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點防備,近日,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灰姑娘舞蹈機構門店忽然關閉,一些學員家長圍在門前,其中一位家長表示,自己剛剛交了兩萬余元學費。而這家機構負責人只在家長群中留下一份文件和一句“抱歉,確實太突然”。
緊張之下,一位在灰姑娘舞蹈其他校區的學生家長馬上選擇退費,唯恐陷入更大的危機。
而前段時間的韋博英語培訓機構多家門店倒閉,更是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投訴與維權,記者了解到,僅上海一地,12345信訪渠道就收到來自韋博英語學生家長的7500余封投訴。近日,一些原韋博學生被別的培訓機構分流。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學生和家長沒有得到相應保障。不少家長形容,這叫“爆雷”。為什么培訓機構會出現“爆雷”現象?為什么“爆雷”之后家長們往往無法挽回損失?培訓機構的合同里還有哪些陷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培訓機構的問題連鎖反應
往往是最后時刻,孩子和家長才能得到準確消息,甚至帶著孩子來上課才能發現人去樓空。“沒有心理準備”,是培訓機構忽然關閉時,學生和家長的反應。
韋博英語出現問題的前夕,上海某高校大三學生小裴花費5萬元報名了120小時雅思課程,但并沒有通過任何評估和入學測試,工作人員直接給出了評估成績,并基于此為她選擇老師。事后,小裴認為,也許那時,機構的人員和教師就已經嚴重不足了。
記者還采訪到北京市西城區的一位小學生家長張女士,她為女兒選擇英語培訓機構的時候,那家機構要求她先交錢“等班”,“滿8人以上才能開班,然而兩個月了,我們左等右等都等不到開班的消息。”她感覺到異樣,想要退費,卻被工作人員苦苦相勸,看張女士態度堅決,工作人員開始改口,要求她帶著孩子聽一節課再做決定。她越發狐疑,“感覺就是在拖延時間”。她最終通過“投訴”成功退費了,不久,果然看到那家機構關門結業的消息。
在培訓市場火熱的今天,為什么培訓機構倒閉卻成了讓家長學生措手不及的事呢?上海教科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圣足告訴記者,這是“泡沫破裂”的原因。“這涉及老百姓‘錢袋子’的問題,有的培訓機構希望通過業績的快速增長,吸引或者拉攏社會資金,比如私募資金,英文叫PE的進入。但是更多的是風險投資,英文叫VC,他們利用這些資金再去開店、再提高業績,滾雪球式的投資、擴張甚至上市。因此,他們會想辦法提前收取學費,盡管目前明文規定不許提前三個月收費,但是他們改換名目,以‘課時費’等方式繼續收費,提前一年、兩年、三年預收。韋博英語就是如此,有一位家長,一次性交了68萬元學費。”
雖然預收了學費,但實際上的業務并沒有發生,從財務報表上來說,本來應該是“負債”,但是,董圣足告訴記者,有一些瘋狂的培訓機構會通過做假賬的方式,把這部分業務做成“近期收入”,這樣,公司財報會呈現虛假繁榮,出現百分之二百的回報率,這樣會進一步刺激私募資金認購股權。
于是,股權不斷溢價,初始股東財富不斷膨脹,就不斷有擴張的沖動。“但是這種增長是有極限的,培訓機構實際的增收還是來自家長的學費,一旦家長不再付款或者市場出現同類型更優質的培訓機構吸引注意,泡沫很容易就會破掉。”董圣足告訴記者。
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環節出問題,一副牌就都會倒掉,家長不再續費、風投就不會跟進,機構把錢都投入到前期的人力資本、店面投入上,很快就會資不抵債。
上海新航道進修學校負責人鄧碧云認為,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線教育和人工智能AI教育的發展導致的市場迭代”。“由于市場環境的改變,場租成本、招生成本、教學成本、服務成本均上升,導致運營壓力變大。同時,由于客戶需求的改變,比如這次韋博英語事件,80%以上的業務來自成人英語,但是隨著在線教育和人工智能AI的發展,很多成年人把英語學習轉移到了線上,壓縮了線下培訓的空間。三是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對培訓機構的管理越來越高標準嚴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機構的運營管理成本。”
合同中的陷阱和霸王條款
遇到培訓機構倒閉,家長該如何做?很多家長表示,往往求助無門。因為培訓機構不屬于“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因此,有的家長去消費者協會投訴,有的家長通過工商部門、信訪渠道反映問題。為什么難以維權?合同中有哪些陷阱?
北京市西城區最終要回損失的張女士從合同中發現了這樣一個陷阱,“一旦正式聽課,哪怕只聽一節,也只能退費用的百分之六十,我想這就是機構看我堅持退費,苦勸我聽一節課再走的真實原因。”張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是不少機構的“制式合同”,很多機構的說法大同小異。記者走訪了包括“迪士尼英語”“易貝樂英語”“新東方英語”等5家市面上比較知名的培訓機構,只有一家機構標明“按課時退費”,剩余4家都是“上第一節課后只能退費百分之六十”。北京市豐臺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李冬冬告訴記者,這樣的合同屬于“霸王條款”,學生家長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除了事后維權之外,如果孩子在培訓機構學習,專家建議,一定不要相信“相關套路”,比如“預收學費返獎學金”“預收學費返大量課時”等等。
董圣足表示,有一些培訓機構收學費像是“非法融資”一樣,“比如提高單節學費,收據上寫的是收三個月學費,免9個月學費,實際上由于提價,和一年的學費是相等的。或者提前收百分之八十第二季度課時費、第三季度課時費,提前收百分之五十第四季度課時費等等。家長在提前交錢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也許這個機構第三季度已經破產了。”
“甚至有的機構惡意套現,因此家長們選擇機構一定要多方考察,切忌盲目跟風,預收學費的套路不要相信,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在培訓機構繳費。”董圣足告訴記者。
同時,專家還提醒家長,繳費的時候要注意,要求現金交易的、要求轉入個人賬戶的,或者在“表外操作”的,一定不能相信。
應規避資本無序進入教育培訓行業
如何防止機構“爆雷”傷及家長,如何形成良好的社會生態?鄧碧云舉出上海市的相關規定,“目前部分地區如上海從2013年左右就開設了‘培訓機構辦學保障金’專用賬戶,規定培訓機構年營收的10%要作為辦學押金存入專用賬戶,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家長有一定保護。”
這部分資金能保障多少學生家長的權益?鄧碧云表示,“活躍用戶可以消化百分之四十左右”。這意味著依然有六成學生家長有潛在風險,押金是不是應該再高一些,讓覆蓋面更廣?鄧碧云表示,營收的10%實際上已經不低了,因為在北上廣深地區,“正規培訓業務的利潤不到10%”。
專家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規避“資本無序進入教育培訓行業”,“如果是真心實意辦學的機構,一定不會出現這種很嚴重的危機。即使出現一些資金短缺,也是短期的緊張局面,不會發生一夜之間幾十家、上百家機構同時倒掉的現象。這樣的大規模轟然倒塌,背后都是資金管理的嚴重失控,盲目地擴張、沖動地‘圈地’才會出現惡性的財務危機。”董圣足告訴記者。
鄧碧云希望,“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能更高一些”。“希望政府對培訓機構進行更多的辦學指導,減少盲目野蠻生長。同時,能提高培訓機構準入門檻,對于各類非法辦學的機構應該更為嚴格的審查與整治。最后,可以引入客戶評價體系,也讓更多的家長在選擇時可以有很好的參考。”
家長們則希望,課后“三點半”的公立學校服務內容能更多一些。“不要像現在一樣僅僅看著孩子畫畫,或者給孩子放動畫片。學校能用這個時間給孩子輔導一下作業,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形成良好的生態,這樣,課外培訓市場將更理性。”張女士最后說。
(原題為《培訓機構為何頻頻“爆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