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古稱“浙江”“折江”或“之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也是古代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其流域鄰近我國東南沿海,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溫度17℃,冬季盛行西北風,天氣晴冷干燥;夏季多東南風,氣溫高,光照強,空氣濕潤;春秋兩季氣旋活動頻繁,冷暖變化大。春季及初夏多鋒面雨,夏秋之際多臺風,季風環流的方向與主要山脈走向基本正交,山脈起著阻滯北方寒流和臺風的作用。
而提到錢塘江,人們一定會提起錢塘江大潮。“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這是李白在《橫江詞》中對錢塘江大潮的描繪,氣勢磅礴,引人驚嘆。
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其歷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以其潮高、多變、兇猛、驚險而聞名世界,因此有人贊其為“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
錢塘江大潮的關鍵在于“潮”,那么“潮”到底是什么呢?事實上,這里的“潮”指的就是海洋潮汐。海洋潮汐是海水在天體引潮力的作用下產生的周期波動現象,表現為垂直方向的潮位升降和水平方向的潮流進退。我們通常把發生在白天的海水漲落稱為“潮”,發生在夜間的稱為“汐”。因為天體相對于地球的運動具有周期性,所以潮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明顯的規律性。這也是為什么錢塘江大潮有固定的最佳觀潮時間。
除了潮汐的作用,如若沒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很難形成壯觀的錢塘江大潮。錢塘江河道在臨近出海口急劇變窄抬高,從而導致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被迫涌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無法行進,而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聲響,最終呈現出驚險而壯觀的陣勢。與此同時,江口有巨大的攔門沙坎,潮水涌進后遇到強大阻力,潮頭只能順勢上漲。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呼嘯奔騰,排山倒海般洶涌而來,蔚為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也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