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個月,薛圓圓剛從旬邑原底中學回到長安大學,在那里,她與28名隊友、45名中學生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夏天。
夜里十一點多,開完會的薛圓圓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與遠在山西侯馬老家的媽媽視頻通話:“今天,孩子們可喜歡我的課了。”那頭,媽媽看著滿臉倦意卻很興奮的女兒,囑咐她早點兒休息。
上個月,薛圓圓剛從旬邑原底中學回到長安大學,在那里,她與28名隊友、45名中學生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夏天。
“跟上,跟上”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手舉起來,盡力下蹲”“讓你的脖子和屁股都扭起來”伴隨著音樂聲,校園里爆發出一陣陣笑聲,這是孩子們與薛圓圓一起在跳健美操。
薛圓圓是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大一學生,中等個頭,“00”后,家在農村,進入大學之前,從來沒有跳過舞。進入大學,參加了健美操社團,經過一年的練習,學會了健美操。
沒想到,在這里薛圓圓成了健美操老師。中午一點,薛圓圓左手伸展著,右手扶腰,跟著節奏一直變換姿勢,操著普通話:“跟上,跟上。”
起初,高個子、略胖的女生張芙蓉沒有參加健美操課,在薛圓圓的鼓勵下才報名。為趕上大家的步伐,在吃完午飯后張芙蓉就趕到學校,而薛圓圓也利用午休時間給張芙蓉“開小灶”。在幾天后指導練習中,薛圓圓說:“不錯,進步不小啊!”此刻,張芙蓉喜悅的眼淚再也忍不住滑下了臉頰。
平均一天5節課,這對于剛接觸支教工作的薛圓圓來說,很不適應。
第一天中午放學后的團隊總結上,薛圓圓的課程成了團隊的倒數,她像霜打過的茄子,垂下了頭。上午忙得一滴水也喝不上,盡管如此,上課效果還是不好,薛圓圓有些沮喪。
中午12點上完課還要和隊員一起做午飯,下午1點半,薛圓圓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癱坐著發呆,同齡的室友悄悄給她捶背、鼓勁:“圓圓,一會咱們一起備課,我們一起加油。”
室友的關心激勵著薛圓圓,她暗自給自己打氣,從熟悉學生開始,到課程內容,再到調動孩子們的興趣等,薛圓圓拿出高考的勁頭做“上課攻略”。
功夫不負有心人,薛圓圓的課質量“快速提升”。如今,她成了學生們最喜歡的老師,她指著上音標課的照片,笑著說:“你看孩子們嘴巴張得真大,發音也不錯。”
以前,晚上的時間都是自由時間,如今,作為支教隊長的“左膀右臂”,開會、總結、安排、備課,成了固定“節目”。
“秋月考上大學,這個家就有了后勁”
上午11點40,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大一學生陳怡丹剛剛上完課,來不及吃飯,拿著本子,趕到附近鑫園小區張佩家,開始家訪。張佩的媽媽于芳平早早在家等著,陳怡丹進門看見雪白的墻上全是紅色獎狀,一看就是今年剛貼上的。
“為了娃念書,把家搬到社區,農忙時回老家,不忙時在家照顧孩子。”于芳平向陳怡丹說,娃很懂事,每天早上7點準時起床,學習基本不用操心。
于芳平聽說暑期大學生來支教,便讓女兒參加,她每天必看微信群里照片,看著女兒接觸健美操時的笑容,看著女兒國旗下講話的自信,看著女兒在家主動講學校里發生的事,于芳平臉上露出了笑容,心里也很歡喜。
平時很少見大學生的于芳平抓住機會,向陳怡丹詢問考上長安大學的“秘訣”,還說女兒學習壓力很大,除了學習,平時基本不玩耍,擔心女兒的心理健康,想讓隊員們多關注女兒。
剛到原底社區,陳怡丹不熟悉路,家訪時跟著導航繞來繞去,后來她一有空就與隊員在附近小巷里摸索路。“原底的路,十之八九我都熟悉。”陳怡丹頗為自信地說。
如今,家訪這份工作,陳怡丹已輕車熟路,一個中午,連訪3家。
女生朱秋月住在離學校五六公里外的百子村。破舊的農家平房,屋里沒窗,黑黝黝的,只有舊電視發出微弱的光,同樣來自咸陽農村的陳怡丹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朱秋月的家竟如此貧窮。
為了生計父母在西安打工,過年才會回家,而朱秋月平時跟著80歲的奶奶生活。“一定要幫助秋月把數學補上去,將來考上大學,有了穩定的收入,這個家庭就有了后勁。”陳怡丹說。
家訪后,朱秋月多次找陳怡丹問數學題。一道很簡單的題陳怡丹需要講多遍,朱秋月才能聽懂。每次看到朱秋月迷茫的臉上有了笑容,陳怡丹明白秋月終于聽懂了。陳怡丹還多次鼓勵朱秋月說:“數學不難,你一定能學好的。”
一天數學課上,朱秋月破天荒舉手發言,并自信地說出準確答案,陳怡丹說,那一刻小秋月眼睛中游動著小火苗。
朱秋月叫陳怡丹“姐姐”,拿日記給姐姐看,分享一些女生之間的小秘密,還時不時地拉拉陳姐姐的手,臉紅地跑開。陳怡丹在微信中寫道:“我能感受到秋月對我的信任,愿意跟我分享她的喜怒哀樂,我也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引導她。”
“支教既能體驗當老師,又能深入了解學生及家庭情況,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陳怡丹說。
“支教讓我們清楚大學生活該怎樣度過”
在離別的前一天,大家將聯系方式寫在黑板上。薛圓圓播放了一個6分鐘的視頻,濃縮了說不完、難忘的人和事,陽光從窗口射入,很刺眼,包裹著每一位學生。
還沒播完,朱秋月哭了,接著全班同學都哭了。“孩子們是真的很喜歡我們,對于孩子們而言,喜惡都寫在臉上。”
學生圍著隊員送上親手寫下的一封信,“希望你們每個假期可以來我們這里上課。生活多么美好,讓我們一起加油!”薛圓圓收到男孩李晨浩送的《海底兩萬里》,信夾在書里。
天蒙蒙亮,隊員們都起來了,看一眼空曠的學校,坐大巴返回西安。半路上,長安大學國防教育社會實踐隊隊長孫李偉手機響了,是學生張俊凡打來的,說同學們已經到校門口了,想送一送大家,但來晚了。
陳怡丹忍了許久的淚水還是流了下來,一張一張臉浮現在腦海里:李天宇熱愛舞蹈,寧凱、于藝偉全身心踢足球,張芙蓉喜歡手語,李秀利愛上英語,余恒鑫提前預習課程……
學生與教學之外,陳怡丹經常思考自己是不是太過浮躁,過于關注浮華名利,缺乏對信仰的追求。“就是想讓自己靜一靜,踏踏實實干一件事,這種經歷是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的。”陳怡丹如是說。
“我一直有一個支教夢,說不上為什么,就是想。”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大二學生張耀元說著當初參加支教的原因。這半個月,他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場趣味運動會,搭橋過河、蒙眼過障礙、乒乓球接力……“看到家長與孩子站在一起完成比賽,心里挺激動的。”
隊員們還一直關注孩子們的心理。“你的夢想是什么”主題班會上,孩子們制作自己的人生數軸,認識“每個人在自己生命中都是主角”,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不再自卑和膽怯。“等到他們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不管從事什么,都會有一個好的心態和素質。”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