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府谷縣趙五家灣便民服務中心根據當地立地優勢,選擇適合本地的產業扶貧項目,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同時,該中心從集鎮環境提升改造、重點村人居環境整治著手,推進人居環境改造,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小鎮。
王永新 攝
發展產業 帶動群眾致富
蕎麥花開時節,走進趙五家灣便民服務中心油房梁蕎麥種植基地里,粉白相間的蕎麥花織成一塊巨型的彩色地毯,鋪展在黃土高原上,一股濃郁的蕎麥花香撲鼻而來,讓人陶醉。
“今年我們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種植蕎麥,給貧困戶分紅比其他村民多一倍。另外,我還有公益性特崗的收入,一年下來可以拿到17200元,生活越來越好了。”該中心粉房溝行政村陰塔自然村貧困戶陳狗兒說。
粉房溝村海拔高,黃土覆蓋層厚,非常適宜種植蕎麥、糜子、谷子等農作物。粉房溝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根據這一地域特色,在該村油房梁、陰塔等多個自然村種植蕎麥1500畝。該村還投資16萬元購置了大型旋耕機、收割機等現代化農業機械。據粉房溝村黨支部書記王文靜介紹,目前,蕎麥長勢喜人,按正常年景下每畝蕎麥收入500元計算,預計可以給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帶來75萬元的收入。
以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近年來,趙五家灣便民服務中心共成立包括粉房溝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在內的4個經濟聯合社,發展種植、養殖和加工等產業,全體村民均按人口股參加聯合社。同時,為了突出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的減貧帶貧效果,各聯合社又設置了貧困戶優先股,即貧困戶的分紅要比其他村民多一倍。
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
今年65歲的張二成是南梁村村民,9月10日,張二成一家正忙著打掃院落。“看我的新房咋樣!漂亮吧!”張二成笑著說,之前的舊房子年代久了,一遇雨季就漏水。為了讓他家能住上安全的房子,今年政府補貼5萬元,幫他修起了兩間52平方米的新房。
為幫扶張二成家,趙五家灣便民服務中心于2018年給他家發放20只白絨山羊,目前羊子已發展為40只。現在的老張家,既有了短期的政府救助,又有長期的產業收入,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已于2019年脫貧。
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變“輸血”為“造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中心逐步探索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培育村民穩定增收致富的新動能,重點發展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湖羊、肉牛養殖以及雙膜拱棚、“紅花蕎麥”種植項目。聯合社探索“種+養+加”一體化經濟發展路徑,著力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全面拓寬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改善環境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從2019年開始,該中心以“集鎮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帶動人居環境提升。
9月11日,在該中心的公園里,筆者遇到了正在這里鍛煉身體的退休教師孫虎成。他今年71歲,在趙五家灣鄉村從教39年,親身見證了趙五家灣生態環境、集鎮建設的變化,感觸很深。孫虎成說,現在環境好了,老年人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會來公園轉一轉,天天堅持,心情愉悅。
截至目前,趙五家灣便民服務中心已經完成集鎮主路、輔道、人行步道改造4.7公里;新建和改造文化墻2.2公里,修建“惠民連心橋”和文化廣場,并進行綠化亮化美化。同時對集鎮河道進行改造,新建滾水壩12個,整治集鎮護堤1.7公里,修建魚塘1座,新建雙膜拱棚采摘園7座、四季棚1座,建成了1個集觀光、娛樂、休閑、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據了解,近年來趙五家灣便民服務中心投入80萬元完成對趙五家灣、粉房溝、石峽梁和圪針塔4個重點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王永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