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標簽來形容西安,我想你一定同意是“文化”。十三朝古都綿延的文脈,是這個城市吸引世界目光的獨特魅力。當下各個城市都在著力打造文創產業,西安也要趕上這波潮流。但是與豐厚資源相比,西安文創的產品還是太少了,下一個爆款又在哪里呢?
資源:有IP更要有創意
從西安的文化資源來看,恐怕國內任何城市都難以望其項背。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漢未央宮遺址、唐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等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文化,正是西安文創的IP源泉。
美好生活的理想境界是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而實現這一理想就要借由文創來實現。文創往小里說可以是創意集市、旅游景點的小商品,往大里說,它可以形成一個城市的精氣神,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西安向國際化大都市華麗邁進時,歷史與時尚的纏繞羈絆是繞不開的話題。外界對西安的印象,多年來停留在厚重、呆板甚至土氣上,而這實際上與我們當代西安人的生活面貌也不匹配。細究原因,西安長久以來對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轉化還欠缺許多。
內涵:有審美還得講故事
故宮的文創產品一年都賣10個億了,來看看我們到西安旅游能買點啥?隨便去個文化景點,總會被“老陜審美”丑哭:各類仿制青銅器、陶土兵馬俑N件套,還有和西安關系不明的中國結、葫蘆、有機玻璃昆蟲……掏完錢就后悔:我為什么買這些?拿回家里放在哪?
文創產品,除了要審美跟得上潮流、兼顧實用與創意之外,最核心的是內涵。無論迪士尼的造夢、故宮文創開發成功,首先都依托于講好故事,讓人們接受其內在文化價值,再賦予具有當代審美的創意。
西安旅游設計研究院院長邵振宇接受媒體采訪曾表示:“西安厚重的歷史與文物,普通游客很難一眼看懂。通過看文物讓游客對此有所認知,通過聽故事讓游客對文物所負載的文化達到認同,最后才是通過文創商品實現購買。”從大文創的視角來看,西安已經通過“西安年·最中國”“春滿中國·醉西安”等城市營銷給“西安故事”開了個好頭。接下來還得靠龍頭企業去運作,帶動產業鏈整體發展。
突破:有產品還得會營銷
城市實力靠經濟,城市品位靠文化。互聯網時代文化經濟浪潮下,中國的文創行業迎來了一次新的黃金年代。“實施文化強市,打造絲路文化高地”被寫進了2017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西安的文創產業也迎來新的布局,文化到商業轉化這一路子也露出一些發展眉目。
這一年來,西安人非常明顯地感受到生活的變化。曲江現代唐人街刷爆了朋友圈;到新開發的創業街區喝咖啡、逛小店,成為時尚的度周末方式。年初,西安市旅發委與抖音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西安成為網紅城市,讓我們看到營銷對一件產品、一個產業、一座城市的巨大助推作用。
坐擁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具有雄厚的科技力量,不乏創意滿滿的人才,文創之于西安,正當時。 華商報記者 路潔
西安文創IP
城墻根下 復興一座城市的輝煌
作為世界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古代城防建筑——西安城墻,是陜西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如果說江南水鄉可以在橋上做文章,那么西安可以深挖的文創大IP,城墻是首屈一指的。
西安城墻主題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起步較早,聯合臺灣專業文創開發設計團隊,陸續開發出古城專屬印記的文創產品。其中城墻書法云壺、城墻剪影燭臺等還曾作為禮品贈送給多國政要。
此外,城墻品牌文化演出《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是世界唯一的以盛唐禮儀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演出;西安城墻新春燈會自1984年開始以來成功舉辦31屆,與陜西特色的民俗產品體驗融為一體,已成為西安知名文化旅游活動之一;西安城墻國際馬拉松自1993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25屆,成為西安最知名的體育大賽之一。
文創先鋒眼:西安城墻IP品牌仍待提升
據華商報記者從西安城墻管委會了解到,盡管西安城墻的文創產品種類繁多,名氣不小,但站在打造世界級精品旅游景區的新起點,幾大拳頭產品仍需探索更大的提升空間。《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后續將持續對硬件設施設備及演員陣容進一步升級,改編舞段,進一步提升演出品質。演出中的IP形象,還將開發系列人物衍生品。城墻新春燈會未來將與科技、熱點話題結合,對城墻燈會品牌進行全面提升。2018年起,城墻國際馬拉松賽事擬將于每年春季、秋季舉辦兩場,結合當代科技與時尚,打造國際化城市賽事。
而順城巷日益濃厚的文化氛圍,也給我們留下了幾分對城墻根下文創發展的遐想。 華商報記者 趙蔚林
文博文創 讀出一座城市的厚度
文博愛好者小李特別喜歡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官網,下載了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的二十四節氣手機屏保。“這組文創產品簡直美呆了!”小李直言,陜歷博的二十四節氣屏保的每一張圖都是館藏珍貴文物,比如立春用的是上過央視《國寶檔案》的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驚蟄用的是西漢·彩繪雁魚銅燈……其實,這僅僅是近一兩年陜西博物館文創邁步大發展的典型例子之一。早在去年12月,陜歷博的重磅文創產品《陜博日歷》的火爆,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陜西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厚重潛力。在西安打造博物館之城的大背景下,依托豐富的博物館資源,陜西的文博文創產品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有望成為博物館經濟的重要支柱。
文創先鋒眼:陜西文博文創不缺“底子”,缺啥?
華商報記者走訪發現,陜西各大博物館的文創產業雖然也有一些亮點,但整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創新。
“缺乏資金,同時,懂設計、懂文物又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太少了。”西安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陜西各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不缺“底子”,但缺錢、缺人卻是事實。不過,在采訪中,許多博物館的負責人也坦陳,這些問題正在多方努力下,慢慢得到解決,尤其是借助外力,來搭建文創隊伍,以及解決創研、推廣資金,比如,《陜博日歷》就是陜歷博和和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開展深度合作,并陜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聯手,并聘請了《故宮日歷》原班人馬悉心設計打造。“水晶大雁塔,陶制兵馬俑,造型簡單呆板的冰箱貼……即將成為過去式。”評論家閆西平表示。 華商報記者 吳成貴
秦腔體驗 吼出一座城市的精神
秦腔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之一,是陜西文化和陜西精神的象征,絕對堪稱陜西文創的大IP。
秦腔與其他地方劇種一樣,傳承與創新一直是個艱難前行的過程。怎樣創新才能讓秦腔傳承者感到不至于丟了傳統?同時進行什么樣的包裝、傳播、衍生品開發,才能讓秦腔得以讓年輕人、外地人喜歡?
與此同時,秦腔作為文創大IP,目前和普通人依然存在距離,很多人認為秦腔不好聽,或許源于體驗的缺失和認識的偏執或誤區。此前華商報《我和大師一起唱秦腔》節目進行了一些嘗試,讓票友有機會向秦腔表演藝術家學唱。湖南衛視綜藝節目《我們來了》帶明星到易俗社體驗也打開了一點思路。
文創先鋒眼:必須讓秦腔藝術不再窄眾
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小鋒是一位秦腔藝術的探索者,他主演的數字電影《周仁回府》已播出5萬多場,同時,他又創作了歌曲《“新”周仁回府》,甚至還跨界演繹了秦腔搖滾歌曲《折騰》。
李小鋒對華商報記者表示,秦腔一定要與時俱進,“對一些像秦腔這樣的傳統戲,先繼承,后創新發展,要根據時代要求來創新,融入流行的、數字化時代的東西,這樣可以吸引年輕群體,再通過流行的東西回照傳統。讓傳統再度發揚光大,這就是我理解的秦腔文創。”
對于秦腔和普通人距離的問題,李小鋒認為,這還是一個傳承問題,必須讓更多人認識到秦腔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現在的傳承,缺的是正確引導和傳播。未來的發展方面,只有跨界融合路子才能寬廣。” 華商報記者 趙蔚林
影視演出 標記一座城市的地理
大紅網劇《北京女子圖鑒》《上海女子圖鑒》熱播時,很多西安人都在議論,如果拍一部《西安女子圖鑒》會是什么樣?人們這才驚覺,還沒有一部影視作品展示出西安時尚的一面。
通過影視作品而走紅的陜西元素不是沒有,從《三槍拍案驚奇》到《白鹿原》,油潑面在全國人腦子里留下深刻烙印。電視劇《白鹿原》的熱播,讓白鹿原鄉村游風光一時,但最近傳出吸引力下降,因為除了“吃”幾乎沒有賣點。長安大學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吉發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影視是帶動作用,后續的文化產業鏈、文化藝術品的打造應該是著力點,如果跟不上,前期的宣傳都是空的。”
還有很多文化項目也是城市營銷的利器,《長恨歌》已經成為驪山旅游的金字招牌,2017年陜西人藝版話劇《白鹿原》開啟全年駐場演出,讓西安多了一個文藝青年追隨的標簽。第五屆“絲綢之路電影節”今年將在西安舉行,屆時又是一場星光熠熠。此外,曾經培養了中國電影中堅力量的西部電影制片廠,正在醞釀一場蝶變,這里將變成“電影圈子·西影電影產業集聚區”,據悉里面涵蓋了五大電影主題文化廣場。
文創先鋒眼:誰來發掘西安的都市時尚面
“假如有一些外地的或者國外的電影人,想要來西安拍攝,除了兵馬俑和一些文物古跡、小吃,可能就沒有什么了。關于西安當代城市的定位其實還是不太清晰。”西安文理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研室主任、中央戲劇學院博士馬娜表示:“西安的一些特色街區的挖掘還是不夠。如果把這些和故事串聯好,會對西安城市形象有很好的營銷。”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