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出身于陜北一個極端貧困的農民家庭,上大學前,初中文化程度,沒有正式工作,不僅被罷免了縣革委會副主任,還被另一派群眾組織的人告狀圍攻,政治上受到嚴重打擊。用“窮困潦倒”表述路遙當時的情況,不算夸張。路遙和谷溪創(chuàng)辦《山花》,那時是寫詩,不寫小說,實際上以路遙當時的能力水平,還駕馭不了小說創(chuàng)作,寫不了小說。但是路遙又是一個志存高遠、不甘平庸、不怕困難、愈挫愈奮的人。所以,當1973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大學生的時候,他就寫了報考大學的申請。歷經磨難,最后被延安大學破格補錄(用路遙的話說:“是延安大學收留了我”)。1988年9月24日,路遙在給中文系師生做報告時講道:“在母校學習的三年,是我生活的轉折點,我感謝延大。”此前的1988年7月27日,路遙給延大的題詞是:“延大啊,這個溫暖的搖籃……”僅此兩點,足以看出路遙對延大的熱愛、珍惜和感恩的深情厚意,看出他把延大看成是自己成長、成才乃至成功的“溫暖的搖籃”。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名人對自己母校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也是贊揚和宣傳延大最精練、最精彩的“廣告詞”。
但是,長期以來,從路遙成功成名直到去世以后二十多年,在路遙的研究、宣傳和經歷介紹中,路遙在延大三年,刻苦學習、拼命攻讀、博覽群書、勤奮寫作、關注政治、重視實踐的經歷和故事,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記敘和傳播。路遙在延大上學三年的經歷,基本上處于被封閉和淹沒的狀態(tài)。這對路遙是不公平,不尊重的!值得慶幸的是,我校的著名校友梁相斌,首先提出倡議并擔任總策劃,并組織力量編撰出版了回憶路遙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創(chuàng)作、實踐以及他成名和去世以后許多活動的真實情況的兩本書,即《路遙與延安大學》《路遙的大學時代》,回應了社會和讀者的關切,提供了研究宣傳路遙的許多寶貴資料,也填補了研究路遙人生中一個重要階段的空白。
2019年4月22日,時任新華出版社社長相斌同志給我寄來了關于撰寫《路遙的大學時代》一書的約稿函,同時給學校也發(fā)來了《關于商請延安大學對撰寫〈路遙的大學時代〉一書予以支持的函》,拉開了撰寫《路遙的大學時代》的序幕,啟動了撰寫《路遙的大學時代》的艱巨工程。
在新華出版社的約稿函中,相斌社長明確指出:“大學時代是路遙人生的重要驛站,在此,路遙獲得了一次全面的休整、梳理與錘煉,文學素養(yǎng)得到了極大提高,從而開始真正走向全國文壇,直到成為一代文學大師。但到目前為止,讀者對他這一段的學習與生活并不了解,尤其是他怎樣步入文學的殿堂,為創(chuàng)作文學巨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怎樣深入社會實踐等,讀者都渴望了解。該書問世將對讀者理解和讀懂路遙有極大的幫助,對后來者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對路遙研究也會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延大領導接到新華出版社的約稿函,高度重視,快速立項,作為重點課題,并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而且,張金鎖書記和高子偉校長擔任編委會的主任委員,成為我們的堅強后盾,有他們的鼎力支持,我們就底氣很足,充滿信心。
根據(jù)出版社和學校的要求,我們組建撰寫團隊。我是一個召集人,具體執(zhí)筆撰寫的有梁向陽(厚夫)、袁廣斌,他們二人都是第一本書《路遙與延安大學》的編寫團隊成員,別外一位就是延大中文系74級校友、《延安日報》原總編輯張春生。他們都是搖筆桿子的秀才,又都是延大校友。同時邀請中文系73級(即路遙所在班級)和中文系74級40余名校友及教師代表從全國各地返回延大,于2019年6月5日舉行了“回憶路遙的大學時代”座談會,時任校長的張金鎖書記和時任新華出版社社長梁相斌參加座談并發(fā)表講話。到會的路遙同窗校友,爭先恐后,熱情澎湃,滿懷深情和自豪地回憶路遙在延大三年學習期間的許多鮮為人知、感人至深的經歷和故事。這些珍貴的活資料奠定了這本書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我們確定撰寫計劃和提綱。座談會后,我們把大家的發(fā)言(包括書面發(fā)言)整理匯編成一本《回憶路遙大學時代》的資料集。發(fā)給幾位作者認真閱讀思考,各提方案,經過反復討論研究,于2019年9月底形成了一個關于《路遙的大學時代》編撰計劃書,包括撰寫提綱。然后,自報公議,確定作者分工,責任落實到人。2020年3月份拿出初稿,6月初拿出三稿,7月份拿出四稿送出版社審改。這期間,先后召開了4次編輯部會議,在大家分別交叉互換看稿的基礎上,又集體討論4次,不斷進行修改。可謂四易其稿,艱難撰寫。難在何處呢?難就難在我們原來對路遙的想象有點過于豐富,對路遙的故事期望值偏高。對現(xiàn)有的文稿看了以后有點不解饞、不過癮,覺得寫得還有點不到位,似乎應該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和經歷。但是,據(jù)我所知,路遙是一個有抱負、謀大事、想成大名的人。從他上大學的目的來看很明確,很單純,我把它歸結為“一、二、三”。即一個目標(要當大作家),兩個愛好(閱讀和寫作),辦好三件事(就是上課、讀書、練習寫作)。在路遙的心目中,只要實現(xiàn)了這個“一、二、三”的總任務,他的大學就是上好了,成功了。所以,他的言行舉止,所有活動,都是圍繞“一、二、三”這個總目標、總任務來安排的。至于談情說愛,社交活動以及其他交往,都少之又少。因此,就沒有什么奇聞軼事、街談巷議的故事。從他的性格上來講,他是一個重行輕言、求穩(wěn)戒狂的人,許多事只想不說,只做不說。他當時的朋友圈子小,和同學閑聊亂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也沒有多少故事可說可寫。
我認為,現(xiàn)已出版的這本《路遙的大學時代》分六個章節(jié),15萬字的規(guī)模,全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路遙在延安大學三年期間的學習、生活、創(chuàng)作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真實情況。給研究、評論路遙的專家學者,給熱愛路遙的讀者朋友們,提供了路遙大學時代的一些原生態(tài)的故事與經歷,供大家品讀、研究和評論。閱讀該書,對于廣大文學愛好者以及在大學校園讀書的莘莘學子都將是一種激勵和啟迪。有專家認為,在國內保持路遙作品閱讀熱度不減的情況下,路遙的人生道路與生活閱歷也受到廣泛的關注,成為激勵年輕人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在路遙不長的人生旅程中,進入延安大學被認為是他坎坷命運的重要轉折點,是他在文學上進行淬煉提升的試飛階段。了解探討路遙在延安大學的學習和成長的經歷,是理解路遙作品內涵和感悟路遙之所以能在文學上攀登高峰,取得輝煌成果的密鑰。
路遙是延安大學的杰出校友,他生前是一座高高聳立的豐碑,去世以后是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熱切希望延大的年輕校友們,以路遙為榜樣,用路遙精神學習路遙。好好研究路遙,宣傳路遙,傳承路遙的業(yè)績和精神,在路遙曾經學習生活過的這個“溫暖的搖籃”里,珍惜青春,熱愛讀書。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和淬煉成黨和國家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者:延安大學原黨委書記、原校長申沛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