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快遞、外賣等行業從業者了解到,盡管這些行業收入水平較高、工作靈活,一個人可以同時服務于幾個平臺,但卻難以參加社保。企業則有疑慮,認為比起其他行業來說,更大的流動性讓企業的社保成本較高。
人社部表示,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方面,對新業態從業人員是有制度保障的,將進一步完善適應新業態勞動者靈活就業特點的政策,增強政策吸引力。另外將盡快出臺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制度,專題研究論證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的可行性。
快遞小哥:
向老板爭取后才買社保
年前辭掉了快遞員工作的黃健軍對記者說,除了京東、順豐直營外,其他快遞公司大部分是外包給私人老板,私人老板再請快遞員,這種快遞員往往工資不保底,沒有五險一金,還要自己買電動自行車。“有的人不想買社保,覺得浪費錢,但我覺得買社保好些。”黃先生覺得,如果社保費不高,比如每月扣幾百塊,他是可以接受的。
“我這個網點有七十多個快遞小哥,超半數的人是來這工作不到一年,還有很多人做一兩個月就走了。”在廣州某快遞網點工作達八年的快遞小哥廖先生告訴記者,網點要求工作一年以上的快遞小哥才會買社保。“我在這工作的頭三四年都沒有社保,當我們知道其他快遞公司有這福利才跟網點老板爭取到的。”
曾是某大型快遞公司代理、現為某外賣平臺的廣州區域站長李先生也表示,自己干過快遞也干過騎手,現在月薪最高過萬元,也算是公司管理人員,但也沒有買社保,只是買了重疾和意外商業保險。“公司幫我買社保的話,自己一個月要出1000多元,我就不干了。我(商業)保險費一年四五千元,但都是自己的,工資買社保就不一樣了。”
企業:
人員流動大 社保負擔重
前述李先生對記者表示,除了個別公司會提供五險外,大部分快遞員、配送員(騎手)都是沒有五險。“很多網點的老板不愿意買社保,成本是很重要的原因。”某通達系快遞網點負責人黃先生指出,目前網點中有約一半快遞員買了社保,如果要給二十多個員工買社保,一個月要增加一萬多元的成本。
還有原因則是快遞員自身不愿意。“有些人已經在老家買了社保,加之快遞行業流動性很大,很多快遞員干了一兩年就要換工作,社保轉來轉去,他們嫌太麻煩了。”黃先生告訴記者,買社保的話每月要扣掉快遞員好幾百元的工資,有的快遞員就不愿意了。
調查:
過半快遞員沒上保險
據今年2月新華社報道,國家郵政局根據對31個省份、6000名快遞員的調查顯示,80后、90后構成了快遞員隊伍的主體。快遞員的主要壓力來自多方面,包括工資福利低、客戶不理解、工作時間長、社會認同感低、快件難送、升職難等。有51.94%的快遞員沒上保險,上保險的快遞員主要以意外險(注:商業保險)為主。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陳紅霞認為,當下工傷保險制度與就業新業態中的靈活就業人員在諸多方面無法對接,比如現行工傷保險制度以勞動關系為參保前提,新業態從業人員中的靈活就業或與平臺合作經營者不完全對應現行法定意義的勞動關系;靈活就業人員無法定意義上的用人單位,缺少工傷保險的繳費主體;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工作時間、工作場所非常靈活,且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容易混雜,很難區分工作原因和非工作原因,工傷調查取證難、認定難。
解題:
完善適應靈活就業的政策
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社保權益問題,已引起國家關注。人社部介紹,新業態勞動者的基本養老保險是有制度保障的,若其與企業建立了勞動關系,應當參加職工養老保險,若是靈活就業,可按所在省份規定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或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保政策也類似,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當參加職工醫保,其他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個人身份參加職工醫保,也可參加城鎮(城鄉)居民醫保或新農合。
不過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待遇差異,職工醫保與城鄉居民醫保的制度差異,也讓不少從業者卻步。51社保創始人兼CEO余清泉認為,除了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外,很多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業態從業者與平臺的關系并不是勞動關系,不能參加企業職工社保。這類人群可以參加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但目前各地的操作并不一致,不少地方有戶籍或者前置條件限制,比如需要是本地戶籍,且存有人事檔案等。
人社部則表示,將進一步完善適應新業態勞動者靈活就業特點的政策,增強政策吸引力。進一步規范和優化調整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手續、流程。適應新業態勞動者靈活就業形式的特點,研究醫保待遇與繳費年限和連續繳費相掛鉤的辦法,增強政策吸引力。提高經辦管理服務能力,方便企業和職工辦理參保繳費手續。(記者何穎思、張露)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