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已成為重大民生課題。目前,我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建設中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一是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扶持力度不夠。養老服務政策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機制與配套法規不健全,給予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有限。二是適老化配套建設比較薄弱。現有社區老年活動場地有限,基礎設施薄弱、適老化水平不高、缺乏統一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功能的拓展。三是專業服務人員嚴重缺乏。養老機構中有資質認證的專業服務人員缺口較大,志愿者、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服務機構以及社區之間關系松散、聯動性不強,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與老人的服務需求不匹配。
為此建議:
(一)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國家“十四五”期間對養老項目“窗口期”的政策資金支持,加大我省項目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補貼,落實國家關于社區養老及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提高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補貼標準,提高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標準。由政府主導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社區養老領域,鼓勵居家養老智能服務中心和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發展,探索“居家+社區(街道)+物業”養老服務新模式。健全完善養老產業法規制度和行業標準建設,建立健全服務質量標準和管理監督評價體系,細化優化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大力推進老年食品、藥品以及養老護理等行業規范發展,嚴厲打擊虛假售賣、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老年人群合法權益。" />
記者 杜靜波 攝
11月8日下午,省政協召開“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
省政協委員、渭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巧蓮發言: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已成為重大民生課題。目前,我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建設中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一是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扶持力度不夠。養老服務政策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機制與配套法規不健全,給予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有限。二是適老化配套建設比較薄弱。現有社區老年活動場地有限,基礎設施薄弱、適老化水平不高、缺乏統一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功能的拓展。三是專業服務人員嚴重缺乏。養老機構中有資質認證的專業服務人員缺口較大,志愿者、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服務機構以及社區之間關系松散、聯動性不強,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與老人的服務需求不匹配。
為此建議:
(一)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國家“十四五”期間對養老項目“窗口期”的政策資金支持,加大我省項目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補貼,落實國家關于社區養老及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提高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補貼標準,提高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標準。由政府主導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社區養老領域,鼓勵居家養老智能服務中心和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發展,探索“居家+社區(街道)+物業”養老服務新模式。健全完善養老產業法規制度和行業標準建設,建立健全服務質量標準和管理監督評價體系,細化優化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大力推進老年食品、藥品以及養老護理等行業規范發展,嚴厲打擊虛假售賣、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老年人群合法權益。
(二)優化適老化配套建設和服務。新建小區按規定配備并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老舊小區改造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優化養老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建設社區公園、娛樂廣場,滿足老人聊天、戶外鍛煉、打牌下棋等現實需求。依托社區已有資源,重點建設好家門口菜市場、便利店,滿足老年群體日常生活需求。整合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推動社區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融合發展,推進醫養結合發展,依托專業力量提供醫療救治、長期護理、康復護理、健康監測、保健養生等服務。以智慧社區建設為紐帶,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整合已有信息資源,構建養老服務與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餐飲服務、居家呼叫服務、保健醫療多位一體的菜單式信息平臺,形成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三)加強養老專業人才培養。加快培養建設高素質的社區養老服務隊伍和相關產業管理人才。鼓勵職業院校等面向市場,開設養老護理、心理咨詢等相關專業,健全以學校、企業、養老服務機構及社區為主體,體現專業化、市場化和應用性為向導的養老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培訓,支持養老護理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繼續教育等,提高專業素質和工作技能。依托職業院校和龍頭養老機構,建立實訓基地,增加一線人員供給,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建立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制度,切實保障工資待遇,建立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落實有關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養老服務就業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增強養老護理職業吸引力。由社區服務中心統一管理有照護經驗的助餐、助急、助潔、助醫等護理服務人員,發展專職、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隊伍,為社區養老服務提供堅實保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