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2021年6月15日,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在《打造“三個課堂” 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文中提出打造三種形式的課堂,從“三個課堂”的邏輯關系、育人特征與路徑選擇和構建“三個課堂”的保障體系三個方面系統闡釋了大教育理念主導下,依托三種形式的課堂對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的有效銜接、促進學生發展的螺旋式上升的積極作用。
自2016年起,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率先開始以構建“蒲公英”課程為名的整體化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創建了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國家課程為主干,學科育人為基礎,學科群落為特征的整體性課程體系,對“三個課堂”落地轉化作出了積極探索。
“蒲公英”課程通過對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課程的優化設計,以課程的減負增效為出發點,國家課程校本化為途徑,學科優化統整為方法,開發了“三·四·五”結構的課程體系,著重于整體性建構學校課程。形成了既體現國家意志,又盡可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差異性,同時兼顧了地方和學校的差異性的學校課程體系。綜合處理了學科與素養、綜合與建構、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生態空間重構等要素關系。
一、“蒲公英”基礎課程:組建學科群落,在“第一課堂”中高效落實國家課程標準
基礎課程即國家基礎性課程,對應著“第一課堂”,主要是指在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探索,通過學科與生活的整合,將學科知識和社會生活緊密“鏈接”,推進學科向深入發展,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以組建學科群落、重構課程空間的方式,實現了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更好保證國家課程意志和課標的落實。
主要通過組建課程群的方式對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優化各類相關資源配置,減少課程設計中簡單重復的教學內容,解決學科間、知識與技能之間、綜合與建構間的課程銜接關系,最終達到對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探索,實現課程體系與實施的減負增效。
1.學科內優化的焦點式課程群:促進學科走向深處
焦點式課程群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科的育人價值,以國家課程為核心,在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基于學科內的、圍繞單學科內容衍生出的課程群落,如我們對美術焦點式課程群落中的美育及美術表達課程,在美術課標的基礎上,學校充分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出發,通過作品表達學生的內心感受,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個性化體驗、自由嘗試和表現自我的平臺。并采用畫展為媒介的評價方式,共舉辦多期主題畫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對語文焦點式課程群落的語音、語素、指導性閱讀、審辯式閱讀課程。增加學科對學生的適應性,優化學科內容,拓展學科范圍。其中審辯式閱讀就是基于對學生5C能力的培養,重新設計閱讀課程,以學生為中心,階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審辯式閱讀教學中,學生由最初的信息收集能力發展為創造性閱讀,形成個性化閱讀。在開展審辯式閱讀的半年時間里,我們的審辯式閱讀課已經走出陜西,并成功申報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18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
2.學科間融合的多學科統整課程群:實現課程內容跨界,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
多學科統整是指多學科統整在同一主題內容,根據不同內容,不同學科間相互銜接,互為前提關系,并將學科以外的知識與學科進行統整,發揮和拓展學科內容、強調學科與學科、學科與生活、學科與社會和學生發展間的整合,打破學科壁壘,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如將社會熱點和中華傳統文化與學科課程、課程標準進行有機融合,開展了“小小中國心·大大世界眼”主題。其中“小小中國心”在不同年級分別以“改革開放四十年”“西安秋之美”“西安城市名片”等為課程內容;“大大世界眼”則將“一帶一路”、星際旅行、人工智能等引入課程內容,讓孩子從多維角度感受西安文化之美,中國發展之美,世界之大、文化差異之美。
二、“蒲公英”拓展課程:盤活人力、空間資源,提供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能夠兼顧學生個性成長,在對國家課標校本化的基礎上,通過調研學生和家長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場地和空間開設豐富多彩的拓展類課程,突出課程的選擇性、發展性和個性化。
我們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興趣愛好,經與家長、學生開展充分調研,圍繞“藝術與審美”“運動與健康”兩大藝體大板塊,設計并開設了80多門藝體類拓展課程。學生和家長根據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在“課程菜單”中進行選擇,實現了周五全校性走班教學,形成孩子們專屬的個性藝體課程菜單。每學期初,在選課時都出現了“秒搶”現象。
在人力資源中,首先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讓專業人做專業事,讓優質教育機構走進校園,聘請專業人員擔任拓展課程輔導教師,讓學生享受更為優質的課程資源;其次,吸引有教育情懷的藝術家、專家等進入校園,其中邀請的授課教師有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知名書法家、篆刻家,有獲得國際大獎的圖畫書作者,國家一級演員,名牌大學畢業的專業教師,組成了多元教師主體;最后,集中力量培養我們學校的藝術師資團隊,充分發揮原生藝術團隊力量,成為學校藝術教育中的核心人力資源。
在學校空間資源配套中,合理利用學校空間,拓寬藝術教育渠道,營造濃厚藝術教育氛圍。我們突破教室空間局限,充分開發學校場館資源,從42個藝術訓練場所到美育展廳再到書法博物館,為拓展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如在書法博物館中,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墨與畫的經典輝煌藏于其中。依靠陜西師范大學文物修復專業優勢,將部分名家名作真跡及部分仿品陳列其中。依據時間軸順序展出,讓學生徜徉其間,真真正正在欣賞與品味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三、“蒲公英”成長課程:拓展課程空間,讓學生在“第三課堂”中全面發展
成長課程即學校以外發生的課程,注重遷移,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核心,均衡考慮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內發能力、形成自身素養的過程。通過跨學科統整,實現課程實施空間的融通。
期望這一部分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以合作、體驗、探究為基本的學習方式,將知識和技能遷移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國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框架下,設計并形成了課程體系豐富、課程空間廣闊、活動形式多樣的成長課程體系。我們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學習方法,社區服務是主要場所,社會實踐是學習形式,信息技術是學習手段,勞動教育變為載體。如圓夢微心愿等品牌活動的開展,將活動課程化,在實踐體驗課程中,利用家長、社區和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方向和主題,在體驗中獲得成長。成長課程是站在未來的角度為孩子們考慮,因為學校是承載孩子夢想與未來的殿堂,所以成長課程的實施一定要落地在孩子發展軌跡上,給予推動的力量。
“蒲公英”課程是面向孩子未來的課程。“三個課堂”的構建與融通就是在新時期背景下,基于新理念、運用新方法、依托新技術,進行根植現實、面向未來的課堂革命。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將充分利用陜師大優質資源,充分凸顯“實驗”的教育教學變革宗旨,在教育教學內涵發展中下足功夫,全面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