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車車門被車庫升降設備壓壞 (圖由受訪者提供)
車停在地下車庫,司機站在一旁開著車門找東西,結果有人恰好在這個時候按動了升降橫移停車設備,頭頂上的二層立體車位降下來,損壞了開著的車門。這個責任該誰來負?
這兩天,28歲的小劉被這個問題搞得鬧心不已。修車現在至少需要5000元,他不知道這筆錢到底該誰來掏。
車門沒關 被壓變形
那個開著車門找東西的人,是小劉的同事。“10月17日上午10點40分左右,我和同事開我的車一起到公司。把車停在車位上后,同事說自己一會可能還要再用車出去一下,我就先上樓了。沒想到11點06分接到他的電話說車門壞了。”
小劉的公司位于西安市高新區科技二路太華金貿國際,當天他將車停在辦公樓負一層的地下車庫中。“這里的車位是二層立體車位。當時,我同事找不到車鑰匙了,就開著車門在座位下翻找,沒想到頭頂上的車位突然就向下降了。”
小劉稱,發現車位落下,同事急忙閃開了,可自己的車卻遭了殃。他給記者提供了幾張事發時的照片。只見一輛轎車的車門被壓變形了。
誰該擔責 爭論不休
還有人在車位上,升降停車設備為什么會啟動?小劉告訴記者,升降設備的按鈕是被一位大眾轎車車主私自按下的。“停車場里到處有提醒,明確寫著不能私自操作此設備,但這位車主還是自己按下了按鈕。”
小劉說,事情發生后,他和同事、那位車主及物業管理人員就此事怎么解決進行了協商,大家各執己見互不相讓,都說不關自己的事。“按按鈕的車主說這事是我同事沒關車門造成的;我同事說地下車庫沒有不讓人開車門的道理;物業的人說他們已經提醒過了,建議我走保險。”
小劉叫來了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表示這事不歸他們管。“保險員說,這事是他人行為誤操作造成的,有第三方責任人,不在理賠范圍內。”
小劉又聯系了交管部門,可交警隊也出具了“不予受理告知書”,明確寫明此事“不屬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
確有提醒 但難看管
不能報保險,又不是交通事故,物業也不負責,操作升降機的人也說不是自己的責任,修車錢該找誰要,小劉欲哭無淚。他告訴記者,“我問了一下,修這個車門少說也要5000元,然后還要檢查,說不定其他地方也有問題。”
昨天中午,三秦都市報記者到事發車庫走訪。如小劉所說,該車庫操作升降停車設備的按鈕上,都標明了“請勿私自操作”,車庫中也張貼著好幾處“停車設備操作說明”,其中特別提到了“禁止未經許可的人員操作本設備”。記者留意到,在該車庫里指導停車的工作人員雖不少,但車庫面積比較大,工作人員很難兼顧到每一處地方。
律師:物業等三方都有責任
陜西維瑾律師事務所的何睿律師認為,因這件事不屬于道路交通事故,首先交警部門和保險公司的責任可以排除。其次,這件事并不是單一的某一方的責任,物業、大眾車主和開車門的同事三方,都需承擔一定責任。至于這三方之間的具體責任怎么區分,則要根據過錯責任的大小來論。
何律師表示,首先,物業公司作為管理部門,沒有盡到應盡的安全保障義務。另外,那位大眾車主在有明確提醒的情況下,仍去操作非專業人員不能操作的設備,導致他人財物受損,在此事中應負主要責任。
“除此之外,那位開車門的同事可能也有一定責任。”何律師稱,立體車庫車進車出,免不了車位會有移動。為減少類似的安全事故,很多立體車庫都對車主的停留時間、車輛的停放方式等做了相關規定,如果事發車庫也有類似規定,那這位同事的行為就需要根據“是否在車位上過度停留”“打開車門是否正當”等來評判論責。
何律師建議小劉向法院起訴來劃分具體責任,索要賠償。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