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化屋村考察。他走進苗族村民家和扶貧車間,點贊古老苗繡,叮囑鄉親們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要把包括苗繡在內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時隔兩年,那里的老百姓日子過得怎么樣,鄉村產業又有了什么樣的發展呢?
位于貴州大山深處、烏江源頭的古老苗寨化屋村,燈籠高掛,臘肉飄香,炊煙裊裊里盡是幸福的味道。村民趙玉學正在家里和妻子忙著包黃粑。兩年前的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化屋苗寨。在易地搬遷來的村民趙玉學家,總書記和他們一家人一起制作當地傳統節日食品黃粑,并叮囑當地干部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
這兩年,化屋村依托烏江源頭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黃牛養殖、黃姜種植、黃粑加工這“三黃”產業也借著鄉村旅游的發展打出了名氣,成為帶動化屋村老百姓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趙玉學和村里的很多鄉親們一樣,在家開起了農家樂。
在家門口就業的不止趙玉學。苗繡扶貧車間負責人楊文麗從小學習傳統苗繡,外出打工幾年后,她和愛人用全部積蓄兩萬元購買了一臺二手繡花機回鄉創業,并成為化屋村苗繡扶貧車間的帶頭人。
雖然已經過了兩年,回想起總書記走進扶貧車間,對古老苗繡文化傳承的關心,她依然感到動力滿滿。
帶著這份信心,楊文麗先后聘請幾位設計師研發苗繡新產品,還和廣州一家服裝企業合作,將苗繡元素融入現代服飾,并帶領繡娘們開拓線上銷售的新方式。兩年間每年完成1000多套訂單,年產值超過100萬元,50多位農家婦女靠著苗繡開啟了新生活。
如今,貴州很多苗繡產業發展好的村寨都建立了非遺展示館,傳承苗繡工藝技法,并用網絡直播吸引年輕消費者,使苗繡產業得到蓬勃發展,產品大量銷往省外乃至海外市場。
春節前夕,由村民自發成立的化屋村歌舞團也向楊文麗的苗繡車間訂制了幾十套演出服飾,準備迎接遠方的客人。
在冬日的暖陽下,苗家兒女穿上一件件繡工繁復、華麗精美的苗繡服飾,在廣場上歡歌起舞,歌唱屬于這個時代的幸福,舞出屬于這個時代的自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