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國電信發布《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率先在全球電信運營商中全面闡述5G技術觀點和總體策略。
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不久前確定了5G獨立組網標準(SA),意味著5G無線接口和核心網接口具備了端到端全新的業務承載能力。
向全球產業鏈清晰闡述5G發展計劃
同以往一樣,電信運營商依然是5G時代的產業風向標,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所說,《白皮書》對5G產業生態發展具有引領和指導價值。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愛力說:“5G已進入國際標準制定和產品研發的關鍵階段,面對多樣的5G技術候選方案,運營商需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中國電信在《白皮書》中明確,5G網絡將優先選擇SA方案組網,通過核心網互操作實現4G和5G網絡的協同。
中國電信技術部總經理何志強表示,從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規律看,5G技術和產業鏈的發展成熟需要長期的演進,在5G網絡建設初期,中國電信將擁有一張2G、3G、4G、5G并存的網絡,即便5G網絡進入成熟期,4G和5G網絡仍將長期并存。
按照《白皮書》的描述,5G的愿景與需求,主要是為了應對未來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不斷涌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同時與行業深度融合,滿足垂直行業終端互聯的多樣化需求,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ITU(國際電信聯盟)早就為5G定義了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大連接)、URLLC(低時延高可靠)三大應用場景。
何志強表示,中國電信的5G網絡演進將遵循多網協同、分階段演進、技術經濟性3個規則。初期主要滿足eMBB場景需求。隨著標準和技術的逐步演進和完善,5G核心網將按需升級支持mMTC和URLLC場景。在多網融合技術和產業成熟后,適時考慮5G核心網支持多種接入方式的統一管理和統一認證,以發揮多網融合優勢。
在中國電信看來,這種整體技術演進策略切合中國電信網絡實際,可避免頻繁的網絡改造,降低組網復雜度,減少網絡投資,同時確保用戶的良好體驗和個性化服務。
商業模式的變革比技術更具挑戰性
隨著網絡架構、空口技術等不斷演進創新,網絡變得空前靈活和復雜,如《白皮書》所說,5G還面臨很多挑戰,這場跨行業革命尚需協同磨合。
英特爾院士兼無線技術與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對科技日報記者說:“5G不僅是通信技術的演進,更是一場從智能設備、無線技術、接入網、核心網到云端的跨行業革命。從5G標準凍結到預商用,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等著我們。”
“技術本身不是驅動5G發展的原動力,需求才是,但商業模式的變革往往比技術本身更具挑戰性。”吳耕說,“5G若想兌現預期與承諾,需要5G產業鏈各方共同努力,在包括合作方式、業務開展方式、服務提供方式、營收方式等眾多層面做出改變。”
吳耕表示:“5G未來的商業發展,一定是基于對用戶有價值需求的探索,和在產業鏈間的協同、融合中不斷實現不同商業模式的磨合。這就要求全產業鏈廠商尋找新的角色定位,在博弈和協同中逐漸形成新的合作關系并不斷調整。”
不僅英特爾相信,5G絕非單純的技術演進,而是通信、計算融合之后,再與垂直行業結合的重大變革,并將徹底革新無人駕駛、數字醫療、VR、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眾多垂直應用,引爆全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帶來經濟增長的乘法效應。
自動駕駛被認為是目前最典型的5G應用場景之一,很多人認為它將成為促使5G大規模落地的“殺手級應用”,但在吳耕看來,“殺手級應用”最關鍵的貢獻是給了產業界和消費者一個清晰的出發點,而非終點,當計算和通信的融合達到一定程度后,在5G業務和應用的推進過程中,它自然而然會出現。
2013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5G)推進組,全面組織開展5G推進工作,隨著5G標準的逐步確定,推進組的工作也轉向產業化以及業務應用的推進。(記者 劉 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