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延安天朗氣清。秋日的陽光灑下來,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教學樓上“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八個大字被映襯得愈發醒目。
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坐落在楊家嶺革命舊址旁,是一所在延安精神照耀下成長起來的學校。“我們通過讀紅色經典、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訪紅色足跡等方式,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進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校長高梅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文化底蘊深厚是陜西的鮮明特色。在持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過程中,陜西省切實扛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統籌推進文明傳承、文化繁榮、文物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三秦大地賡續發展、弘揚升華。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秋風送爽,銀杏泛黃,10月的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里秋意越來越濃,“漢風”也越來越濃。近日,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漢文化學習中心竣工驗收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是集博物館智慧教室、研學、教育等于一體的全新公眾教育服務場所,是為群眾打造的多角度學習漢文化、體驗漢代體育運動的主題場所。
8月底,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推出的社會教育項目《姍姍來了——一個千歲美女》在第26屆國際博物館協會上被評選為“2022年最佳教育實踐案例(全球五佳)”,向全球博物館界同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博物館社會教育事業發展的水平和方向。
近年來,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著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漢陽陵大遺址保護、文物展示、社會教育和文創開發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李舉綱表示:“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結合我院發展實際和省文物局創建‘七個一流’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進漢陽陵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實現高質量發展。”
舉辦各類國內展覽240多個;講解教育服務觀眾800余萬人次;研發“花舞大唐”等系列文創產品2000余款;先后走進24個國家(地區)的46座城市,舉辦或參與文物出境展60余場……10年來,陜西歷史博物館用一串串數字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作為一名中華文化遺產的保護者、中華燦爛文明的傳承者、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我要不折不扣地保護、傳承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陜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說。
陜西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文利表示:“陜西省文物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要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結合貫徹落實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全省文物工作會議精神,用新思想引領新發展,按新要求展現新作為,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陜西文物力量。”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如何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是延安育才紅軍小學校長賈海娃時常思考的問題。
延安育才紅軍小學坐落在寶塔山下、延河之畔,前身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創辦的保育小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
為傳承好紅色基因,當前,延安育才紅軍小學探索形成了“學、講、唱、尋、演、培”的“六字訣”,即通過學習校史、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追尋紅色足跡、演繹紅色課本劇、培養“小小講解員”的方式引導學生弘揚延安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深受鼓舞,更覺肩上責任重大。今后,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自覺擔負起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弘揚紅色文化,做好紅色教育,帶領孩子們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賈海娃說。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黨中央在延安戰斗生活13年,培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為傳承紅色基因,早在1992年,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就成立了延安第一個“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團”,讓從小沐浴著延安精神長大的孩子們走進革命舊址感悟、宣講紅色歷史。如今,延安各個學校的“小小講解員”不斷成長,隊伍不斷壯大。
羅玉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講解員。她通過館校合作、館家合作的模式,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小小講解員”。
每學期對“小小講解員”進行考核,講解員老師與學校管理人員、家長共同點評;家長可隨時到紀念館了解孩子們的講解流程和效果;建立講解員老師陪講制度,做好“小小講解員”記錄建檔工作……羅玉說:“一次次講解讓孩子們對延安的紅色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紅色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下一步,我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加強內容、形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增強講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羅玉說。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10月19日,記者走進寶雞市炎帝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園內墻體、燈箱、宣傳欄等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格外醒目。
“公園里的這些宣傳標語時刻提醒我們該如何做人、做事,是個很好的創意。”前來公園散步的寶雞市民汪明玉說。
文明,標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近年來,寶雞市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地域文化、人文特色、周邊環境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具有親和力、影響力的好人主題公園、巾幗志愿者主題廣場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群眾“親”起來、“近”起來。
10月14日,2022年第三季度“寶雞好人”名單公布。上榜的12人中,有見義勇為的“平民英雄”、有孝老愛親的“熱心腸”、有無私奉獻的“老黃牛”……這些從日常生活中走出來的身邊好人,點亮了道德之光,綻放了精神之美。
近年來,寶雞市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持續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我為文明寶雞代言”等文明風尚培育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凝聚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金秋十月果實豐,全國人民樂其中,踔厲奮發勇前行……”10月19日晚,扶風縣退休教師楊新華讀著自編的快板書,為不久后的文藝演出作準備。
62歲的楊新華是扶風縣夕陽紅文藝宣講團成員。今年以來,她用快板、眉戶戲、秦腔等進行文藝表演,為扶風群眾送上了一場場“文化盛宴”,讓群眾更好地感受理論的溫度、思想的魅力。
“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倍感振奮。今后,我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中,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楊新華說。(記者陳宏江 段承甫 楊露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