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會日,人大代表陳靜瑜的180分鐘
10:22 中日友好醫院北區手術室,陳靜瑜戴上手套準備手術。
3月11日,人代會休會日。一大早,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科主任陳靜瑜離開駐地來到中日友好醫院。這里,兩名患者正在等他,他要為這兩位患者同時換肺。
10:44 陳靜瑜在進行當天的第一臺肺移植手術。A08-A09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薛珺
兩名患者同時換肺
兩名患者,一名49歲,一名71歲,都是肺纖維化患者,都需要做單肺移植手術。
10時05分,供體送達。供體的雙肺要分別移植給這兩位患者。陳靜瑜帶著其他醫護人員走入手術室。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率的高低,與器官離開供體后的時間長短關系密切。為了讓肺源盡快移植到患者體內,手術團隊決定同時給兩名患者換肺。
10時30分許,手術正式開始。
這是本次人代會開幕以來,陳靜瑜的第二臺手術。作為肺移植專家,近年來,陳靜瑜經常在全國兩會的會議間隙走上手術臺。
手術室的大門緊閉,患者家屬們都等在門外。有人很焦急,也有人比較放松,“相信陳大夫,我對他有信心”,七旬患者的女兒李女士說,父親患了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去年開始越來越嚴重,不能行動,否則就喘不上氣來。她在紀錄片《人間世》中“認識”了陳靜瑜,春節前特意跑到無錫找他,“陳大夫安排我們來這家醫院,我們是河南人,家離這兒近。他說,你們先去檢查,如果身體條件允許,能做肺移植手術,我會去”。
李女士說,她父親通過了肺移植手術的術前評估,陳靜瑜果真來了,“可是我們不知道,他是人大代表,要開兩會的,加上要等供體,我們本來都回老家了,覺得怎么也要等到會議閉幕了。可是昨晚突然通知我們,供體有了,今天(11日)陳大夫就主刀。聽護士說,只要有供體,陳大夫就會安排時間做手術,這早就不是新聞了,5日那天,他白天開完會,就連夜做了一臺雙肺移植手術”。
11:32 陳靜瑜完成第一臺手術,快步走進第二間手術室,還沒站穩,旁邊的護士就過來協助他脫下上一臺手術的手術服。
3個小時完成手術
11時30分,一直緊閉的手術室大門打開,49歲患者石先生被推了出來,可是陳靜瑜并沒有跟在后面。兩名患者的家屬都奔了過去。一名醫護人員說,石先生的手術很順利,不過陳靜瑜仍在給七旬老者做手術。
李女士跟同來的哥哥開始在手術室外走來走去,買好的午飯扔在了一邊。“父親畢竟年紀大了,比不上年輕人。”她說。
12:51 第二臺肺移植手術,陳靜瑜緊盯著患者,他在手術過程中很少說話。
13:26 第二臺手術基本完成,陳靜瑜拿著切除的病肺告知家屬手術情況。
繼續等了兩個小時,13時30分許,手術室大門再次打開,這一回走出來的是陳靜瑜。他還穿著手術服,戴著手術帽,臉上全是汗。他告訴李女士,手術順利,不過七旬老者的肺已經失去了呼吸功能,而且心臟肥大,叮囑李女士要注意父親的身體。
13:32 剛做完第二臺手術的陳靜瑜趕到重癥監護室看望第一臺手術的病人,他向同事交代術后恢復事項。
至此,同時進行的兩臺肺移植手術順利結束。這一刻,距離供體送達醫院的時間,過了180分鐘。
13:48 陳靜瑜在吃簡單的午餐。每次做完手術陳靜瑜都喜歡喝點粥,同事特地為他準備了一碗。
13時48分,陳靜瑜終于吃上了午餐——醫院食堂的盒飯。他說,這兩位患者的手術都是比較常規的手術,只是七旬老者的手術稍微復雜了一些,“因為取供體的時候同時取心臟,留給我們的跟肺吻合的組織太少了”。兩位患者的手術時間用了3個小時,對于這個速度他比較滿意,“現在手術熟練了,原來單肺移植手術要6個小時,現在3個小時左右”。
“一般大型手術之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記者問。
“最想做的?最想做的是喝水。”陳靜瑜回答。
A08-A09版采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王姝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