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韓永國)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共有149人當選。
在中國科學界中,“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每兩年增選一次。兩院院士群體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而“院士”頭銜也標志著獲得者在所處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作為教育大省,陜西科教資源富集,人才實力雄厚。此次新當選的院士中,陜西新增兩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人。其中,空軍軍醫大學竇科峰因器官移植專業入榜。
竇科峰,中國科學院院士,二級教授,1956年2月出生,咸陽市乾縣城關街辦北巨村人,1970年12月入伍,1973年10月入黨,1980年9月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外科學教研室、肝膽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擔任全軍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國家器官移植臨床重點??茖W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普通外科學專委會主任委員、全軍普通外科委員會主任委員,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
作為我國器官移植領域著名臨床科學家,竇科峰院士針對器官短缺這一難題,開展系統性創新性移植理論與技術研究。在國際上首創脾窩輔助性肝移植新術式,克服了原位輔助性肝移植需切除患者部分病肝,創傷大、移植空間小、技術難度大等問題,并實現系列臨床應用,為終末期肝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被評為中國器官移植十大亮點之一,寫入中國外科學進展;攻克活體肝移植供肝獲取和移植肝血管、膽管重建等關鍵技術難題,完成國內首例成功的活體肝移植,主編國內首部《活體器官移植學》,形成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推廣應用至國內多家醫療單位,推動了我國活體肝移植技術的開展;創新提出“優先、序貫、共存”三原則,有效提高了多器官聯合移植的成功率,實施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腎聯合移植,患者至今健康存活16年,保持國際最長存活時間紀錄,以上成果推動了國內多器官移植技術水平的提高。
竇科峰院士在國內最早開展異種器官移植臨床前研究,完成國內首例基因編輯豬—猴異種肝移植臨床前試驗,帶領團隊對豬的人源化編輯和異種免疫抑制方案進行了大幅度改良(國際領先),與楊璐菡教授團隊合作成功開展國際首例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敲除的多基因編輯豬—猴異種肝心腎移植,創造肝移植受體存活世界紀錄,主編國內首部《異種移植學》專著,制定我國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范,并參與制定國際指南;為提高肝移植患者的術后長期生存率,圍繞我國肝移植患者的常見原發病因深入開展基礎及轉化研究,揭示了肝纖維化、脂肪性肝病的細胞分子學新機制,為移植肝保護提供全新策略。
竇科峰院士矢志科學研究、勇攀前沿高峰,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主持完成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科金重點等項目32項,在Cell Metab、Hepatology、J Hepatol、Cancer Res等期刊發表論文486篇,其中,SCI論文166篇,最高影響因子27,單篇最高他引1100次。
作為師者,竇科峰院士傾心教書育人,先后培養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87人、碩士研究生112人,學生中約80%晉升高級職稱,約60%成長為科室主任、學科帶頭人或業務骨干,其中不乏“優青”“長江青年”“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優博”“優碩”獲得者。從醫之路,竇科峰院士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中國醫師獎、軍隊育才金獎、中國醫師協會首批“大醫精神”代表、中華慈善總會“卓越貢獻獎”“人民好醫生”學術成就—科技創新典范、全軍器官移植終身成就獎、空軍科技領軍攀高計劃人才、空軍軍醫大學教學終身成就獎等殊榮。
11月19日上午,在家鄉人民送去祝賀時,竇科峰對家鄉人民說:“我是地道的乾縣人,成長于乾縣,家鄉人民給予了諸多的關心和愛護。借此機會,向家鄉人民問好,向父老鄉親表示感謝。此次,有幸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家鄉的發展,利用專業所長,為乾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家鄉人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