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欣潤
教育是地方發展的先聲,也是關系民生根本的基礎環節。如何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中實現教育事業的提檔升級?黃陵,一直探索前行,力求蛻變。
近年來,黃陵縣先后建成了店頭鎮第二小學,黃陵新區幼兒園,對30余所學校、田莊鎮中心幼兒園、阿黨鎮太賢幼兒園和黃陵中學教學樓、公寓樓、階梯教室進行維修改造,新建學生公寓樓,新區中學正在加緊建設……
曾經的尷尬短板,現在的閃耀亮點。蛻變的背后,凸顯出黃陵縣構建一流教育強縣的決心和魄力。
優化硬件設施,實現教育標準化
“墨墨,這是你的新幼兒園,你就要在這里上學了。”家住黃陵新區橋林小區的寇瑩最近一直沉浸在喜悅之中。這學期,她家孩子上了家門口堪稱西北最先進和現代的園所——黃陵縣新區幼兒園。
黃陵新區幼兒園,由教學區、多功能部室區和戶外區三部分組成。教學區的主體分為三層,主要為15個幼兒活動室和教師辦公區,寬敞明亮的多功能大區域包含科學區、美工區、木工坊、建構區、圖書區等,同時設計有高標準的戶外活動場地,能極大滿足幼兒體驗自然、自主探索、鍛煉身體的戶外活動需要。“讓小朋友在這開放、靈活、多變的空間中釋放天性,感受自然,快樂成長是我們的初衷。”黃陵縣新區幼兒園園長楊曉芳說。
說起黃陵教育的變化,已在三尺講臺堅守了32年的陜西省政治特級教師姚永剛一路見證了黃陵教育的蛻變和發展。“我們黃陵的辦學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校舍簡陋,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就是教學工作的標配,現在從農村到城鎮,語音教學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多功能餐廳、錄播室等一應俱全,為孩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也實現了現代化教學”。
如今,從幼兒園到小學,從普通中學到職業學校,從城區到鄉村, 嶄新的校舍,優美的環境,齊全的生活配套設施,多樣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專業的教師隊伍,真正實現了“把好學校辦在家門口、把家門口的學校辦好”。
“你看我們的學校,新的教學樓蓋起來了,塑膠操場建起來了,功能齊全的師生餐廳,各種教學設施也配齊了。雖然是鄉下學校,但比城里的很多學校建得還闊氣。”談起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黃陵縣店頭鎮第二小學副校長王永民喜不自禁。
店頭第二小學占地面積73479.81平方米(約110畝),學生餐廳、多能報告廳、宿舍,塑膠運動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多媒體室、電腦室、科技室、實驗室、舞蹈室、音樂室、美術室、心健室、錄播廳等功能教室一應俱全,是黃陵縣目前硬件設施最好的小學。
為進一步優化城區教育資源布局,解決大班額等問題,黃陵學校建設不斷加快。新區中學是可容納3000名學生的高標準寄宿制初級中學,目前4棟教學樓建設完成、運動場看臺已完成、操場已完成人工草坪下的混凝土澆筑;二期工程目前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室內安裝工程。
實施“內聯外合”力促教育品質化
“我校與高新一中合作辦學以來,學長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這里就讀,我遇到認真負責的老師澆灌新知,我感到很幸運。”黃陵中學高新部學生黨宇哲對記者這樣說。
“橋山中學和西安高新一中合作辦學了,我娃正好趕上,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西安名校優質的教育資源,去年中考我娃考了全縣第一。”至今說起合作辦學帶來的實惠,賈永峰依舊充滿感激。
學生的信賴、家長的認可。正是黃陵在初高中階段與西安高新一中成功合作辦學用成績獲得的最好口碑。“在高新帶動、整體推進、嚴抓細管、跨越提升的戰略推動下,黃陵中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學校內涵日益豐富,辦學品味不斷提高,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呈現出勃勃生機。”黃陵中學副校長徐德永說。
2014年,黃陵中學與高新一中簽訂了合作辦學意向,在黃陵中學開設了高新部,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與西安高新一中同步、同型、全程監管、無縫對接。高新部強力的科學管理、業精德高的教師隊伍,蓬勃向上刻苦勤奮的學風已成為黃陵高級中學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17年黃陵橋山中學與西安高新一中合作辦學。橋山小學與西安后宰門小學達成了“名校+”的合作辦學,縣幼兒園、新區幼兒園與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達成合作辦學。縣域內15所小學、4所初中組成五個聯盟校,形成管理理念、教師資源、教師培訓、名師骨干“四共享”的辦學模式;縣域內31所公民辦幼兒園實行融合聯動劃片辦學,在文化建設、校本研修、交流培訓、德育活動方面實現“四共享”,極大的豐富和改善了黃陵的教育資源和環境,讓黃陵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提倡“拓展課程”突出教育特色化
“特色課程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店頭第二小學副校長王永民介紹道。
發展素質教育、突出校園特色是黃陵打造教育高地,塑造教育品牌的重要途徑。校園是培養人才的基礎載體,近年來,黃陵在突出教育特色化方面狠下功夫,實現特色教育的全面開花。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碩果壓枝桃李芬芳。黃陵縣將一如既往地將“辦好人民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在教育發展的道路上凝聚更多力量,滿足群眾期盼,奏響“建設一流教育強縣”的時代強音。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