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馬卓)作為抗戰時期著名的紅色驛站、圣地前哨,三原是一塊革命的紅色沃土。以三原縣武字區、心字區為中心區域建立的渭北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建立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這里既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的戰略基地,也是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南大門、八路軍誓師抗日的出發點。
6月23日上午,由陜西省委網信辦主辦,咸陽市委網信辦、銅川市委網信辦、延安市委網信辦協辦,華商網承辦的“‘陜’閃紅星耀中國”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咸陽市三原縣,先后參觀了三原縣黨史學習基地、渭北革命根據地烈士紀念碑,追尋渭北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感悟革命精神,接受紅色洗禮。
重溫革命歷史 汲取前進智慧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采訪團走進三原縣黨史學習基地,聽渭北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趙文龍講述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三原縣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位于陵前鎮大寨村,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基地按照歷史時間順序,以重大歷史事件、主要歷史人物為重點,布展十個展區,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三原百年黨史光輝歷程和輝煌成就,集中展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三原各項事業所取得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
據趙文龍介紹,三原縣陵前鎮革命老區,曾是建黨初期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這里誕生了渭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大寨村黨支部,劉志丹、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在革命斗爭中先后有118名烈士長眠于此。
在基地內,采訪團們逐一了解學習烈士們的英雄事跡,進一步加深了對烈士英雄人物的了解,切身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看著一張張珍貴的圖片資料,聆聽著對革命歷程的講解,關于渭北革命根據地的歷史漸漸浮現在記者眼前,當年革命先烈們帶領渭北人民浴血奮戰的壯烈景象仿佛歷歷在目,不禁令人內心深受感動。
瞻仰革命遺址 緬懷革命先烈
“熱血鑄豐碑,英名垂青史。”趙文龍帶領采訪團來到渭北革命根據地烈士紀念碑前,全體人員向革命烈士行禮致敬,緬懷在創建渭北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追思他們英勇頑強的崇高奉獻精神。
渭北革命根據地烈士紀念碑位于三原縣陵前鎮鎮南一公里處,1989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碑身高11.3米,碑體正面“渭北革命根據地烈士紀念碑”12個大字,由習仲勛同志題寫,碑座高1.9米,底面邊長8米,東、西兩側有題刻。東面汪峰題“人民先烈永垂不朽”,西側趙伯平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北面刻有渭北革命根據地碑文。
渭北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陜西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它以三原縣武字區為中心,涉耀縣、富平、涇陽、高陵、淳化等縣部分地區,面積760平方公里,為發展革命武裝和創建新的根據地,鍛煉了干部,提供了經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談及渭北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意義,趙文龍表示,渭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先河,豐富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模式,“渭北革命根據地也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前哨陣地、物資人才儲備基地,在西北革命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百年滄桑巨變 鑄就壯美華章
百年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百年滄桑巨變,鑄就華章。“十四五”時期是三原新時代追趕超越的關鍵五年。三原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追趕超越和高質量發展為統攬,全力打造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區、大西安文化旅游康養示范區,建設大西安都市圈渭北中心城市的“三示范一中心”。
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原縣大力發展“四三二”產業,即“綠色食品、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型建材”四大工業;“文旅康養、商貿服務、現代物流”三大服務業、“高科農業、特色農業”兩大現代農業,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奮力譜寫三原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