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燈無監控路口“車讓人”還有改進空間 記者 李宗華攝
“車讓人”在西安實行近兩年,2月13日記者回訪時看到,禮讓斑馬線已成為大多數車主的自覺行為。但在采訪中記者留意到,很多車主都提及自己在踐行“車讓人”時曾遇到這樣的情況——減速禮讓了,行人不確定;發動車要走了,行人又快步搶行。對此,不少人建議:最好能設計一套“車讓人”手勢,方便司機與行人溝通。
事件“車讓人”演變為打架車主認為雙方未能有效溝通
“行人和駕駛員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是很多車禍發生的原因,可能會引發各種矛盾。”當天接受采訪時,有7年駕齡的“老司機”張先生,給記者講了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典型案例”。
“臘月二十五那天,我開車去含元路上的一家店取定制好的臘腸。走到新城區法院附近時,遇到一個年輕小伙站在路邊,貌似想過馬路。我減慢車速給他讓行,他似乎沒明白我的意思,遲遲不走。我踩了油門打算先行,他又往前跨了兩步。”張先生說,一看對方想走,他又趕緊踩剎車避讓,可對方見他車動了,也退回去不走了。如此反復兩次,自己有些著急,對方也有些“上頭”,竟走到他車前罵了句臟話。
“那句話挺難聽的,我一聽瞬間氣炸了,覺得我好心給你讓行呢,你半天磨唧不走,還出言不遜,打開車門就沖下去和對方理論。”張先生稱,當天,他和那名小伙子為這事還動了手,他的臉上掛了彩,對方一部蘋果手機掉在地上被踩了個稀爛。這件事導致他年都沒過好。“事后想想,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個有效溝通的問題。我本意是想讓行,對方不但沒理解我的意思,反倒覺得他一走我的車一動,是在為難他,大家都有點急,矛盾就出了。”張先生認為,“車讓人”如今已在西安深入人心,但很多司機都遇到過類似“我斑馬線前讓行了,行人卻沒有通過的意思,這時候怎么辦?到底走還是不走?”的問題。
走訪無法“傳遞信號”行人談及“讓行”也糾結
昨天針對這一問題,記者選擇了部分路段實地探訪,發現為“讓沒讓”“走不走”糾結的行人也不在少數。
位于雁塔路上的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門前,有可供行人通行的斑馬線,但沒有紅綠燈和攝像頭。記者觀察發現,因該條路車流量較大,單個行人很難得到被禮讓的“待遇”。一名男子在路中間站了近1分鐘,也沒車停下來讓行,最后他瞅著車流變少,才一路小跑穿過馬路。
對此,一位在附近開店的王姓店主稱,這條路連通二環,車多,時常有不給單個行人讓行的現象。要是沒什么急事,大家都會選擇在路邊湊夠一撥人一起通過。“這條路路況好,車速都不低,硬闖肯定不行,容易發生事故。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想,要是能給那些司機們傳遞一下我急著過馬路的信號就好了。”
提及“傳遞信號”這一問題的,還有在某中學當老師的陳女士。她向記者講述的是另一種情形,“有時候我站在馬路邊上,只是想打車,結果不少車主停車給我禮讓,把我弄得挺不好意思,過馬路也不是,不過也不是。”她希望,交管、文明辦等相關部門能推出一套通俗易懂、全市統一的“車讓人”手勢,讓行人和司機可以相互交流。記者 張晴悅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