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 果 吳秋余 王 浩
發展,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人民,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
答卷,新時代趕考路上的厚重書寫。
我們續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我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我們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新時代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團結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發展答卷。
這份答卷有分量。
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萬美元,進出口規模超過40萬億元,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這份答卷有質量。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下降約34%,發明專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這份答卷有溫度。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建成,十年非凡成就,寫在物阜民豐、萬家燈火中。
2012年11月15日,面對中外記者,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一句真誠、質樸的話語為新時代答卷起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10年后,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的宣示始終如一:“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2019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羅馬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時的一番肺腑之言,照見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懷。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新時代的發展答卷,寫滿赤誠,匯聚力量。
發展初心——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黃土高原上的小村莊,藏著樸素而深刻的發展道理。
2022年6月24日晚,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以視頻方式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習近平主席選擇從自己的成長經歷講起——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在中國黃土高原的一個小村莊當農民,切身體會到了百姓的稼穡之難和衣食之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半個世紀后,我重訪故地,看到鄉親們吃穿不愁,衣食無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從國際舞臺,到“兩會時間”,一次次提起梁家河。“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實現人民對生活安康、社會安寧的夢想。”
從梁家河走來的人民領袖,深知鄉親們的苦,讀得懂鍋里的窮,也更加理解發展對于中國的意義。
1932年底,上海的《東方雜志》征稿:“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數百回復,集中于“富強”“平等”“大同”。惜乎,“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近代中國,夢想只能在夢中。
百年奮斗,百年犧牲,百年創造。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
一路逐夢,“發展”與“人民”緊緊相連。
“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范疇之一。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直面中國發展的重大和緊迫問題,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一系列原創性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發展”與“人民”緊緊相連,植根于中國具體實際的土壤,也承接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
2021年3月,春風拂面。武夷山九曲溪畔,總書記拾級而上,走進朱熹園。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園內墻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經典論述,引來久久凝視,深深思索。
陜北打壩種地,吟誦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定走村入戶,感悟鄭板橋的心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寧德翻山越嶺,體味壽寧縣令馮夢龍的為民舉措,還有“三言”中的警句箴言……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厚植人民情懷,浸潤煦暖底色。
這是為人民代言、為人民立言、為人民造福的執政應答,也是人民利益、人民心聲、人民智慧的集中表達。這是接地氣、有溫度、得民心的科學論斷,也是書寫在億萬中國人民心中的馬克思主義真理。
為什么人的問題,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的性質。
1944年,延安,普通戰士張思德的犧牲,讓一代偉人毛澤東悲傷、沉思。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以“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發表講話,這5個字,被中國共產黨人寫入黨章,奉為宗旨,回響不絕。
延安插隊,青年習近平將《為人民服務》捧在手中,反復看,反復讀。7年甘苦與共,鑄就為民本色。“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黨的二十大閉幕不久回延安,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
從黃土地到中南海,“為人民服務”一路同行,揣在心窩。
來看兩會即景。
同廣西代表團代表算脫貧賬,問重慶武隆交通狀況,囑湖北恩施發展好富硒產業……面對面,商國是,千家萬戶的小事,就是共產黨執政的大事。
“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2020年,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真摯話語,道出“發展為了人民”這個根本價值取向。
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發展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現實反映。
發展為了人民,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根”與“魂”。
一句話,為了人民,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發展才有動力。
“習書記從不在辦公室閑坐。”
上世紀80年代,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常帶著工作人員,選在縣城大集的時候,大街上擺上桌子,拉著來趕集的老百姓做調查。縣委機關大門也總是敞開的,背著糞筐的老農徑直進來,同習近平同志交談。
深知“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向人民問計、聽人民心聲,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要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2019年全國兩會,一席話意味深長。
2013年至2022年,十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53次參加團組審議討論,聽取約400位代表委員發言,深入交流,真情互動。
為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總書記主持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首次推動通過互聯網,就五年規劃編制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基層心聲,頂層設計,相互激蕩。
黨的二十大召開前,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將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相關工作面向全黨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個月內,850多萬條網民建言,民智民意,直達中央。
“正確的道路從哪里來?從群眾中來。”
心中裝著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腳踏人間正道。這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成功密碼,也是寫好新時代發展答卷的根本方法。
發展理念——
“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新的春天,生機勃勃。
“最令人激動的經濟增長故事來自中國”。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馬科斯·特羅約感慨。
發展答卷,來之不易。
進入新時代,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壓力與挑戰前所未有。
向內看,歷經多年高速增長,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
向外看,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
抗疫三年,中國經濟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4.5%左右的年均增速,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
過去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我們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沖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有效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向前。
新時代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十年。我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國發展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中國的發展,總是在直面問題中展開恢弘答卷,在接續奮斗中贏得勝利和榮光。
從破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到應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的考題,新的攻堅。
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新世紀以來首次滑落至8%以下。國際上唱衰中國的聲音不絕于耳。中國經濟怎么看、怎么干?成為擺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重大課題。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高質量的發展來破題。
從深圳蓮花山到鳳陽小崗村,從陜北梁家河到長江經濟帶,從沈陽老工業基地到新疆帕米爾高原……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內陸邊疆,談改革創新、議生態保護、謀轉型發展、商富民之策,新時代發展答卷精準落筆。
判斷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確立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新理念應對新挑戰,用大思路運籌大棋局。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
幾個節點,一組鏡頭,或可觀察發展理念的深刻嬗變。
2015年,“十二五”收官,新課題凸顯:作為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如何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首先要把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搞清楚”。主持起草“十三五”規劃建議,總書記開宗明義。
從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到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的中西部地區,再到加快振興發展的東北地區,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謀。
“在新常態下,必須徹底摒棄簡單以GDP論英雄,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首次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
次年春天,全國兩會,一項重要議題就是審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2021年,“十四五”開局。新發展階段的中國,發展答卷堅定有力。
這一年的全國兩會上,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鉚住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這一主線,習近平總書記以系統思維謀劃戰略全局,深刻回答了未來5年乃至15年的中國將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命題。
當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6%以上,留有余地,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質量發展上。“十四五”經濟增速指標設定為“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在五年規劃史上還是首次。
摒棄“速度崇拜”,放下“數字包袱”,破除“換擋焦慮”。
從拼數量到拼質量,從謀速度到謀效益,新發展理念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指引。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新的理念引領,發展氣象萬千。
創新發展增強內生動力。
“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總書記的心目中,“創新”與“第一”連在一起。“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個重大判斷,創造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奮斗者”號萬米深潛,“復興號”馳騁神州,C919翱翔藍天,“太空之家”遨游蒼穹……新時代十年,緊緊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穩步提升,中國經濟動能澎湃。
協調發展破解不平衡難題。
國際經驗表明,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階段,是各種矛盾集中爆發的時期,諸多短板容易顯現。“協調發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后勁。”
“短板”也可變身“跳板”。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53.1%升至65.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到2.45∶1;京津冀“一網通辦專區”、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全國“縣縣通大電網”,行政村“村村通寬帶”……新時代十年,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筑牢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石。
綠色發展推動和諧共生。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山水林田湖草沙,時時牽掛,放心不下,新時代的發展答卷,綠色成為鮮明底色。
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5%,比2015年提高6.3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計降低26.4%……新時代十年,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開放發展引領內外聯動。
“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直面經濟全球化的“存廢之爭”,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
從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從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會議到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從發起成立亞投行到舉辦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新時代十年,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共創美好未來,注入中國動力。
共享發展促進公平正義。
“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問題導向,堅定方向:“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既要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新時代十年,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飯碗端得穩,底線兜得牢,日子有奔頭。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理念系統回答了新時代關于我國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發展一系列重大原則和理論。
實踐—認識—實踐。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力所在。
“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總結。
“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2023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鮮明指出。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高質量發展奏出新美交響。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中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發展答卷——
“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路,意味著前行,預示著發展。凝望脫貧攻堅歷史畫卷,幾條路,映入眼簾。
四川昭覺縣“懸崖村”,“天梯”當作路。
2017年全國兩會,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習近平總書記說:“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
2022年,又逢兩會。來自四川的益西達瓦委員,給總書記帶來今昔對比兩張照片:峭壁上搖搖欲墜的藤梯,換成了直入云霄的鋼梯。
揪心變放心,還不能止步。順著山勢,新的硬化路盤旋而上,臍橙、彝繡順暢出山,窮鄉僻壤借路脫貧。
重慶巫山縣下莊村,“鎖”在深山中。
黨支部書記毛相林帶領村民,絕壁上鑿路。“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
2021年2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起這句話。鼓足信心加油干,勇摘窮帽的下莊村,農旅融合,紅紅火火。
云南貢山縣獨龍江鄉,“掛”在峽谷上。
“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農村公路建設,總書記念茲在茲。2014年,得知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總書記十分高興,希望獨龍族的鄉親們“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而今的獨龍江,“一步跨千年”,日子節節高。
山一程,水一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用腳步丈量從貧困到小康的進程。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人間奇跡,厚重答卷。
脫貧攻堅,只是縮影。
“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間的坐標,定格發展使命,延展發展路徑。無論何時,始終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依歸。
行至今天,不難理解——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是價值原點,也是實踐落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建設成果,是為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尊重“人”的價值、激發“人”的力量、成就“人”的夢想。
領袖來自人民,懂得人民盼什么,群眾要什么。
“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租得起或買得起住房,等等。相對于增長速度高一點還是低一點,這些問題更受人民群眾關注。”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
滾石上山,闖關奪隘。
在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
“光是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還有就業、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問題,哪一項解決起來都不容易,哪一項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數字。”
發展為了民生,抓民生就是抓發展。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急難愁盼,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非凡十年,偉大變革。
“更好的教育”,改變無數命運。
樹高有根。1985年5月,去福建工作前,習近平同志專門到正定北賈村小學,看校舍改造進展。曾經,這里破敗不堪,習近平同志要求連夜開會整改,各鄉鎮、各村都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
時光流轉。去看大山深處的重慶石柱縣中益鄉小學,囑咐“要保證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走進陜西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細細詢問教師待遇如何、孩子們營養午餐落實得怎么樣……教育成為我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十年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建成。
“更穩定的工作”,托舉出彩人生。
“都是學什么專業的?想去哪里工作?”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宜賓學院,關切地詢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考察職業學校,鼓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強調“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穩步提升,十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億人。
“更滿意的收入”,印證紅火日子。
“收入43000元、支出42000元,除了醫療和孩子上學,那日常生活的開銷呢?”2017年1月,河北張北縣德勝村,總書記和徐海成家一起,盤算柴米油鹽“小日子”。
如今的德勝村,設施農業、光伏產業、鄉村旅游齊頭并進,徐海成家年收入超過20萬元,農家賬本,寫下新紀錄……政策發力,幫扶有力,城鄉和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比2012年實際增長78%。
保障和改善民生,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
“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兜牢穩穩幸福。織密保障網,人員廣覆蓋,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建成。
“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護佑全民健康。人均預期壽命從2019年的77.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6億。
“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助力安居宜居。棚戶區變新名片,老街道成風景線,十年來1.4億多群眾喜圓安居夢。
“更優美的環境”,夯實民生福祉。荒山染綠,流沙止步,水清岸闊,美麗中國大步向前。
“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新的坐標,新的探索,新的奮斗。
浙江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過去因窮出名。當地順口溜:“土墻房、半年糧,有女莫嫁下姜郎”。
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把這里作為自己的基層聯系點。
從淳安縣城出發,60多公里“搓板路”,半小時輪渡,再繞100多個盤山道。走進下姜,習近平同志和村民一筆筆算賬:“大家還有哪些發展困難?全講出來。咱們一起商量對策。”
補上基礎設施短板,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臟亂差”成“綠富美”,富了的下姜往前奔,“共富工坊”建起來,“大下姜”公用品牌亮起來。
今日之江,處處下姜。以高質量發展為引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2022年正式授牌。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清醒堅定。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發展水平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高的問題,發展水平不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依靠科學謀劃。
“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遠。
“我們要實現14億人共同富裕,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這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
在陜北梁家河,最大心愿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在河北正定,甘冒風險也要甩掉“高產窮縣”帽子;在福建寧德,大膽探尋生態扶貧、“弱鳥先飛”路子……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登高望遠,積微成著。
致廣大而盡精微。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答卷,既要揮毫寫意,也要精細工筆。
發展新篇——
“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一顆蘋果,融匯“兩個百年”,映照為民初心。
黨的二十大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遼寧錦州市的遼沈戰役紀念館,“仁義之師”錦旗前,佇立良久。戰役期間,錦州鄉間蘋果熟了,路過的解放軍戰士忍著饑渴,一個沒摘。
黨的二十大閉幕后,首次外出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延安,一下火車就直奔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的蘋果園。聽著果農嘮“蘋果經”,總書記稱贊:“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面對陜北鄉親,總書記說:“現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老鄉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從革命到復興,“兩個百年”,一樣初心。
初心如一,發展前行。藍圖越宏偉,奮斗越艱辛。
2023年立春剛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局之年“第一課”,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展開。
放眼世界發展史,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回望民族奮斗史,現代化是幾代人的深長夙愿。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渴盼“睡獅破濃夢,病國起沉疴”;孫中山《建國方略》,描繪中國現代化第一份藍圖。
高鐵飛馳領跑世界,公路縱橫牽起城鄉,世界大港十之有七,數字經濟拔節生長。今日中國之景象,大大超越先輩設想。
立足兩個大局,放眼兩個百年,結論格外清晰——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新征程上再出發,期待精準破題。
把脈定向,打破“現代化=西方化”迷思。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
高屋建瓴,明晰“中國式現代化”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這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條道,方向明,氣象新。
2022年初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回顧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歷程,首次鮮明提出“五個必由之路”的重大論斷。
2022年金秋,黨的二十大召開,總書記再次要求全黨牢記“五個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
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是有機統一的。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有總書記領導,人民真幸福!”
2021年8月,河北承德市雙灤區大貴口村,村民霍金和習近平總書記嘮家常。
“全面小康之后還要現代化,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望著聚攏過來的鄉親,總書記說。
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道道“難題”變“奇跡”。越是深入了解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越能深刻理解“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猶記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三期疊加”。在黨中央科學決策下,我們實事求是進行改革調整,“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果斷轉向高質量發展。
猶記美方肆意加征中國輸美商品關稅,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勇開頂風船、無懼回頭浪,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邁上新臺階。
猶記世紀疫情突如其來,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沖擊。在黨中央統一指揮下,我們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
經歷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感悟波瀾壯闊、氣勢如虹,共識愈發堅實。
砥柱立中流,風雨安如山。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中國式現代化就有堅強保障、光明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鵬城深圳,亭亭高山榕,訴說一以貫之的篤定意志。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在深圳仙湖植物園,手植高山榕。東方風來滿眼春。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登上深圳蓮花山,向鄧小平同志銅像敬獻花籃,并在不遠處親手種下一株高山榕。
2020年,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總書記再次來到這里,撫今追昔:“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
從小漁村到大都市,一座城,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
金沙江上,“白鶴”展翅。白鶴灘水電站是黨的二十大后全面建成的大型水電工程。
從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到世界最大水利樞紐三峽工程,再到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的白鶴灘水電站,半個世紀,中國水電完成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堅定走好自己的道路,做好自己的事情。
道路決定命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要有道不變、志不改的決心,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埃德加·斯諾有過如此觀察:中國共產黨總能從大多數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來到延安楊家嶺,走進古柏蒼松環抱的中央大禮堂。禮堂后墻上,是毛澤東同志為七大題寫的主題詞——“同心同德”。
捧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大會主題鮮明堅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團結是最強的力量。14億多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就一定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有機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14億級”的現代化,意味著世界發達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走資源消耗的老路行不通,必須堅持以創新發展引領動力之變。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不斷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堅持以共享發展加速福祉之變。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筑牢物質基礎,涵養文化自信,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強,必須堅持以協調發展激發結構之變。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須堅持以綠色發展撬動效能之變。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必須堅持以開放發展助推格局之變。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還將續寫新的更大奇跡。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同縣鄉村干部和群眾座談,鄭重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2021年7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出號令:“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2022年10月,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再明心跡:“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
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 ***
春的交響,激蕩中國。
四川通江縣王坪村,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綠意盈盈。入口處,狀若“山”字的巨石,靜靜矗立。
這里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這塊石頭,當地群眾喚作“江山石”。
歷史總是在承續中前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
“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腳下,是欣欣向榮的土地。前方,是山水迢迢的征途。
大道如砥,不負人民。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