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來昌榮 通訊員 張昊 張彬)新年將至,在貧困戶老李看來,2020年一年的收獲,用三句話就總結了。一是喂了26頭肥滾滾的豬,二是能烤1000斤小甑子酒,三是種的20畝土地沒有一分撂荒。
老李叫李善根,今年49歲,家住安康市漢濱區雙龍鎮馬家河安置點。老李和46歲的妻子張克鳳有一兒一女,女兒去年出嫁到本鎮街道,兒子在安康城職業技術學院上學,一家人其樂融融。
李善根是搬遷戶,2018年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交了10000元錢,2019年搬到了雙龍鎮馬家河安置點,家住五樓,100平方米的房子被收拾得干凈整潔。
喂豬?烤酒?在哪里呢?李善根似乎看出了記者的疑慮,笑瞇瞇地說:“住是住在這里的,可生計還在山上哦。”
李善根帶路,記者一行盤山而上,透過車窗,遠處的山上,近處的枯葉上、土包上層層積雪映入眼簾。約摸二十來分鐘時間,依稀聞到了陣陣酒香。
“到了,這個地方是雙龍社區二十組,小地名叫‘龍王溝’,我原來就住在這里,房屋騰退后,我又租了幾間生產用房,專門喂豬、烤酒、種地。”順著李善根的話音,記者放眼望去,土胚房一面墻上,掛滿了玉米串兒。院壩坎上,兩口鍋中間夾著一方圓桶,冒著熱氣,房前屋后被積雪籠罩,三五只土雞在田地上跑過,留下串串爪印。
張克鳳看見來人,連忙把客人迎進屋里,順手提起火爐桌上滾開的鐵壺,動作嫻熟地一邊泡茶,一邊說:“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手工茶,都嘗嘗。”
“第幾甑子了?”李善根問。
“第四甑子了。”張克鳳答。
“一甑子能出20來斤酒,這一天下來就能烤100斤左右,這桿桿酒一斤能賣12元……”李善根給妻子張克鳳端了把椅子,待張克鳳坐定后,端起茶杯,拉開了話匣子。
李善根的父親早在2003年就去世了。那個時候,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老母親年事已高,作為這個家頂梁柱的李善根、張克鳳兩夫妻沒有選擇外出務工,在村里憑借土地維持生計。他們不僅種自己的地,還撿別人的地種,土豆、紅薯、玉米算下來足有10畝地,可還是入不敷出,每年烤幾百斤酒,做十幾斤干茶,全賣了,依然杯水車薪。
因家里缺少勞力,缺少資金,2014年,李善根一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李善根申請貸了5萬元貼息貸款,修建豬圈,開始發展養豬產業。土地的產業結構也在干部們的指導下,根據發展養豬、烤酒,加上雙龍鎮大力扶持茶葉產業等,進行了調整。種植了茶葉、甜桿、油菜、土豆、紅薯、玉米、水稻等作物共20余畝。
2019年,李善根母親的去世,讓這個家庭陷入了悲痛。李善根卻很快緩過神來:“老人走了,但活在的人日子還要過,還得過好……”憑著這樣一句話,李善根、張克鳳兩夫妻又增建了豬圈,擴大了養豬規模,一舉將養豬事業發展到26頭。
李善根擅長烤酒,拐棗、獼猴桃、甜桿等,這些在李善根眼中都是寶,最近兩年,每年都能烤1000多斤成品土酒,銷售也在800斤左右。
搬入安置點后,為了李善根方便發展產業,脫貧攻堅工作隊幫助他在老家租了幾間生產用房,專門進行養豬、烤酒、種地。“今年,烤酒純收入在10000元以上,出欄的十幾頭豬,收入在50000元左右……”李善根說。
酒來了!隨著屋外的一聲吆喝,屋里的談話被打斷,李善根起身,來到院壩,一個健步上前,端過杯子接了半杯,一口飲下,臉上笑出了花兒。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