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1月落地重慶的鐘書閣書店。因設計仿照山城地勢,書店開業僅半月,客流量便突破20萬人次,一到周末往往就排長隊。" />

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重慶多景點引來萬千游客“打卡” 旅游業提升品質添動力

2019-04-26 08:39:38  來源:人民日報  


[摘要] 立體的環繞階梯,溢彩的鏡面屋頂,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撲面而來。

  這是今年1月落地重慶的鐘書閣書店。因設計仿照山城地勢,書店開業僅半月,客流量便突破20萬人次,一到周末往往就排長隊。...

  重慶長江索道。鄒樂攝

  游客在鐘書閣樂享書香。肖雨攝

  洪崖洞夜景燈火輝煌。鄒樂攝

  李子壩輕軌穿樓。資料圖片

  引子

  立體的環繞階梯,溢彩的鏡面屋頂,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撲面而來。

  這是今年1月落地重慶的鐘書閣書店。因設計仿照山城地勢,書店開業僅半月,客流量便突破20萬人次,一到周末往往就排長隊。

  像鐘書閣這樣的走紅景點,正在重慶旅游市場綻放異彩:洪崖洞,依山而建的川渝民居,夜晚在燈光的映照下如夢如幻;李子壩,輕軌從大樓底部穿過,如同科幻電影中的奇妙穿越;長江索道,連接渝中半島與“重慶外灘”南濱路,演繹江上“凌波微步”……

  山水之城獨特的地形地貌,加之麻辣鮮香的美食誘惑,在網絡人氣助推下,諸多景點帶動重慶旅游熱。2019年春節黃金周,全市接待境內外游客4700多萬人次。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重慶人除了滿心歡喜,更有冷思考:如何避免曇花一現,讓熱門景點可持續?

“打卡”之地

客流猛漲,自媒體刷屏,“有些線路不包含這些景點,游客就會問,怎么不帶我們去看洪崖洞、輕軌穿樓?”

  重慶眼下哪些景點最火?“洪崖洞、李子壩輕軌穿樓。”已有4年帶團經驗的導游趙維立快言快語,“有些線路不包含這些景點,游客就會問,怎么不帶我們去看洪崖洞、輕軌穿樓?”

  “2016年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2018年達到4萬人次,確實沾了網絡效應的光。”重慶如臆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地聯部經理彭興敏介紹,旺季一天要接待10多個旅行團,甚至凌晨1點還有游客電話咨詢“網紅”旅游線路。

  一手打造洪崖洞景點的何永智,被網友稱為“洞主”,回想洪崖洞的爆紅,她至今都有些驚訝。

  自2006年開放,洪崖洞前10年基本處于虧本狀態,為了維持運轉,何永智甚至不得不賣掉近四成商鋪的產權。從2017年開始,洪崖洞突然火了!何永智回憶,上萬游客涌入拍照、拍視頻,一旁的千廝門大橋被迫限流,景區門口的滄白路、濱江路都被人流堵塞,“這種情況以前從未有過。”

  從“黯然消退”到“再立潮頭”,重慶市索道客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德蘭見證了13年來長江索道的轉變。始建于1987年的長江索道,曾是重慶沿江兩岸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有著“萬里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車”之稱。隨著城市交通發展,長江索道逐漸退出舞臺,年均客流量只有60萬人次,年虧損1000多萬元。轉型旅游之后,2015年長江索道觀光客達224萬人次。目前,長江索道每年接待游客達400萬人次,客流量在全市收費景點中排名第一,單日最高峰逾2萬人次。

  軌道交通李子壩站站長朱然調入站點沒幾天,就見識了一場客流大高峰。2018年10月3日,李子壩站單日游客量達到5萬多人次,創下該站最高紀錄。盡管曾在軌道中心樞紐站工作過,朱然還是被嚇了一跳。2018年,李子壩站日均客流量逾1.9萬人次。“對于一個并非中轉站和交通樞紐的常規站點,這樣的客流量非常大。”

  鵝嶺二廠文創公園,是由閑置的重慶印制二廠老廠房改造而來,因為多部電影在此取景,已然成為新晉“網紅”。“開園一年,日均人流量1.2萬人次,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廠長”周迓昕告訴記者,打造鵝嶺二廠文創公園的初衷,是在城區為文藝青年找一片獨特的體驗之地,不承想成了游客的“打卡”勝地。

  魁星樓天橋、磁器口古鎮、枇杷園火鍋、黃桷灣立交……這些以前并不算火爆的地方,也在網絡人氣助推下迅速走紅,成為眾多網友來重慶必到的“打卡”之地。

激活之因

獨特的地形地貌,特別的游覽體驗,不斷完善的旅游配套設施,疊加催生“化學效應”,爆紅并非偶然

  重慶的這些景點怎么就爆紅了呢?

  “在別的地方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觀,很神奇。”“感覺就是不一樣,很奇特。”這樣的評價,在一些自媒體上持續刷屏。

  “洪崖洞的白天和夜晚,景色完全不同。”見到劉洪時,他正在跟同事“講解”。來自貴州的他,已經是第四次到重慶了,每次都要來洪崖洞看看。

  “獨特”“不可復制”,采訪中這兩個詞屢被提及。

  在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何永智眼里,重慶山多水多,洪崖洞一面靠山,一面臨江,巴渝特色的吊腳樓隨坡就勢而建,對面江北嘴高樓林立,旁邊千廝門大橋橫跨兩岸,“吊腳樓、大江、大橋、燈光,這些要素組成的構圖,不可復制。”

  何永智強調的不可復制性,在趙維立口中變成了“獨樹一幟”:很多游客以前印象中的重慶,就是山城、火鍋、“棒棒軍”(街頭臨時搬運工),但在一些社交媒體上看重慶,卻是傳統與現代齊頭并進,加上獨特的地形地貌、山水景觀,顯得很新奇,不止在全國,在全世界也不多見。

  李子壩輕軌站的走紅,更讓人意想不到。北京游客盧艷認為,輕軌穿樓,從字面上來看就很特別,不僅反映出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也折射出重慶人的敢想敢做。

  在重慶師范大學重慶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看來,作為一座江山之城,重慶具有“網紅”的因子,以前它的特殊性未被外界充分認知,只是現在被激活了。

  而將這些因子激活的正是社交媒體。“這些走紅景點并不是傳統的景點,它們更多的是一些生活場景,比如索道和輕軌。在社交媒體上,它們恰好實現了生活性和體驗性的結合,這容易在年輕人中形成自傳播。”羅茲柏的觀點與一組數據吻合:根據一家機構對來渝游客的大數據“畫像”,“80后”“90后”成為來渝“打卡”主力,占到來渝游客總數的65.69%。

  快速走紅的背后,也有一些景點的自身努力——一項項革新措施,慢慢“煲”出了重慶味道。孔德蘭認為,走紅景點很多是“現象級”。經歷過轉型陣痛的長江索道,能產生如今的“化學效應”,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并不僅僅是“發幾個網絡小視頻”那么簡單。

  “景點爆紅并不是偶然。”渝中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李霞認為,這主要得益于獨特的地形地貌,特別的游覽體驗,不斷完善的旅游配套設施。

成名之困

游客爆棚,讓人有點措手不及,旅游業問題隨之出現

  2018年5月1日,何永智一早準備到洪崖洞的辦公室上班,但她很快發現自己根本到達不了。從工作人員發來的照片里,她看到人流擠滿了消防通道,景區電梯被擠得喪失了運載能力,游客只能步行爬樓。這個見慣了商場大風大浪的女強人,突然感到緊張:萬一發生踩踏怎么辦?

  同樣緊張的還有政府部門。2018年“十一”黃金周,洪崖洞游客暴增,交通成了最大的問題。交通管理部門人手不夠,渝中區政府便抽調其他部門的人上街增援,疏導交通。時任區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郭玉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心有余悸,“10月3日那天,景區爆滿,數以萬計的游客擠在洪崖洞旁的千廝門大橋和滄白路上,不僅造成交通癱瘓,而且潛藏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一些市民的正常通勤也受到影響。居住在洪崖洞附近的韓佳樂,過千廝門大橋到江北嘴上班,正常情況下僅需15分鐘車程,遇到游客上橋引發堵車,一個多小時也到不了單位。

  山城地形地貌復雜,缺乏必要的路標指引,讓很多游客的“打卡”之旅變得困難重重。來自上海的“80后”游客小靜和同伴就曾為找一個軌道出入口在原地兜轉:“導航明明顯示只有50米,可就是找不到,后來才知道,要先上臺階再左轉。加上軌道標識并不顯眼,不是本地人很難找到。”

  在趙維立看來,盡管“網紅”效應帶火了旅游市場,但隨著問題相繼涌現,作為本地人的他有時也會感到有些丟人。“比如索道門口的票販子,明明購票很方便,但他們在門口誤導游客甚至宰客,影響了重慶的形象。”

  “網紅”效應催生的城市民宿業態,也時常令當地居民和管理部門措手不及。曾有媒體報道,重慶某小區內冒出300多家非法民宿,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最終被全面關停整治。

  “因為喜歡在重慶拍攝的一部電影,這里有我想找的那種感覺,所以就來了。”海南游客曾靜這樣描述鵝嶺二廠文創公園帶給自己的感受。可這種感覺正被喧囂慢慢吞噬。打造二廠文創公園時,為體現先鋒潮流,大到園區規劃,小到一根鋼結構柱子,專業設計團隊都絞盡腦汁。“每處細節都集合了功能、審美等因素。”然而讓周迓昕沮喪的是,這些飽含設計師心血的設計,在很多游客眼中,只不過是為顯示自己“到此一游”的拍照道具。

  還有一些商家,為避免被游客過多打擾,正制造出一些“阻隔感”。“園區有一家不錯的器物店,為了防止游客涌入造成器物破碎損失,店主索性長期掛著門簾。”周迓昕說。

  行走在園區內,記者也發現,一些特色餐飲和茶品店在門口掛出了“謝絕拍照”的提示,一家茶室門口擺放的“請品茶再參觀”的提示牌十分醒目。

管理之變

怎樣給游客留下好的體驗?從打造觀景平臺到上線智能分流系統,政府、景點管理者用力答好考題

  “洪崖洞僅僅是晚上的洪崖洞”“拍照的多過看書的”“排隊兩小時,體驗5分鐘”……自媒體刷屏在帶來游客大軍的同時,也在網上留下了毀譽參半的評價。

  游客來了,怎樣給他們留下好的體驗?擺在政府、景點管理者面前的,是一道亟待回答的考題。

  “來了來了!”一列輕軌開過,觀景平臺上的游客發出一陣歡呼。隨即,一排排手機或相機迅速被舉起,游客拍下姿態各異的靚照。“這里拍照角度好,還能看到美麗的江景,很值!”在李子壩觀景平臺,來自安徽的“90后”游客舒豆一連拍了好幾張輕軌穿樓照片。

  這個去年8月亮相的觀景平臺,正是由“網紅”景點催生而來。“以前馬路邊站滿了拍照的游客,車輛鳴笛聲不斷,還有一些游客到馬路中間‘閃拍’,很不安全。”渝中區文旅委相關人員多次到站點調研,決定做一個專門的平臺給游客觀景拍照。

  2018年5月啟動設計,3個月后占地1500平方米的觀景平臺投入使用,有旅游大巴落客區、拍攝廣場平臺區、玻璃棧橋觀景區和步行通道,其中拍攝停留區域達840平方米。大氣實用之外,還依據“黃金三角”攝影構圖原則標注了最佳的拍攝地點——拍攝位置與軌道入口形成33度夾角。

  “我們還完善了周邊配套設施,對站樓前的巖之魂雕塑進行清洗上色,在周邊山體裸露處種植三角梅等植物,讓游客能同時看到山、花、江三景交融,感受紅巖精神傳承。”李霞說。

  在節假日,渝中區在智慧旅游后臺管理系統開啟“人流分布及熱力圖”。以洪崖洞為例,在這張圖上,核心地區、外圍地區、周邊地區分別以不同字母標注,通過24小時不間斷高清監控攝像頭,各個地區的人流分布會顯示成不同顏色。人流密度大的區域會呈現出紅色,工作人員將根據實際情況啟動應急預案。

  “有些環境細節不注意,再好的景色也會被毀。”2017年,李霞和同事來到洪崖洞,地面隨處可見游客丟棄的快餐盒和礦泉水瓶,有時還會聞到下水道散發出來的臭味。隨后,渝中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如今,洪崖洞保潔人員增加三成;定期清理下水道垃圾;景區瀑布的循環水定期更換……

  長長的隊伍,時常讓孔德蘭感到頭疼。2018年中秋節期間,長江索道智能分流系統上線,游客實名購票及取號后,按號段分時段乘坐索道。“通過智能分流,游客可根據時間自主安排行程,減少原地等候時間。”孔德蘭說,索道公司還聯合交巡警及旅游執法部門,嚴厲打擊周邊票販子。

  雖然還未做好準備就成了“網紅”,周迓昕對未來的規劃卻很清晰:顯眼門店經營美食、手工文創,以滿足“到此一游”游客的需求;一些安靜的“驚喜”則被“藏匿”在高樓層門店,以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

進退之思

讓走紅景點可持續,某種程度上是一場擴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新戰役

  蜂擁而至的游客,并沒有給所有旅游從業者帶來期望之中的收益。

  李子壩輕軌站樓下,隨著游客增加,原來的汽車修理鋪變成了便利店和火鍋店。但便利店老板很快發現生意并不好做,“游客照完相就走了,沒多少消費。”

  對游客而言,景區商品較為單一是不愿消費的重要原因。“這里大部分商店都在賣火鍋底料和麻花,比較單一,檔次也不高。”在洪崖洞,江蘇游客潘棟的購買意愿不強。

  比商品單一更嚴重的是缺少文化內涵。潘棟看完磁器口景區之后,感覺“也就那么回事”,還好奇“這里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來”。

  高人氣并沒有帶來想象中的財氣。一組數據顯示,來渝游客量雖高,但人均消費低于濟南、杭州、南京等地,與鄰近的成都也有不小差距。游客人均消費不高,成為重慶旅游業的一塊短板。

  “眼球經濟雖然拉動了餐飲和住宿產業,但如果缺乏更深入的內涵、文化的魅力,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審美疲勞。” 羅茲柏建議,梳理“網紅”景點背后故事、挖掘城市文化內涵,由個別點達到一個系列、類別,實現全域旅游引導,增強旅游者的體驗度和美譽度,方為長久之計。

  在政府部門看來,讓走紅景點可持續,某種程度上是一場擴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戰役。

  僅有初級的服務,遠遠不夠,目前各方逐漸形成共識。李霞說,渝中區正在制定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希望將“經典景點旅游”轉型為“全域旅游”,在文商旅合作發展下整合資源,升級旅游產品供給、旅游管理的理念。

  2018年9月開始,30輛紅色觀光巴士穿梭在山城大街小巷,將百余歷史文化景點、紅色文化景點和“網紅”景點循環串聯,無縫銜接。

  一些細微的變化也正在發生。李子壩軌道站樓的紅巖魂石刻壁畫,已經重新粉刷。“輕軌穿過時,剛好可以把正下方的壁畫裝進相框,更有重慶特色了!”一名來自上海的游客點贊說。軌道站還把重慶的宣傳畫搬進了站樓,并制作了軌道穿樓圖案的紀念郵戳。

  長江索道紅火之后,因修建千廝門大橋而拆除的嘉陵江索道重回公眾視野。管理方的回應令人欣喜:索道作為重慶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別產物,正在選址重建。

  超人氣景點的當事人,也在細細琢磨爆紅之后的進與退。

  “一夜爆紅,催生了洪崖洞的小商鋪,火鍋底料、麻花、酸辣粉扎堆出現,這些商品附加值低,能代表重慶,但重慶不能僅僅由它們代表。”何永智希望打造專屬洪崖洞的文創產品。

  “被大眾推崇,加快了二廠的成長周期,催熟了文創園。”愛較勁的周迓昕也一直在思索,如何用文化吸引力去反映重慶的新文化,去感染大眾提升審美情趣。2018年11月,文創園首次推出花藝展覽,受到游客好評。“將來,我們會平衡純藝術和大眾藝術兩種類別展覽的布展頻率,讓藝術更好地服務大眾。”

  重慶多景點走紅,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更多游客。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需要一個合適的機制來解決。化“網紅”的機遇為發展的動力,呵護品牌、提升品質、塑造形象,需要政府、景點、游客、市民、網民各方共同努力。(王斌來 李堅 劉新吾)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重慶 游客 打卡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