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東風革命烈士陵園
安葬著760多位
為我國航天事業
和國防科技事業犧牲的烈士
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7歲
……
有一位退役老兵
在這里一守就是14年
“活這一輩子
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
王萬明
1994年退伍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附近
承包了150畝農田
養了200多只羊
年收入近10萬元
然而,2008年
即將花甲之年的王萬明
卻做了一個讓周圍人出乎意料的決定
——去當陵園守墓人
他和另外3名工作人員
負責接待前來祭拜的單位
和清掃陵園、拖洗墓碑等工作
不論刮風下雨
王萬明每天都要打掃一遍廣場
一年下來
王萬明和他的同事
要用掉50多條抹布
300多把掃帚……
王萬明當守墓人
一守就是14年
很多人不理解
但王萬明卻說:
“活這一輩子
總得干點有意義的事”
760多名英烈長眠于此
平均年齡27歲
東風革命烈士陵園
占地4萬多平方米
安葬著760多位
為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
獻身的英烈
其中有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奠基人
聶榮臻元帥
還有將軍、科技人員、職工和家屬
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
他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千里戈壁
為了那一瞬間的輝煌
他們又永遠地留在了茫茫戈壁
當年執行“兩彈結合”試驗發射任務的
“七勇士”之一張其彬
也安葬在這里
在張其彬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的家人問老人后事安排
老人遲遲沒有反應
當家人問他“是不是想回到東風去”時
他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眼角流出了淚水
▲張其彬
潘仁瑾
1969年從上海灘來到戈壁灘
主抓發射場電磁兼容工作
長期野外作業,使她備受胃痛折磨
但她依舊沒有離開工作崗位
當到醫院檢查時
已經是胃癌晚期
潘仁瑾總是做著同一個夢
夢見我們的飛船真的上了天
彌留之際,她說
“假如有來生
我還會選擇航天事業”
▲潘仁瑾
中心發射場系統的首位副總設計師
邢春圃
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參與者
在“三垂一遠”模式的
理論論證和施工建設中
投入了大量心血
▲邢春圃
2012年5月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射之際
邢春圃卻離開了我們
在臨走前,他叮囑家人
將骨灰安放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
只為繼續守望
自己所熱愛的載人航天事業
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長眠的烈士們
平均年齡只有27歲
他們用生命書寫的航天精神
深深地感染著王萬明
使他堅定地守護著這個特殊的方陣
“我死后
讓我的后代繼續堅守”
2019年
王萬明查出患了前列腺癌晚期
現在每個月仍需定期治療
吃藥緩解病痛
但他依舊堅守在這里
在王萬明的眼中
航天英烈們偉大而崇高
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
他也早已成為
航天隊伍中特殊的一員
王萬明說:
“我死以后
要讓我的兒子
我的孫子繼續堅守”
致敬所有
默默奉獻的飛天鑄夢人!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