雛鳥從50克長到1500克,都需要50余天的日夜守護,微小的溫度波動都可能導致朱鹮雛鳥生病甚至死亡。 每年長達數月的孵化育雛工作,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體力上,對張軍風都是嚴峻的挑戰。每一只雛鳥成長的背后,都傾注著她無數的心血與汗水。“很多新生的朱鹮,都是我親手喂水喂食,一天天看著長大的。”張軍風深情地說。
在人工育雛的過程中,張軍風將按日齡控制育雛器溫度改成按體重控制溫度,有效解決了同日齡雛鳥生長差異大的問題,提高了朱鹮人工育雛成活率。在她和朱鹮飼養技術小組成員的辛勤努力下,朱鹮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2005年至2007年,張軍風帶領朱鹮飼養技術小組對籠養朱鹮種群的14對朱鹮進行了義親撫養試驗,其中7對朱鹮義親撫養成活11只朱鹮雛鳥。朱鹮義親撫養試驗的成功,不僅拓寬了朱鹮育雛渠道,降低了人工成本,也說明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朱鹮自然繁殖并沒有完全退化,為下一步朱鹮野化訓練、野外放飛后的自然繁殖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 交流學習 為朱鹮保護事業貢獻力量
隨著秦嶺北麓朱鹮種群的穩定和逐漸增長,中國的朱鹮保護工作得到外國友人的肯定。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先后多次接到捐贈的孵化器、育雛器和監控設備。2004年9月,日本中國朱鹮保護協會邀請張軍風以講師的身份赴日本參加中日朱鹮保護交流會。
2008年4月,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和浙江大學合作開展朱鹮科研工作,向浙江省德清縣調運10只朱鹮。在這次朱鹮調運過程中,張軍風多次前往德清縣對朱鹮籠舍和設施進行檢查并指導朱鹮繁殖育雛工作。2012年,上海野生動物園從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引進朱鹮,張軍風也受邀到上海給予技術指導,使上海野生動物園朱鹮種群穩定并逐漸增長。
經過20年的努力,張軍風帶領朱鹮飼養技術小組先后攻克了朱鹮人工育雛、自然育雛和義親撫養3大技術難關,共繁殖成活朱鹮500余只,在我省的周至、寧陜、華陰等地放飛朱鹮140余只,為朱鹮保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