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位樹理):作為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和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陜西西咸新區近年來創新服務模式,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深度融合產業鏈和創新鏈,讓西咸新區成為“希賢”新區。
我國高端機床工具行業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存在“卡脖子”問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長江學者趙萬華一直希望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實現機床工具行業的自主創新。就在趙萬華教授進行探索規劃的時候,“秦創原”提供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與政策支持。
在“秦創原”的支持下,由趙萬華教授擔任董事長的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成立。趙萬華教授表示:“(秦創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我們的辦公地點僅僅用了28天就準備好,能夠進行研究、辦公了。”
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 攝影:位樹理
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 攝影:位樹理
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設置了商事服務、政策服務、科技政務、科技金融和綜合服務共5大類18個服務窗口,為各類創新創業主體提供標準化、專業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務體驗。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運營負責人張紅莉表示:“在商事服務方面,我們打通了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稅務局,并和銀行進行對接,提供秘書式的管家服務,從提供資料到銀行開戶,一周之內就能辦好。”
打通產業鏈和創新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與行業技術瓶頸突破,需要從科創機制上下功夫。趙萬華教授表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只靠自身是有難度的。校企合作并不是什么新名詞,過去企業和高校合作效果并不好,因為雙方鏈條沒有打通。通過技術鏈,把創新鏈和產業鏈連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立足陜西省的科教優勢,從高校院所發力,以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工作主線,通過打造科技經紀人隊伍,配合高校建設“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新雙創”隊伍,搭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橋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科創機制突破探索經驗。張紅莉表示:“科技經紀人以市場需求為牽引與企業進行對接,了解企業在技術方面的瓶頸,幫助企業更好地與高校對接,也讓高校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落地。”
自成立以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并注冊企業78家,引進科技型企業240家,春種基金投資種子項目166個,引進落地孵化器、加速器8個,科技成果產業化成效顯著。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