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獲評“三秦楷模”的國家電網榆林供電公司退休干部張雷威從西安接受表彰歸來。一進家門,他就忙不迭地整理文件、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回幫扶的村莊。老伴見狀心疼地說:“你這兩天路上跑得太多,身體哪能受得了,休息幾天再去吧。”
“春時不等人,我要趕緊回到村里,可不敢耽誤了春耕!”只在家中住了一宿,66歲的張雷威就趕回了米脂縣沙家店鎮李站村。
村民的信任不可辜負
張雷威與李站村之間有太多的故事。2014年至今,張雷威一直在這個偏遠山村開展扶貧工作。這里是他駐村扶貧時間最久的地方。
張雷威此前先后在神木、佳縣、吳堡等6個縣(市、區)多個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這段歷程,填滿了他人生的14個春秋。
曾有人問張雷威,是什么支撐你一干扶貧工作就是20余年。他總是笑著回答:“其實也沒啥,就是我期盼鄉親們都能早點過上好日子。他們對我那份深深的信任,我決不能辜負!”
這份信任來之不易。2000年,張雷威第一次在神木市(原神木縣)西溝鄉芹菜溝村駐村扶貧。直到現在,他還清楚地記得,剛進村時村民們那種不信任的眼神。甚至有些村干部還私下給他說:“只要能要來錢,你以后可以不用來。”
張雷威偏不。他把村里的一孔廢棄窯洞收拾一下就住下了。經過一番考察,張雷威認為要想改變這個貧困村的落后面貌,必須從治理環境入手。于是,植樹成了他帶領村民干的第一件事。
誰料,村民集體植樹那天遭遇了沙塵天氣。“這樹還栽不栽?”村民們聚在村委會議論紛紛。張雷威心想,扶貧干部必須要有過硬的作風,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今后村民誰還信服你。他二話不說扛起一捆樹苗就走進風沙里。在場的村民們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紛紛扛起樹苗跟了上去……
自此,村民們逐漸將他當成自家人,有什么難事都愿意和他說,甚至婆媳矛盾、妯娌不和等事情也會找他幫忙解決。
女兒的嫁妝錢買了牛
初到李站村,張雷威同樣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
一到村里,張雷威就開始走訪貧困戶。經過實地調研找準了村里貧困落后的“病根子”后,他決定在村里推廣養殖產業。
他按照貧困戶勞動能力進行分類,勞動力強的家庭發展舍飼養羊,勞動力弱的家庭就發展養牛。村里的貧困戶當年就見到了效益,而且收益逐年遞增。
經過多年醞釀,2017年9月,張雷威帶領村民成立了米脂縣和富順養殖專業合作社,辦起了李站村第一家養牛場。當時,全村42戶貧困群眾和25戶非貧困群眾都領到了股權證,成為股東。
“合作社成立之初,資金不到位,老張看鄉親們情緒低落,就把給女兒置辦嫁妝的十幾萬元墊付了買牛款,這才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像這樣的扶貧干部,咋能不讓我們感動呢!”村民馮有飛說。
2018年年初,已經退休的張雷威,因超齡問題無法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繼續從事扶貧工作。
這個消息一傳到村里,村民們不答應了。“村里的養牛場剛有起色,張書記要是走了,今后養牛場誰來管呢,我們堅決不答應!”村民李鳳成說起了當時的情況。
啥法子才能留住“老張”呢?村民們聚在一起一合計,決定全村人聯名寫信,每戶按上手印以表決心。這封按著67個紅手印的信,很快引起米脂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重視。縣上專門派人聯系有關部門以及張雷威所在單位。經過多次協商后,上級部門決定讓他留下來繼續開展扶貧工作。
就這樣,張雷威以一名編外的駐村幫扶干部身份,又回到了李站村。
為村民勾勒發展新藍圖
“我真是沒想到,鄉親們會用這種方式挽留我!現在我雖然年齡大了,但是只要能干得動,就決不辜負鄉親們對我的深情厚誼!”時至今日,說起當年聯名的事情,張雷威還是激動不已。
既然又回來了,就得干出新成效。在張雷威的努力下,村里的合作社很快步入了正軌,目前已發展關中秦川牛等4個品種102頭。今年1月,合作社進行了首次分紅,村民們數著手中的3000元分紅款,一個個樂開了花。
據統計,李站村村民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近年來已經累積到人均9萬多元,加上村民其他各項收入,李站村實現了整體脫貧。
如今,依舊堅守在李站村的張雷威,又開始為村里謀劃下一步發展計劃,他要帶著村民們繪制一幅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藍圖。
“現在各村的養殖合作社越來越多,只有質量更高的畜牧產品才能讓村民們獲得更大的收益。”說到發展計劃,張雷威告訴記者,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富硒農產品這一概念,就萌生了新的想法——將李站村打造成榆林首個“富硒生態村”。
“年前,我們就給村里購買了富硒功能肥料,村里也規劃出一塊好地用于種植富硒玉米。我們就是希望用富硒玉米和富硒秸稈喂牛,提升合作社的牛肉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站在村頭的田埂邊,張雷威給記者講述下一步發展規劃的間隙,又去指導正在田間丈量富硒實驗田的村干部。
春日的暖陽,照耀著生機勃勃的田野,忙碌的張雷威和村民們更加干勁十足。(程剛 郝彥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