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二十周年。“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03年6月5日在浙江啟動。黨的十八大以來,進一步在全國推廣。二十年來,“千萬工程”取得了具有歷史性、開拓性、引領性的巨大成就,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改變了億萬農民面貌。在全黨開展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之際,本報記者深入之江大地11個地市、30余個村莊,學訪“千萬工程”的思想脈絡、發展軌跡,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特撰寫系列長篇通訊《“千萬工程”二十年記(上中下)》。今天刊發上篇《初心如磐》,敬請關注。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何蘭生 江娜 施維 孟德才 朱海洋
西北風掠過黃土高原,所過之處卷起漫天黃塵。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陜北梁家河,農民祖祖輩輩過著一身塵土、滿目蒼涼的生活。
燠熱的盛夏,院子里陣陣臭氣格外濃烈,揮之不去。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河北正定,家家戶戶的茅坑連著豬圈,“連茅圈”是華北農村傳統的居住格局。
通往山鄉只有一條路,要一邊走一邊砍樹杈、劈野草。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福建寧德,進一趟下黨村,下了車還要步行爬山兩個多小時。
炸山開礦的灰粉長年籠罩著村莊,“山是禿頭光,水成醬油湯。”那是本世紀初的浙江余村,賣礦石制水泥讓余村成為“首富村”,然而家園也變成了瓦礫場。
中國農民雖然一輩子與泥土打交道,但他們不應該灰頭土臉地過生活、不應該在垃圾堆旁討營生,他們有權利過上干凈和樂的美好生活!
而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初心。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讓江山壯麗多姿,讓億萬農民有一個美好家園,就是共產黨人初心的最生動的寫照。
這也是一代共產黨人對下一代共產黨人的囑托。綰著褲腿,翻山越嶺到農民中間去,為農民謀一個美好生活,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最深情的傳承。
讓農民過上美好的生活,成為一個時代的吶喊,成為一個初心如磐的共產黨人,從青蔥少年一路走來不息的夢想和求索。從京華的繁盛到西北的荒涼,從滹沱河畔到寧德山鄉,從鼓浪濤聲到錢塘潮涌,這位跨越大半個中國、深知農民疾苦的未來領路人,步履丈量著、心中勾畫著未來鄉村的圖景。歷史的脈絡與時間的年輪,正在濃縮預演著一個大時代的輪廓。
在人民領袖習近平的領航掌舵下,古老的鄉村大地開啟了一段重整山河的振興之旅,書寫著一部壯闊奔流的恢弘史詩。
一
二十年后我們回過頭去看,難,當然是千難萬難,但對當時的省委書記、現在的人民領袖習近平來說,心中始終只有四個字:人民至上。當“人民至上”的基因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那么無需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千難萬難都不再難
這個時代的農民應該過上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理想中的鄉村又是什么樣子?也許,最神奇的預言家也難以想象,2002年冬月的一天,歷史將在梅林村埋下伏筆。
走進梅林村,這個位于杭州蕭山區的村莊,一棟棟暖色調的小樓整齊有致,透著江南繁華之地多年積淀的富庶舒展之象。
村民魏來法的家就在其中。小樓外表十分氣派,不過走進去卻讓人有些意外。客廳里的實木包墻、真皮沙發、各色擺設,看上去還是二十年前的裝修風格。魏來法告訴我們:的確,客廳一直保持著2002年12月15日的原貌,連鐘表都沒換過。
就是這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了魏來法家中,和他親切地拉起了家常。
也就是在梅林村,看到村莊整潔,規劃有序,百姓安居樂業,習近平同志很高興,提出要“建設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叫得響的小康示范村鎮”。
半年后的2003年6月5日,在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一項名為“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工程拉開歷史的大幕,真實改寫著之江大地上幾萬個村莊的命運,也深刻影響著中國幾十萬個村莊的未來。
而在那之前,他一直在尋找答案。
2002年赴浙江伊始,習近平同志就開始密集調研,短短118天里,跑了11個市和25個縣。很多時候,都是扒幾口飯,就連夜趕往新的考察點。
但是一路走一路看,卻越看心頭越沉重。時任浙江省農辦副主任的顧益康回憶說,一次他陪同調研一個比較好的村,習近平同志問,這樣的村多不多?顧益康如實告知,不多。大約4000個村莊環境較好,剩余的兩三萬個村莊環境普遍較差。
差到什么程度?
當時的浦江縣以水晶制品聞名,浦江的河流有黑有白,就是沒有清水河。黑水河里是又黑又臭的污水,乳白色“牛奶河”里流淌著水晶加工廢水、廢渣。
海鹽縣曾是生豬大縣,吃肉、致富問題解決了,糞污問題卻是老大難,境內河道眾多,卻污染遍布,不少村子“奔馳寶馬狂奔在豬糞堆里”。
“起早貪黑賺鈔票,垃圾堆里數鈔票,躺在醫院花鈔票。”這就是當時浙江很多地方農民的寫照。
這樣的場景,深深刺痛著這位新任省委書記的心。
——不盡快改變農村普遍存在的“臟、亂、散、差”的狀況,城市發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鄉的反差就越大。
——這是事關增進農民群眾物質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一項民心工程。
在“千萬工程”啟動會上,習近平同志提出,五年內要將浙江全省近4萬個村莊中的1萬個進行全面整治,其中1000個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二十年日月其邁,在魏來法的客廳里,時光就像凝固了一般,二十年不曾改變;而之江大地上的幾萬個村莊卻“有如神助”,演繹著脫胎換骨、萬馬奔騰的村莊躍遷史。
2023年4月15日,溫州永嘉縣涌進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東晉詩人謝靈運曾泛舟其上的楠溪江,一改往日寧靜,一場開在田園山水中的音樂節“引爆”了楠溪江的夜晚。每年“四大音樂節”期間,楠溪江周邊民宿一房難求。
鑊爐村曾經是江畔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莊,而如今,雪白的咖啡館立在翠綠的麥田旁,圍爐煮茶的臺子架在小菜園邊,新出爐麥餅的焦香彌漫在空氣中,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500個。
“高顏值”吸引著如織的游人,反過來又提振著村里人的精氣神。沙崗粉干是當地特色,57歲的黃銀平已經做了二十多年。客人越喜歡,她就越高興、越有勁頭。說起不久前參加小吃比賽,更是掩飾不住地自豪:“隔壁家煮粉干加了各種佐料,我就這樣原味煮,還是我家人多。”
理想中的鄉村,有鑊爐村的樣子,也有紹興柯橋區棠棣村的樣子。棠棣村被譽為“千年蘭鄉”,蘭花“共富工坊”門前掛著一副楹聯:“三徑香風飄玉蕙,一庭明月照芝蘭。”棠棣以蘭為業,也以蘭為品。村里家家戶戶門口掛著家風家訓,村里每年評選表彰榜樣,讓好兒女、好公婆、好媳婦、好鄰居走上領獎臺。
也一定有嘉興嘉善縣繆家村的樣子。村里的數字終端大屏里,從村民健康到村里治安,各種數據實時更新顯示,被稱為“數字鄉村大腦”。
在這里,江南的春和景明得以再現,鄉野田間的文明自覺被喚醒,更因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要素的加持,鄉村從外在風貌到內在肌理,都煥發出從未有過的風華。
“千萬工程”到了今天,其本身令人嘆服的成就、獨一無二的疊加意義、神奇裂變的乘數效應,都早已得到公認,但在最初,一些人還抱有疑慮。
為什么?一個省的工作千頭萬緒,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精力搞“千萬工程”?
二十年后我們回過頭去看,難,當然是千難萬難,但對當時的省委書記、現在的人民領袖習近平來說,心中始終只有四個字:人民至上。當“人民至上”的基因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那么無需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千難萬難都不再難。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民至上”寫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第一條,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領袖人格的高度凝煉,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創新理論的真理價值、哲學意蘊的具象表達。
在梁家河帶領社員辦沼氣、建鐵業社,為了讓村民吃上飽飯、吃上肉;在寧德則重點強調擺脫貧困,讓農民富起來;而到了世紀初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的浙江,就是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解決農民反映最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問題著手,搞“千萬工程”。
——看似工作重心不同,但變,是為了不變,其核心始終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最知道自己要什么,超前不行、滯后也不行,只有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才能始終走在歷史正確的方向上。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那些“人民至上”的人、為人民擔當的人,必會得到人民最衷心的愛戴;那些“我將無我”的人、“不負人民”的人,歷史終會把他看得很重很重。
二
正是因為“千萬工程”從一開始就秉持著緊緊依靠農民的理念,而當這一理念與農民群眾自發自覺的內驅力、創造力相遇,就讓“千萬工程”猶如生命體一樣,沿著本身自在的發展邏輯,開啟了自我進化、自我迭代
4月的紹興柯橋區香林村,雖不是桂花飄香時節,但是上千年的古桂樹、綿延數里的桂樹林還是引來游客驚嘆的目光。走進香林村,村莊就在景區里,景區融入村莊中,一幅“人在畫中游”的景象。
“現在我們看到的村莊面貌,每年包括水、電、垃圾處理等等,運維成本要四五十萬元。”香林村黨總支書記柯新堯說,“一個村莊搞建設,一定要考慮后期運維,不然的話,投資建成的硬件也會閑置,造成新的浪費。”
的確,村莊不是磚瓦沙石的村莊,是生機勃勃的活的村莊,是輪回往復的動態的村莊,簡而言之,村莊是人的村莊。
村莊整治與建設也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一個長期的、不間斷的、能夠自循環的過程。要實現這一點,一定要考慮人的因素,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這一點,早在“千萬工程”啟動之時,習近平同志就指出:農民是“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村莊整治的規劃和建設方案都應經過村民討論,民主決策,切實防止刮風,切忌強迫命令。在此后連續三年的現場會上,他反復強調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的自覺行動。
如果說,“為了人民”是目標,是價值追求;那么,“依靠人民”則是價值觀與方法論的合二為一。而真正把農民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作為決策依據,也必將得到千千萬萬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千萬工程”二十年牢牢踐行又生動驗證了依靠農民的理念。
村莊要讓農民來建設、運維。在麗水松陽縣陳家鋪村,沿著布滿歲月鑿痕的青石小路拾級而上,時光都仿佛慢了下來。村子里有餐館,一家不大的店面一個月營收能到5萬元;有文創店,小小的一個手工瓷杯賣到上百元;有網紅“先鋒書店”,北上廣深買得到的書,這里一樣有;還有閑置牛棚改的小賣部,賣些村里老人自己曬的蘿卜干、筍干,一年也能收三四萬元。
最難得的是,這些老房子大部分還是村民自己的房子,村民自己在運營。開小賣部的是村民鮑景巖,原來在外面打工,后來受了傷干不了重活,正好村子發展起來就回來了,把牛棚改成小賣部,活也輕松,每年的收入比以前打工還多。
從貧困村到網紅村,陳家鋪的蛻變離不開政府建設、離不開社會資本、離不開專業人才,但這些外部要素都是“配角”,“主角”始終都是村民。
外部力量也是必需的,沒有現代要素,單靠村莊自己很難完成躍升,但在兩者關系上,他們從一開始就畫好線、定下原則。比如古村落保護,要保留原生態,不能大拆大建;比如資本進入,像老房子這樣的資源性要素不能一次性買斷,要給未來發展預留空間。畫好線以后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村莊本身的發展,就交給農民的創造力、交給時間的魔法、交給業態的自我演變了。
陳家鋪有陳家鋪的路徑,團石村有團石村的辦法。在浙江一路走來,有個很大的感受就是,村莊都很美,但每一個村都有每一個村的特色,真正是花開萬朵、各有千秋。
衢州龍游縣團石村,一條公路沿江而過,一邊是清秀宜人的衢江,一邊是整潔美麗的村莊。時不時就有炫酷的摩托車停下來,原來,村里有家摩托車俱樂部。很多“摩友”來到這里,和“同道中人”騎車兜風賞美景。
互聯網時代,與傳統著名旅游景點相比,“玩法”已經大不一樣。現在強調圈層文化、小眾景點,摩托車發燒友口口相傳,自發聚集,然后村里因勢利導建起了“摩巡驛站”,吸引了更多車友。
路修好了,村莊美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村莊會依山就勢、因水隨形,自然生長成她該有的樣子。
村莊要差異化發展,要找到自己的路,但這條路到底是什么呢?浙江經驗告訴我們,一定是先有農民自發的探索,再上升為規劃、提煉為路徑。先后關系擺清楚了,然后才能雙向奔赴、上下同欲。
什么才是最適合的?農民自己最知道。沒得到群眾支持的行政推動也許看上去快,但是一旦出了問題,就可能是難以挽回的錯誤,反而是走了彎路;而尊重基層和群眾的探索,總結他們樸素的經驗再加以提煉,雖然看上去慢、周期長,但從長遠來看,試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只要充分信任群眾,讓水流向它該去的地方,一定會出現最有效率的河道。
“千萬工程”的二十年,也是村莊迭代升級的二十年。如何升級、向何處去?其驅動力也在于不斷出現新的問題、農民群眾不斷有新的要求。正是在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一個要求實現的過程中,“千萬工程”不斷被驅動向前。
2004年7月,在湖州的第一次現場會上,“千萬工程”實施一年后,習近平同志指出: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千村提供的是樣板,萬村要求的是擴面。要以點帶面、點線結合,逐鄉逐鎮成片推進,不斷擴大整治成果。——強調“擴面”。
2005年8月,在嘉興的第二次現場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建立健全體現群眾愿望、時代特征、與時俱進要求的建設擴容機制,不斷豐富拓展工程建設的內涵與外延。——拓展到“擴容”。
2006年8月,在臺州的第三次現場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對傳統農村的改造和對傳統農業、傳統農民的改造有機結合起來,整體推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的改善。——向“整體推進”演變。
正是因為“千萬工程”從一開始就秉持著緊緊依靠農民的理念,而當這一理念與農民群眾自發自覺的內驅力、創造力相遇,就讓“千萬工程”猶如生命體一樣,沿著本身自在的發展邏輯,開啟了自我進化、自我迭代。
做垃圾收集、衛生改廁、河溝清淤、村莊綠化時,也許沒人能想到,環境的改變會極大提振村民的精氣神。而人心凝聚了,鄉風民俗的積淀開始蘇醒,鄉土文化的根脈得到滋養,鄉村治理的格局開啟深層重構。
未來的鄉村是什么樣子?
“千萬工程”所點化的這場山河重整之旅還遠未結束,也許,今天的我們再怎么暢想,二十年后仍會被證實想象力的貧乏。但今天的浙江已經初見未來的端倪,那是中華文化中和美鄉村的樣子,那是數字時代中科技賦能的樣子,那也是復興夢想中共同富裕的樣子。
“千萬工程”二十年,浙江的樣子,正是昨天我們所憧憬著的今天;而今天,也預示著我們必將抵達的明天。
三
如果鄉村和城市的差距是斷裂式的,兩者就無法互動、無法相互產生密切關系;而一個富裕文明、生態宜居的鄉村,才能對城市的溢出形成有效承接,才能對城市的不足產生良好補充
暮春的江南,一汀煙雨,滿川芳草。
浙江有700多條風景線,2000多個特色精品村,走在其中,“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光”。農村“30分鐘公共服務圈”“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等級公路比例100%,農民收入連續38年領跑全國省區……不夸張地說,在浙江,鄉村真正成為千千萬萬個美麗花園,農民真正成為人們羨慕的身份。
而且浙江鄉村的發展,不止于鄉村本身,還為城市、為工業的發展,為城鄉關系的重塑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
有人也許會問,在鄉村花那么多錢,會不會拖慢城市發展,畢竟在目前的經濟結構中,城市發展才是大頭。
這個問題,習近平同志早在2003年“千萬工程”啟動會上就有著透徹的洞察,作出深刻的闡釋: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形成合理的“城-鎮-鄉-村”體系,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就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工業要反哺農業、城市要支持鄉村,但兩者絕不是割裂的,也不可能只是單向的。在浙江,我們看到,投入鄉村建設的資金不但沒有拖慢城市發展,恰恰相反,鄉村發展起來了,又反過來支撐著城市,一種新型的“城鄉互促共進”關系正在形成。
浙江很多村莊都有自己的創客基地,比如金華義烏市李祖村的“國際創客村”,現在已經有200多個農創客入駐。創業形態有電商,有店鋪,還有到鄉村尋找靈感的設計師,在鄉村大地上創造作品、舉行展覽,別有一番風情。
傳統思維里談鄉村對城市的貢獻,一般都能想到農產品供給,農民養活城里人;大多也能想到農民工進城,參與城市建設;最多還能想到鄉村游,為城里人提供心靈休憩的場所。但在浙江,我們看到鄉村對城市貢獻的另外一種可能,它是產業的梯次承接,是細分領域的業態分流,鄉村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城市的補充、城市的延伸。
鄉村緩解了“地”的問題。對城市來說,建設用地指標是很多地方頭痛的難題,而村莊可挖的潛力還很多,已有的建設用地還可以充分利用。用地的問題表現在微觀層面就是企業租金,浙江一些企業把總部放在城市,而一些不依賴于此的項目則搬到了鄉村。
鄉村化解了“人”的問題。很多優秀人才正在回到鄉村,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回流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打算;不是沒有辦法的無奈之舉,而是出于現實的利弊選擇。他們需要鄉村,鄉村也需要他們。他們個人奮斗的創業過程與農產品上行、鄉村運營深度相融,緊緊綁定在了一起。
鄉村在“錢”的問題上找到了兩全之計。資本需要更多增值的場景,而鄉村既需要資本助力,又擁有巨大空間,兩情相悅,再通過一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終能實現天作之合、長久聯姻。
鄉村的價值究竟有多大?客觀地說是被低估的。按照目前統計口徑中的一二三產來統計,農業在浙江GDP中所占的比例只有個位數,但“國際創客村”建在鄉村,很多經濟行為發生在鄉村,即使在統計報表上體現不出鄉村,誰也不能否認,鄉村這個地域空間產生了巨大的財富,鄉村的價值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杭州,作為互聯網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在城市競爭中有很多優勢,但在杭州人看來,他們與其他城市相比,最大的優勢是,除了城市以外他們還有廣闊的鄉村。
這里的廣闊,既是地理空間概念,更是發展潛力判斷。如果鄉村和城市的差距是斷裂式的,兩者就無法互動、無法相互產生密切關系;而一個富裕文明、生態宜居的鄉村,才能對城市的溢出形成有效承接,才能對城市的不足產生良好補充。
這是省域層面上的,而站在一個國家的視野,城鄉之間的這種關系就更加明顯。要讓國內大循環真正循環起來,如果鄉村發展不迎頭趕上,農民的收入和消費不出現大的提振,大循環也會面臨大的困難。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從西子湖的“農業興才能百業興、農民富才能全省富、農村穩才能全局穩”,到中南海的“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從世紀之初的“現代化建設中增加農民收入的任務最迫切、發展現代農業的任務最艱巨、改變農村面貌的任務最繁重”到二十年后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正是不變的初心,指引著之江大地走向繁盛,又領航著古老文明走向復興!
正是永恒的夙愿,讓這片土地上辛勞的農民,得以在偉大時代踏上和美生活之途。
2018年,“千萬工程”十五周年的時候,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曾說:“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來中國的模樣,甚至是未來世界的模樣。”
的確,關于未來,人們總有太多的想象。
未來鄉村是什么模樣?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作為集聚了農耕文明、家國記憶、宗族血脈、情感歸屬的地理與人文空間,鄉村和身處其中的人們,正在經歷著巨大而深刻的變遷,他們將去往何處、變得怎樣?“千萬工程”所點化的萬千美麗鄉村,正是提供了這樣一種想象,一種關于未來鄉村的想象。
未來的中國是什么模樣?城與鄉,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兩大空間載體,城鄉關系也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極其重要的一對關系。在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城與鄉各自應該承擔什么職能,他們之間的關系又應該是什么樣的?今天的浙江,城鄉的互促共進關系正在走進現實。
未來的世界是什么模樣?地球上有大約45億人口生活在農村,占全球總人口的60%左右。在多樣的世界文化中,鄉村也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北美的農場、東亞的新村、歐洲的小鎮,各具特色的鄉村風情成就了世界的異彩紛呈,而中國,也將在其中貢獻自己文明的斑斕,共享自己文明的智慧。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錢塘江逶迤而行,折成一個“之”字。因水之折,“浙江”之名由此而來,奔騰千年的江水也因“之”賦形,在潮起潮落間孕育著、生發著革新偉力。
浙江是一片歷史眷顧的土地,提前預演著一個新的時代,現在回頭來看,以“千萬工程”為代表的浙江實踐,不就是活生生的中國夢的“起手式”、鄉村振興的“試驗田”嗎!
浙江也是一片不負所托的土地,“千萬工程”二十年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方得大成。
所以說,是新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開辟了浙江道路;而浙江也用年年有成,積小勝為大勝的堅實步履,印證著新思想的真理光輝。
在浙江采訪中,聽到一副對聯,“龍游麗水云和月,仙居天臺玉環山”,橫批“江山永康”。對聯把浙江的部分縣市“龍游縣”“麗水市”“云和縣”“仙居縣”“天臺縣”“玉環市”“江山市”“永康市”都巧妙嵌入,既展現了古越大地的江山秀美和文化底蘊,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祝愿。而“千萬工程”則點亮萬千鄉村,讓這些美好和底蘊深情閃耀,熠熠生輝。
人民就是江山,惟愿江山永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