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是孩子,我能做的可以更多。防控值守、防疫宣傳、測量體溫、統計數據……面對疫情,“00后”們迎難而上、逆光前行,加入志愿者隊伍,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青春擔當。
站在抗疫一線時他來西安還不到10天
12月20日晚,主動請纓成為一名志愿者的時候,距離高軍浩來西安工作還不滿10天。他今年20歲,是中交一公局西北公司西安絲路產業園項目工程部主管。“2020年武漢疫情的時候,我還在上學,看著志愿者們沖在一線,內心熱血澎湃,這次我幾乎第一時間就報名了。”
身為一名工程主管,高軍浩平日里工作基本要求是細心,當上防疫志愿者的第一天,這份細心就派上了用場。“21日不到早上8點,我們到達指定地點時,現場已經聚集了近200名需要做核酸檢測的市民,醫護人員人手有限,我們趕緊投入工作狀態。”
那是一片廣場空地,如何讓大家既都排上隊又能保持安全距離?高軍浩和同事們從車上拿了警戒繩,開始劃線。“直線的話,雖然方便,但是能容納的人有限,場地浪費較多,最后我們采取‘S’形,最大限度利用起了廣場。”當一條條線被拉起,當市民們按照一米線在劃線內排起隊時,高軍浩感受到了別人對他們的肯定。
當天恰逢冬至,遠在山東的家人問候高軍浩時,他沒說自己在抗疫一線,只說項目忙。晚上12點,回到宿舍后,高軍浩吃到了公司特意準備的餃子,特別香。
餐館按下“暫停鍵”服務員轉身成了志愿者
“終于體會到醫護人員的艱辛。”2000年出生的劉清河是一名餐廳服務員。受疫情影響,餐館經營按下“暫停鍵”,他和同事到附近社區報了名,成為一名抗疫一線的志愿者。
12月20日,是劉清河當志愿者的第一天,也是他步入社會后第一次參加志愿服務。“我的任務主要有三項,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核驗一碼通,查驗資料。”長時間身處人流量大的地方,他需要一直穿著防護服。上廁所成了問題,耳朵也勒得疼。
“戴好口罩”“保持距離”,劉清河大聲喊著,這樣才能保證隔著口罩和面罩,群眾能聽得清。“老人和孩子沒有智能手機,沒有辦法掃碼,我就一個個手動核驗,全身心投入。”他說。
身處異地的父母,幾乎每天都會打來電話詢問疫情的事,叮囑劉清河注意身體,做好防護。“我沒告訴他們在一線當志愿者,不想讓他們擔心。每每問起我都說在家待著,沒出門。”掛了電話,第二天天一亮,劉清河便又出現在了防疫一線。
測體溫看似簡單他每次卻要測好幾遍
“做志愿者要有耐心。遇到個別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時,我們要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解釋,做好溝通工作。”盡管盧帥只有19歲,但聊起志愿服務經驗時,已經能侃侃而談。
12月21日,是盧帥成為防疫志愿者的第一天。24小時,僅防護服他就穿脫了三次。“我的主要工作是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一個地方做完了再輾轉另一個地方繼續做。”
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醫用橡膠手套,全套防護裝備穿戴完畢后,盧帥第一個感覺就是悶。“因為要在現場維持秩序,所以一直在走動,運動量可能也大,一個小時之后,護目鏡開始起霧,睫毛濕答答的,視線有點模糊,我就不停地眨眼。戴著手套,指頭感覺也不那么靈活了,想想搭檔的醫護人員還要給那么多市民做核酸,真心佩服他們。”
盧帥笑言,自己平時是一個有點毛躁的人,但是成為志愿者后,給別人量體溫這種看似簡單的小事,他都會操作好幾遍。“每個人的體溫不一樣,有時候測量的是裸露在外的皮膚,剛運動完體溫也會高一些,我每個人都會測好幾遍,力求相對準確。”這個出生于2002年的小伙言語間透著驕傲,“別看我是‘00后’,也能當好疫情防控‘守門員’。”
記者 石喻涵 實習生 眭雨佳 胡茜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