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歲初,各種名目的宴請、大大小小的聚餐又多了起來。媒體走訪發現,餐飲浪費現象有所抬頭。不少飯店中,賓客一走,滿桌剩菜,最后只能被一股腦兒倒掉。
中國社會看重人情、親情、友情,聚餐則被認為是增進感情、密切人際關系的一種方式,但因此帶來的餐飲浪費十分驚人。本來,歷經多年倡導,適度消費已經形成了較強的社會共識,多數人平日里其實也注意“光盤行動”。可一到宴請聚會之類場合,大家的節約意識往往就不約而同大打折扣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面子使然。請客做東,拿起菜單,不看人數先論排場,大盤大碗把“硬菜”都招呼一遍;吃到一半,即便只有一兩個菜見了底,也得立馬再補上幾個;臨到散場,又常覺得打包剩菜抹不開面兒,誰都不愿動手……一來二去,“盛宴”多淪為了“剩宴”。
人人皆知浪費可恥,然而常常敵不過畸形的面子,似乎菜多價貴,就宣示著富足熱情,反之,則是窮酸小氣。一些“面子愛好者”更時時處處都要把桌上的陣仗擺足,似乎這就能給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增加所謂“籌碼”。殊不知,物質豐饒的時代,以“吃”的維度來評判一個人的邏輯早就過時。以宴請塑造“面子”,對糟蹋浪費滿不在乎,不僅是自我加戲,還顯得格外可笑,只能給彼此帶來不必要的負擔。相反,少點花活兒,簡約節制、物盡其用,才更能彰顯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一個人的分量,朋友間的情義,客戶間的合作,不可能由吃喝來定義和維系,宴請聚餐中的浪費,撐不起面子反而真“跌份兒”。做東的別咋咋呼呼“瞎豪爽”,做客的主動提出“別浪費”,反而讓相聚更加輕松、清爽。當然,杜絕餐飲浪費,不僅需要食客自覺,也需要餐廳提醒。點餐時多提醒幾句“差不多了”,送客時主動提出打包服務,三言兩語就可能讓消費者們更能抹開面子。
浪費食物是對勞動最大的不尊重。聚首言歡,少點“面子消費”,更別搞“面子浪費”,文明社會應該有這樣的社交自覺。(鄭宇飛)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