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馬卓) 6月24日下午,由陜西省委網信辦主辦,咸陽市委網信辦、銅川市委網信辦、延安市委網信辦協辦,華商網承辦的“‘陜’閃紅星耀中國”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小石崖革命舊址,緬懷老一輩革命家豐功偉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小石崖革命舊址位于黃陵縣城西北約70公里的雙龍鎮小石崖,系中國工農紅軍中宜游擊隊活動遺址。這里地處橋山山脈南部,溝深林密,地勢險要,是黃陵縣上畛子革命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陜甘紅軍較早的落腳地、小后方。
舊址現開放有八孔石窟,采訪團首先參觀了游擊隊員宿舍,由于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所以游擊隊員們的宿舍陳設非常簡單,宿舍內僅擺放了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及武器。講解員對記者說:“他們的武器就是大刀和長矛,石凳、木墩、木桶、水缸等基本生活用品多數都是就地取材,由隊員們自己動手制作的。”
第二間游擊隊員宿舍與第一間相比,多了一個木椽搭建的簡易牢房,是用來關押土豪劣紳、土匪的地方。中宜游擊隊成立后,以小石崖為中心,逐步擴大范圍,進行打富濟貧,開展游擊活動,沒收周圍豪紳地主的糧食、土地、財物,分給貧苦的農民。
在游擊隊灶房和紅軍傷員養傷休息處,記者看到灶房與當地百姓家中灶房的陳設相似,當年的伙食也很簡單,游擊隊員們經常用野菜野果充饑。而紅軍傷員養傷處陳列著炮制中藥的器皿、拐杖、擔架等。
隨后,采訪團分別參觀了劉志丹、謝子長及習仲勛舊居。在講解員的解說下,進一步了解了革命先烈們在此宣傳革命思想,傳播革命火種,并為陜甘地區革命游擊隊伍拓展出了一塊相對穩固的生存、發展空間的的斗爭歷程,讓小石崖成為了紅軍游擊隊的“落腳點”、“小后方”。
最后一個石窟比較大,石窟正中間擺放著開會用的桌子,墻上懸掛著中宜游擊隊隊旗,據講解員介紹,這里不止是游擊隊員宿舍,議事、崗哨等都在這里,“在這可以清晰的看到整個川道,是放哨的最佳位置。”
中宜游擊隊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建立、成長起來的一支工農革命武裝力量,為鞏固和發展中宜地區革命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陜甘邊南區革命根據地蘇區的形成發展、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追溯先烈之輝煌,瞻仰先烈之音容,承繼先烈之精神。”通過此次參觀學習,采訪團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斗歷程,進一步加深了對黨史的認識與理解,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使命。采訪團的記者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延安精神,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