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精神,穿越時空,凝聚共識;
一種夢想,承載期盼,輝映未來;
一種力量,改變歷史,譜寫華章。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創造了今天的中國。”2022年12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每個人都不容易。”
“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干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
…………
溫暖堅定的聲音,敞開心扉的話語,肯定了成績背后每個人的辛勤付出,也鼓舞了我們奮進向前的勇氣和信心。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主席在賀詞中對“今天的中國”和“明天的中國”也作出了高度凝練和清晰闡發。
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
——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
2018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國家主席的習近平指出,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在2023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強調,“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
歷史實踐證明,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今天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力量。
新的一年,再提中華民族精神,意味深長。
習近平主席感慨,“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話語簡短,卻飽含篤定信念。
時間拉回到2019年。
4月30日上午10時30分,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體起立,高唱國歌。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雄壯的歌聲把青春的暢想帶入歷史的浩蕩,“起來”二字,沉重卻又氣勢恢宏。
面對主席臺下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龐,總書記飽含深情,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斗爭實踐中懂得,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盛大開幕。
團結來自共識的凝聚,共識激發愛國的精神和力量。
魯迅先生曾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精辟論述:“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早在先秦時期,《戰國策》就提出“愛國”一詞,東漢荀悅的《漢紀》中已有“愛國如家”的說法,這種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構成了愛國主義的不竭源泉。
歷史深刻表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鴉片戰爭以來,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引導下,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洗刷了“東亞病夫”的恥辱,演繹了“東方巨人”的奇跡。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挺直了脊梁,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滄桑巨變,“東方醒獅”以豪邁的氣概,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華民族精神越茁壯,中國人民的信念就會越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就會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
今天的中國,是夢想接連實現的中國
——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夢想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是對應然之事的承諾。
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今天的中國,是夢想接連實現的中國。”道出了在中國人民的努力奮斗中,中國夢由遠及近的生動圖景。
多年前,周總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錢學森發問,“中國人怎么不行啊?!”劉長春單身赴奧運,“愿來日我等后輩遠離這般苦難”。袁隆平立志“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彼時,中國人有太多的夢想,渴望實現。
…………
十年前,剛剛履新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圓夢的堅定決心,開啟了一場實現中國夢、奪取新勝利的偉大進軍。
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中國夢”一經提出,立即引起社會乃至世界廣泛共鳴。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
有專家學者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中國夢就是每個人人生的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中國的夢想,不僅關乎中國的命運,也關乎世界的命運。
尼日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說:中國夢不是政治口號,它勾畫出了一個完全可以實現的愿景,很值得非洲學習。
有哲人曾指出,一個國家處于上升期的標志之一,就是她的國民開始自信地談論自己的夢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懷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通過接續奮斗,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國家發展站在了更高的歷史起點上。
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走進我們的生活;“北斗”指路、“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浩瀚宇宙見證了“中國神話”;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全球首架國產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北京成為全球唯一“雙奧之城”;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今天,中國人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一一變成現實。
“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四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言猶在耳。
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創造了今天的中國
——明天的中國,力量源于團結、奮斗創造奇跡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
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以李大釗的這句名言,昭示了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精神、奮發有為的姿態,確立了苦干實干的主旋律、主基調。
《尚書》有言:“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團結奮斗”之于未來中國的重要意義。
“明天的中國,力量源于團結。”
“明天的中國,奮斗創造奇跡。”
“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干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
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團結奮斗”是一個高頻關鍵詞,從題目到內容、從開頭到結尾,貫穿始終。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
當年,孫中山先生繪制中國鐵路夢想,盼之念之。一名外國記者看到中國修建高原鐵路的構想,他搖頭,說這是一個“連牦牛都上不去的地方”。
在中國人民一次次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中,如今,“復興號”已開上世界屋脊,我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
幾代北斗人接續奮斗、數十萬建設者聚力托舉,我們實現了北斗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歷史性跨越;面對世界級難題,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沒有氣餒、齊心協力,最終實現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
執著奮斗,久久為功。
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今天的中國,是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
…………
2022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2022年12月30日上午,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奮斗。我們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齊眾心、匯眾力、聚眾智,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辭舊迎新之際,習近平主席再次發出團結奮斗的號召:“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
回溯千年,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
回首百年,只有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旗幟高揚,大道向前。
信任與信心,凝結為共同的意志。
新的一年,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匯聚起14億多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讓我們賡續中華民族精神,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進!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孫曉媛
視 覺丨張紫曦
校 對丨王卓婕 梁雅琴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