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博物館都在做文創,但并不是每個博物館都能做得好,陜西作為一個文化大省,但游客來一趟西安,看看兵馬俑,吃完泡饃,豐富的歷史文化如何被帶回家?陜西擁有9座一級博物館,我們采訪了其中5家,來看看陜西的博物館,生意做得怎么樣。
文化提純 品牌共建
陜歷博館企合作重視無縫對接
《國家寶藏》熱播,陜西歷史博物館三款館藏文物亮相,其中兩款的文創衍生品銷量暴增。如何用文創產品講好中國故事?
在IP打造方面,陜歷博動手較早,2012年打造的唐妞如今已經頗有人氣,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副主任李博雅告訴記者:“IP打造,我們是館企合作,唐妞這兩個字是我們注冊的,形象是企業注冊的,這樣才會在共識共建的基礎上,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企業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市場聯系非常緊密。”據悉,陜歷博已經與20多家企業密切合作,10余家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不止單一的合作產品,更多是品牌共建、理念的合作,研究成果、技術的合作,企業投入資金,我們進行文化的提純和知識智力方面的投入,館藏專家解讀、提取文化元素,我們還有淘寶、京東、天貓,微博、微信、歷博文創官網等六大全網營銷渠道。”
文創產品都希望出爆款,爆款有什么共同的特質?李博雅說:“第一是社會熱點,讓消費者由于從眾心理影響產生的購買欲望,比如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播出之后,葡萄花鳥紋香囊和杜虎符,這兩款產品相較之前有了明顯的銷售量的飛躍,香囊在節目前5個月的總量是兩百多個,節目播出后的七個月驟增到1400多個。第二要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我們根據館藏文物鎏金銅蠶開發的一系列文創產品,就兼具了實用性和藝術性、文化性,有配飾、擺件、香插、書簽、胸針、項鏈,這些銷量就比較好。生活用品價格比較親民,大眾都消費得起。”
而在文創產品的推廣上,李博雅強調不能將文化和產品分開,“比如唐妞這個品牌,并不是簡單的對文物復制,而是打造萌版形象,就是迎合時尚的潮流。它還有自己的故事,漫畫、公號、表情包,講好它背后的文化故事,才能講好文創產品的故事,不能脫節和顧此失彼。”李博雅稱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用博物館文創產品,講好中國故事,是文創產品的一個定位。“文創產品還有很重要的教育職能,要體現互動性,比如說我買一個香囊,可以自己組裝,也要融入了一些電子信息技術,利用VR、AR呈現。”
文創先鋒眼:很多文化企業儲備不夠
文創事業的發展,產業鏈是核心問題,“上中下游的產業,必須無縫對接,好的創意怎么落地?設計師和制造商一定要精確的理解,無縫對接不能脫節。現在較好的合作模式是館企合作,讓企業進行設計和制造,避免和單獨的設計師、單獨的制造商對接,中間環節越少溝通越舒暢,信息缺失越少,效果也就越好。”李博雅表示,“西部文化企業的整體實力不及北上廣深,缺少全球化理念國際視野表達手段的設計師,下游做不到浙江的下游企業那么靈活、成本能控制得住。很多文化企業的文化儲備不夠,行業儲備不夠,設計也不成熟,往往都是對文化元素的簡單復制、提取、疊加,出來的產品沒有生命力、代表性和故事性,其次就是盲目復制它人的產品和經驗,用價格去沖擊和擾亂市場,不尊重市場規律。” 記者 羅媛媛
國際級IP 產品多
兵馬俑文創融入科技開發手游
談起陜西的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絕對繞不開的話題,兵馬俑作為世界知名大文化IP之一,其文創產業和產品的開發也備受關注。
據記者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創開發始于2010年。當年的陶俑更像是旅游紀念品,后來加入更多文化元素,推出更多文創產品。截至2018年5月,研發文創產品總計2394件。北京華夏言國際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目前負責開發兵馬俑全部的文創產品,“我們在兵馬俑看到的一系列俑的造型,都已經是文創產品,其中,跪射俑是按照西安幸運星的理念打造的文創產品。”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由于IP價值巨大,所以,兵馬俑的文創產品開發中,融入全產業鏈,“產品類型涉及各個領域,生活用品、紀念品。還開發出一些以秦文化、西安文化為主題的膠帶,Q版兵馬俑等,設計、工廠和投資都是一體的。”
至于這些文創產品的銷路如何?公司總經理王琦月對記者表示:“銷售渠道在兵馬俑景區,里面有獨立的文創展區、圖書館、海外展。兵馬俑文創產品在海外尤其受歡迎,因為兵馬俑IP是全球性的,在海外都很有名。”
當然,科技的介入也必不可少,現在秦始皇陵博物院聯合文創公司,在開發一款以兵馬俑為主題的手游。兵馬俑動漫產品開發也在進行當中。
文創先鋒眼:全產業鏈掌握大數據
兵馬俑的文創產品發開了不少,但是相比這個陜西著名的IP,產品的名氣、熱度還不相匹配。有什么辦法能夠幫助兵馬俑IP越做越大呢?對此,王琦月認為,國內文創IP開發比國外晚一些,“比如英國、日本都開發得很早也很好,收入也很高。陜西近幾年文創發展速度快,和政策扶持很有關系。兵馬俑博物館對我們支持力度很大。”王琦月還表示,兵馬俑現在的全產業鏈可以幫助其文創產業把控時間周期和大數據,每個景區針對性地開發。記者 趙蔚林
品漢茶 學漢禮
漢陽陵文創走出“體驗”之路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依托西漢景帝與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的陽陵陵園而建,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根據院藏文物、“世界上最早茶葉”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以及西安市開展中小學研學教育活動,發揮漢茶資源、姍姍動漫形象IP、研學教育、漢代陶俑、漢代餐飲、漢服項目、文化影視、瓦當文字、自然景觀等九大資源板塊。
漢陽陵博物館的文創活動在發掘漢代文化方面也表現得很有代表性,除了衍生品開發,還包含體驗類教育活動,如蔡倫造紙坊、穿漢服行漢禮、成人禮、24節氣、陽陵動物城、姍姍闖關、漢代體育游戲、模擬考古、瓦當拓印、文物修復等。
瓦當文字庫項目是漢陽陵文創產品中科技含量最高的。計算機掃描提取館藏瓦當上的文字,形成漢代瓦當文字庫,然后通過人工智能進行大數據分析,計算字庫內文字的構成特點,最終以AR、動畫和三維等方式展示漢代瓦當文字之美。
文創先鋒眼:好的產品也要做好營銷推廣
博物館如何讓歷史地更好地融入生活?如何結合文博機構的實際情況產出爆款文創產品?對此,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工作人員認為,爆款必然是真正能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并富有文化內涵、特色、創意以及實用性等方面滿足消費者需求。一個產品在市場上打開銷路,除了產品本身需要有好的設計、好的質量等因素之外,還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做好文創產品等營銷推廣。好的文化創意需要講出來,好的文創產品也是需要大力宣傳。記者 趙蔚林
起步晚 動作快
西安博物院瞄向高端市場
2016年底,西安博物院被列入國家文創產品試點單位,陜西省有5家,西安市就這一家。從2017年開始,西安博物院開始積極展開文創產業的發展。
雖然起步晚,但西安博物院的文創產品開發工作秉持了唐代的開放包容精神,積極與社會企業展開各種多元化的合作。西安博物院辦公室副主任祁曉東告訴記者:“原來的文創路子是高端的文物復制仿制品,作為政府之間、兄弟館之間的交流比較有用,普通游客就不感興趣。2017年我們開始重視文創產品的開發,目前陸續跟好幾家社會企業合作。博物館是事業編制財政撥款,經費都是嚴格按照預算來執行,文創產品開發的先期投入是很大的,博物院不可能有大量的投入,我們又缺少大量的設計人才,與社會企業合作,我們利用館藏文物的優勢、博物館的IP授權,先期是由社會企業投入,他們設計出來的東西,博物院審定以后面世,我們也有一些定向的要求。”
在本屆文博會上,西安博物院的展臺上,記者看到了博物院和端木良錦聯合推出的鏡子、梳子套盒,很符合年輕女孩的喜好,根據館藏文物侍女俑為元素推出的絲巾頗有時尚感,而根據侍女俑打造的IP形象“唐小西”已經擁有很多衍生品。
西安博物院的文創,有價格親民的產品,也瞄準了高端市場,7月26日,寺庫集團與西安博物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中國文化精品-寺庫空間-匠人孵化”的模式,共同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探索市場化方式支持文物資源保護利用,構建渠道宣傳和可持續人才培養模式。西安博物院院長余紅健表示:“博物館文創開發要拓寬投資、設計制作和營銷渠道,加強文化資源開放,和企業共同開發有溫度、有文化、有故事的優秀文化創意產品,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促進資源、創意、市場共享。”祁曉東也表示,寺庫擁有奢侈品資源,促成西安博物院的文物與世界級奢侈品牌合作也不是沒有可能。
文創先鋒眼:體制原因,產業化較難開展
文創的步伐已經開啟,但也有掣肘,祁曉東認為到目前為止,西安文創的產業鏈還沒有形成,“一方面有體制的原因,目前只有高層的政策,很多細則都沒有出臺,不好操作。其次博物館的體制原因,很多工作不好展開,我們好多人搞文創都是兼職,比如我的行政事務很多,很難全身心投入。我們現在也想向政府申請成立自己的文創企業,搞文創也好投入進去,利潤也可以更好地反哺。” 記者 羅媛媛
書法寶庫 藝術性強
西安碑林文創開發潛力巨大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陜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1000余件,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有四駿藏于本館。但是西安碑林的文創產品相比于西安的幾家博物館,相對陌生一些。
西安以文物命名的區,除了雁塔區就是碑林區了,可見它在西安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文創”這個詞還不流行的時候,西安碑林的文創產品其實已經普及全國了。中國人習練毛筆字,啟蒙字帖大多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以及《曹全碑》。要是告訴你這些碑石全部在西安碑林,你會不會肅然起敬?多年來,西安碑林的文創產品以拓片、字帖、造像等傳統項目為主。
這也難怪,人們對“碑”還是有一定誤解。在當代人的意識里,碑經常與喪葬文化掛鉤,但是在古代,它是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勛或作為標記之用,以期流芳百世。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古代書法家的精妙筆法,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
如果從書法的角度去看,思路就開闊多了,只要與文字相關的產品都可以開發。如果能夠將書法進行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形成字庫,那么書法家的“墨寶”甚至不限于碑石上的那些。
文創先鋒眼:文創開發要大開腦洞
文創開發,不能只停留在文物本身上,同時還要有極大的腦洞。“故宮貓”是故宮文創產品的一大系列,這源于被收養流浪貓受到游客喜愛,于是誕生了拿著玉璽、坐著龍椅的貓咪形象。
你可知道碑林里也有碑林貓?一只小黃貓在這里繁衍成了一個大家族,游客喜歡給它們拍照,成為“網紅貓”。2016年夏天,碑林博物館發聲明驅逐館內所有流浪貓。原因是有游客投訴自己的孩子在博物館內逗弄剛出生不久的乳貓,被母貓一怒之下抓傷。許多網友都哀求碑林留下貓咪一家,還有網友創作了漫畫。隨后,碑林博物館官方微博回應將貓咪留下,還表示將會對貓咪們加強管理。這件事情已經對開發文創產品做足了鋪墊。“碑林貓”也有文創商品的爆款相。
記者 路潔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