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欣潤 通訊員 思博海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為大家介紹長征的故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央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相繼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qū),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7月20日上午10點,吳起縣第二小學三年級九班學生劉宇溪給其他班級的學生介紹長征精神,她自豪地說:“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驕傲,我是長征精神中隊的一員。”
長征精神中隊僅僅是該縣第二小學命名的四十個班級的其中之一,為了使黨史知識變得活起來,縣第二小學開展了“紅色精神中隊命名”活動,將百年黨史中體現(xiàn)出的中國精神,總結篩選出最具代表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40種精神,分別命名為40個中隊(班),即紅船精神中隊、井岡山精神中隊、長征精神中隊……學校查詢權威資料,邀請黨史專家把關,統(tǒng)一確定了各中隊紅色精神的內容。
7月19日下午3點,記者在縣第二小學校園里參觀時發(fā)現(xiàn),每名學生都能講解自己的中隊代表精神及其精神背后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和故事。
“我們給班級命名紅色精神中隊,一方面是讓班級這個過去的名稱變得有文化、有內涵,更重要的是把黨史知識潛移默化得融入班級,讓黨史知識變得有趣,和每名學生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更好得學習黨史,并且汲取到精神的力量。”縣第二小學副校長杭學東說。
“通過這種命名‘紅色精神中隊’的方式,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黨史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開始喜歡聽黨史的故事,讀和黨史有關的書籍。”學生家長崔斌微笑著說。
“‘紅色精神中隊’命名后,各班中隊的故事成為學生課間談論的話題,大家開始潛移默化的向英雄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形成了比學趕超、助人為樂的濃厚氛圍。”少大隊輔導員王曉亮說。
王世博是二年級抗聯(lián)精神中隊的一位學生,7月10日那天他做值日,當他拿著拖把到水池時發(fā)現(xiàn),水池里積滿了污水,一些垃圾袋浮在水上面。他迅速挽起衣袖,手伸進污水里清理垃圾,不久,他的小手被水泡得通紅,起了水泡,但他沒在乎,直到把水池清理干凈才停了下來。
劉延麗是吳起縣第二小學五年級脫貧攻堅精神中隊的一個學生,品學兼優(yōu),但家庭十分困難。她經(jīng)常在課余時間撿垃圾補貼家用,得知她的情況后,該中隊所有學生都自愿行動起來,在校園里、回家路上把飲料桶等垃圾撿到袋子里,送給劉延麗,用實際行動幫助她渡過難關。
像王世博、脫貧攻堅精神中隊一樣,在該校樂于助人的學生還有很多。
縣第二小學支部書記、校長高光東說,我們通過命名“色精神中隊”,開展講一則紅色故事、看一場紅色電影、讀一本紅色經(jīng)典、唱一首紅色歌曲、訪一個紅色基地、做一件好人好事、寫一篇體會文章等“七個一”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學黨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好習慣,長大后成為有正能量、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人。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