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年收獲的不僅僅是工作的積淀,更是情感的收獲。”2019年5月,聶紅飛經定邊縣統計局選派到紅柳鎮沙場村擔任第一書記。今年已是他駐村扶貧的第2個年頭,兩年來,在他的幫扶下,沙場村駛入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成為全縣有名的“脫貧產業示范點”。
一心為公勇擔當
駐村以來,聶紅飛始終以全縣脫貧攻堅大局為重,勇挑工作重擔,不計個人得失,帶著組織的囑托、群眾的期盼,肩負著光榮的使命,滿懷著“把村民當家人看,把村委當家來建,把工作當事業干”的初衷,從小事做起,從實事做起,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全心全意為沙場村的百姓謀幸福。為盡快掌握全村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聶紅飛用了整整2個月的時間進行走訪入戶,詳細詢問村民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訴求,實地查看了解村內存在的安全隱患等相關情況。日復一日的走訪,聶紅飛走進了每一戶貧困戶的生產、生活里。
“聶書記是我們這兒老熟客了,常來買方便面”。村里小賣部的老板對筆者說。由于駐村工作太忙,聶紅飛經常通宵達旦,吃飯以沒有營養的方便面或面包充饑,導致患上了嚴重的低血糖,幾次暈倒在村部。2020年9月10日,聶紅飛在村上遍訪貧困戶時,暈倒在工作一線,在縣醫院的及時搶救后脫離生命危險。在醫院清醒后,輸完了營養液,主動要求返回村部,繼續開展工作。他常說,“再好的禮物都比不上老百姓的一句夸贊,你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自然會把你記在心里。”
聶紅飛做到了!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賴。
以“養育之情”報“養育之恩”
紅柳溝鎮是聶紅飛的家鄉,這片土地養育了他,他熱愛這里養育他的群眾,他愿意主動擔當、全心投入、無私奉獻。到任之初,聶紅飛就下定決心與村“兩委”齊心協力、共謀發展,帶領沙場百姓把大棚產業做大做強,不斷提升沙場香瓜、西瓜的知名度。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聶紅飛自己聯系公司、個人出資對沙場香瓜進行了農產品鑒定,加上通過陜西電視臺、學習強國平臺、網絡帶貨直播等多種形式宣傳,沙場香瓜、西瓜的知名度逐漸擴大,市場占有率也顯著提升,全村百姓的人均收入突破了1萬元,沙場村由此成為了全縣產業脫貧亮點村,同時也為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
轉觀念謀長遠
為了進一步拓寬香瓜的銷售渠道,聶紅飛和“村三委”班子、駐村工作隊以及包村干部共同商議,決定趕上“直播帶貨”的時髦兒,在村里搭起香瓜銷售直播間,“觸網”銷售香瓜,做全村香瓜的“代言人”。2020年,全村60余戶1112個大棚,銷售香瓜獲得的收入高達1500萬余元。
下一步,聶紅飛計劃協調“綠色食品”認證機構對沙場香瓜進行綠色認證,發展“智慧農業”做精做細做優大棚產業,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早日實現全面小康。(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曹學虎)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