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底色,反映著高質量發展的成色。今年全國兩會上,綠色發展是諸多議案和提案的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指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如何讓綠色發展與產業生態協同推進,讓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乘勢而上再續精彩?參加此次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對此展開熱烈討論,表達感受和意見。
處理好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關系
綠色發展離不開生態保護。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長張勝利對此深有感觸:“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事關榆林生態文明建設全局,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推動轉型發展的重要任務。”
“榆林礦產資源富集,但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處理好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關系任重道遠。”張勝利表示,目前,當務之急是系統整體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統籌好發展和生態的關系。他建議,由國家層面制定出臺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條例,以法規的形式推進治理,由地方政府統籌使用修復基金,打破企業自提自用的限制,實現“政府主導、統一規劃、集中實施”,系統整體推進沉陷區綜合治理。同時,將榆林列為黃河流域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試點示范市,支持榆林在確保生態效益的前提下,按照林地和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原則,對各類地塊進行規模化、成片化治理,將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打造成生態環境修復的典范。
促進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域。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將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黃河生態保護治理走上了法治軌道。黃河流域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昝林森表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肩負著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等重大使命,具有重要時代價值和戰略意義。”
昝林森建議,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編制,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協調黃河流域水系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實現農村水環境系統整治;設計生態環境監測站網體系,探索建立以自然恢復為主的生態脆弱區動態評估體系與響應機制,循序漸進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促進能源技術和綠色富民產業協同創新,從地區實際出發,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體系。
昝林森還建議將黃河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充分融入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中。流域應加快推進黃河文化資源調查認定、黃河文化遺產廊道建設,發展黃河文化旅游業,打造鄉村旅游,以美麗生態和深厚文化振興鄉村。
發展清潔能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5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由6.5億千瓦增至12億千瓦以上,清潔能源消費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政府工作報告展現了綠色低碳發展五年來亮眼的“成績單”。
“大力發展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說。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有序推進綠色電力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消費綠電的氛圍,支持重點企業、城市、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高比例消費綠電,打造綠色電力企業、綠色電力城市、綠色電力村鎮。
“開展綠電和綠證交易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可再生能源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高潔建議,由國家出臺支持建立可再生能源生產、使用、消費、反饋的良性循環市場體系,鼓勵全社會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的政策;加強對“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劃轉等工作的管理,平穩且有序增加綠電、綠證供給量,滿足社會綠色消費需求。(記者 苗雨蒙)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