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孫波 儲國強 李華
28日小年夜,隨著西安城墻新春燈會正式點亮,為期66天的“西安年·最中國”春節系列活動徐徐拉開大幕。當晚,十三朝古都西安首次與六朝古都南京聯合打造“雙城燈會”,吸引了上萬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
近兩年來,古城西安在沉寂多年后一躍成為“網紅城市”和熱門旅游目的地。記者采訪發現,“網紅”的背后是西安市深度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資源,通過搭建市場化平臺,快速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價值,結束了過去“端著金飯碗過窮日子”的尷尬局面。
大整合“激活”文化資源
作為千年古都,西安以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聞名于世。但相當長時期以來,這些資源的價值不僅沒被充分挖掘釋放出來,反而因種種因素成為影響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包袱”。
“以城墻為例,西安明城墻過去由5個單位管理,全長13.74公里沒有打通,別說舉辦大型活動,最基本的游覽體驗都不好。”西安城墻管委會副主任吳春說。
為了撬動這些歷史文化資源,西安打破傳統條塊管理藩籬,將全市大部分文化旅游資源劃轉給全國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曲江新區統一規劃和運營。西安市通過“大整合助力大策劃,大策劃帶動大發展”,盤活歷史文化資源,兌現城市應有的價值。
吳春介紹說,現在城墻建立起文化遺產標準化管理體系,通過舉辦大唐入城儀式、春節燈會、大型燈光秀、城墻馬拉松等活動,讓城墻再次煥發活力。
除了整合城墻、大明宮等多個景區,西安市還將西安歌舞劇院、西安話劇院等多家文藝院團以及西安飯莊、德發長、同盛祥、春發生等11家“中華老字號”納入曲江新區旗下,跨領域、跨行業整合資源,為文化、旅游、演藝等搭建市場化平臺,推動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
“打破原有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將優質資源劃轉一家開發區,按照‘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模式統一運營,最大的好處是執行力強、效率高,為古城探索‘文化驅動’城市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姚立軍說。
大策劃催生“網紅城市”
記者采訪發現,西安市深度整合文化旅游資源,不僅引爆了旅游市場,還迅速提升城市形象,一躍成為備受追捧的“網紅城市”,為城市發展帶來綜合效應。
2018年西安市開展了貫穿全年的城市品牌推廣活動。去年春節期間,西安首次推出“西安年·最中國”的系列活動,20余天接待中外游客超1000萬人次,使西安成為全國第四大春節旅游熱門城市,也讓西安成為新晉“網紅城市”。
2019新年伊始,西安又策劃了“春滿中國·醉西安”“夏爽中國·嗨西安”“秋染中國·賞西安”等旅游推介活動,打響了“西安·最中國”的文化標識。
西安市還把中國傳統資源創造性地展示,著力打造“音樂之城”“博物館之城”“書香之城”,舉辦絲綢之路電影節、中法文化論壇、國際馬拉松賽,在城墻、大唐不夜城打造光影表演、燈光秀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給游客展示了一個時尚、科技、國際化的古城。
城市形象的提升帶來了旅游產業的“真金白銀”。西安旅游發展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西安市接待海內外游客超過2.4億人次,同比增長36.73%;旅游業總收入2554.81億元,同比增長56.42%。
大發展助力古城“國際化”
西安的改變,正逢其時。隨著城市形象的提升,加之西安市推行的人才新政和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自2017年西安推出史上最寬松的“戶籍政策”,西安市新增戶籍人口超過100萬;2018年新增登記市場主體突破50萬戶,阿里巴巴、騰訊、吉利等一大批項目落戶西安。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西安GDP達8300多億元,同比增長約8.2%,三年跨越三個臺階,從6000多億元增長到8000多億元,增速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西安,這個曾是東西方文明交流樞紐的內陸城市,再次站到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正以自信主動的姿態推動與絲路沿線國家的交流,不斷壯大絲路“朋友圈”。
從西安出發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自2013年開行以來,連通了西安至絲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達德國、芬蘭、匈牙利、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已基本實現歐洲全域覆蓋。
近兩年,西安先后舉辦了絲路國際藝術節、絲路國際電影節、絲路旅游國際博覽會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動以及“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絲綢之路旅游部長會議等重要國際活動。西安國際領事館區也在加快建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陜旅游、經商、學習。
沉寂多年的千年歷史名城正在重新顯露“國際范兒”。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